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篇一:农历二十四节气详解农历二十四节气节气起源农历是阴阳合历,自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完整写入农历,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是农历(阴阳合历)标度太阳运动的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和农历的阴历成分无关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气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本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
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
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
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
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4],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0101立春、0201惊蛰、0301清明、0401立夏、0501芒种、0601小暑、0701立秋、0801白露、0901寒露、1001立冬、1101大雪和1201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0102雨水、0202春分、0302谷雨、0402小满、0502夏至、0602大暑、0702处暑、0802秋分、0902霜降、1002小雪、1102冬至和1202大寒等12个中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七言绝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口诀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农历二十四节气释义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太阳过黄经三百一十五度春季开始,是为立春。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
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草木开始萌芽,农民开始播种。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立春过后,太阳黄经三百三十度的位置,是为雨水。
雨水本来是指冰雪融化成水。
农民历书说:“门指壬为雨水时,东方解冻,冻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时节,正是万物欣欣向荣,草木萌生的时候。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雨水过后,太阳过黄经三百四十五度的位置,是为惊蛰。
约在公历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
惊蛰伏中的昆虫。
这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共莺鸣叫、鸟儿高飞。
春雷是这节常见的自然现象。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太阳过黄经零度,是为春分。
春分是春天的中间。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春分、芒种、小暑、冬至则处于各个季节的中间。
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上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清明节4月5号(扫墓)太阳过黄经十五度的位置时即为清明,约为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含有天气明朗、空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太阳过黄经三十度位置,农民布谷后望雨是为谷雨。
约为公历上四月二十日前后。
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这时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丰沛的雨水灌溉滋润,俗语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太阳过黄经四十五度位置,夏季开始是为立夏。
古谚有云:“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立夏是多雨的季节。
传说古代君王常在这一天到京城外迎接夏天。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小满太阳过黄经六十度位置是为小满,约为公历每年五月二十一日前后。
“小满”正当是农历四月中下旬,这时候田里的稻谷和麦子等农作物,渐渐结穗,看来丰实饱满的样子,就等待成熟。
庄稼人眼见辛勤与努力,即将有了丰收,于是把这个节气形容成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太阳经过黄经七十五度位置即为芒种,约为公历每年的六月五日前后。
这一节气,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相当炎热,麦类等芒作物成熟,大部分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芒种接近端午节。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
太阳过黄经九十度位置,是为夏至。
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过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五度位置是为小暑。
小暑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太阳过黄经一百二十度的位置是为大暑,大暑是一年最热的节气。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太阳过黄经一百三十五度,秋季开始即为立秋。
立秋是节气迈入秋凉的先声,因为大暑过后夏去秋来,时序到了立秋,表示酷热难熬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舒适的秋天就要来临了。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太阳过黄经一百五十度位置暑气渐消是为处暑,秋季已到,夏天的暑气将要慢慢消退了。
但有时也会热得如炎夏,即所谓的“秋老虎”,大概是夏季的回光返照,因此炎热程度不亚于盛暑,因此称为处暑。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太阳过黄经一百六十五度的位置是为白露。
约为公历的每年九月七日前后。
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秋分:昼夜平分。
太阳过黄经一百八十度,太阳过赤道位置是为秋分。
秋分是象征季节变化的节气。
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一百八十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这时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所谓的“一场秋雨一场寒”。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太阳过黄经一百九十五度,夜寒水气渐凝结成霜是为寒露。
约为公历的每年十月八日前后。
民谚常说:“寒露麦,霜降豆”。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太阳过黄经二百一十度位置是为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一般在公历每年的十月二十三日前后。
立冬:冬季的开始。
太阳过黄经二百二十五度,时序开始进入冬天,所以叫立冬。
古谚:“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小雪:开始下雪。
太阳过黄经二百四十度位置,气候寒冷逐渐降雪为小雪。
约为公历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前后。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
太阳经黄经二百七十度为冬至。
冬至日,刚好是太阳照射在南回归线上,所以北半球的日间最短,夜间最长。
冬至过了之后,太阳照射的光线又向北回转,渐渐接近北半球的地面,日间就渐渐加长,相对的夜间渐短。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太阳过黄经二百八十五度的位置是为小寒。
冬至过后,天气日趋寒冷。
小寒时节虽冷但还不算是最冷,所以就称为“小寒”。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太阳过黄经三百度气候严寒是为大寒。
时序已到了隆冬,天气变得非常寒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所以这个节气为“大寒”。
篇二:1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天文历算卷二十四节气,属阳历,真农历,以此构筑科学日历,创建理想历算模型杨交礼◎著内容梗概从二十四节气相看农历和阳历,我国所隐藏着的一个倘待完形却又最为精准的纯科学性日历(阳历和农历)。
为其拟构适用性改造的大体策略与思路,集聚各方历法优点,博采众长,务必做到精度与简约兼顾,科学与实用并举。
并于最后指出其背后所蕴含(潜藏)的重大科学理论参考价值和历史指导意义:科学历算模型的构筑与运用,如为研究或定居其它星球制定日历,现在美国研究火星则有一定的必要制定出火星日历以便更好地陈述其科研进展。
1以农历起题,浅谈二十四节气的历算属性和科学价值及其相关日历的发展动态与现状1.1在阴历与阳历间的“农历”名分之争使用日期,查阅日历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例行)部分。
出于自身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仍旧并行两套不同性质的历算(,实质上应该说成三套才是,具体还请见后):一套是从老祖宗那里经由数千年而传承下来的,即自有的所谓阴历,而另外一套则后于近代由袁世凯在其统政期间(,一说是在辛亥革命期间)引进的,当时就已经在国际上通行了的,即外来的所谓阳历。
原名本非如此,这只不过是在自产旧历碰上外来新历之后,在国人之间通过较长时期的口舌斗争和较量才逐渐约定俗成下来的一种接受最为广泛、利弊最为权衡的一对相称,既以示区别又予以平等相待(,并没有用新旧等词相称以照顾国人情感),可以说这是两者在其使用地位上的历史妥协产物。
(虽然已经有所分工(,实则阳历在社会中方方面面广泛地夺到强势地位;而节日假日等隶属于人文风俗,重承袭,主传统,故为阴历的主要退守领域,此外,人自身的生日等也沿用阴历,但生肖属相等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关于这些(与此有关的还有八字占卜等)还得参考后面小节有关采用干支纪名下的节气日历的分析了,阴历可比我们所能想象到的还要复杂得多,中国的历法现实就是多种历法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但是在农业领域当中(此处农业取广义,应理解为大农业,自然也将牲畜养殖等生产活动包括在内,而不仅指平时的作物种植,如通常所言的对月,满月等,实际上这又已经与人自身的生日年龄等方面的使用习惯联系在一起了)却仍然是个问题,具体见后分析。
)但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当前来看,这种对立性相称都不是绝对和唯一的,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是否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连央视新闻联播也当属于此类,每晚在其开场白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