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诊断依据:安静休息、坐位、非降压药物状态下2次/2 次以上非同日测定的血压平均值高于正常,同时,除外继 发性高血压。
分层依据: 血压升高水平; 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情况; 并发症。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高血压 1级 2级 3级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环境因素: 二、 饮食
摄盐过多所致高血压主要见于盐敏感的人群; 钾摄入与血压呈负相关; 多数认为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高蛋白、高饱和脂肪酸及酒精摄入。
三、精神应激 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 精神紧张的职业发病率高; 噪声。
四、其他因素:
体重 、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视网膜
小动脉痉挛、硬化、视网膜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症状
大多无明显症状;约20%患者在体检时或者并发心、脑 肾等并发症是才发现; 可有头晕、头痛、视力模糊; 疲劳; 心悸; 鼻出血等。 以上症状与血压有一定关联,即如果血压降至正常,上述症 状未缓解或加重,应注意除外其他原因引起。
体征:原发性高血压特征较少,但周围血管征及心脏杂
音是检查重点。 血压升高; A2亢进、收缩期杂音、收缩早期喀喇音; 若颈部或腹部出现血管杂音,往往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可 能。
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
病情进展急骤; 舒张压持续≥130mmHg; 肾脏损害突出; 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多死于肾衰或心衰。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肾脏钠水潴留
高血压
大动脉弹性减退致使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提前是单纯 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机制。 总之,高血压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不尽 相同,一些细节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
高血压的危害
心脏 左心室肥厚扩大(高血压心脏病),心衰。 脑 脑出血、脑血栓、腔隙 性脑梗塞。 肾脏 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 小动脉硬化;动脉增生性 内膜炎及纤维素样坏死。 终致肾衰。
(mmHg)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轻度) 亚组:临界高血压 2级(中度)
109 3级(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为标准
病
因
总的来说:原因不明,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Ⅰ AT1 醛固酮分泌 小动脉收缩 激活交感神经 心、血管重构 ACE 血管紧张素Ⅱ
高血压
四、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细胞膜通透性增强
血管收缩
钠泵活性降低
细胞内Na+、Ca2+升高
高血压
钙泵活性降低
心、血管重构
五、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itance,IR)
发病机制
不明,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环节
一、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各种病因
皮层下神经中 枢功能变化 神经递质浓度 与活性异常
小动脉阻力 增加
血浆儿茶酚胺 浓度升高
交感神经系统 活性亢进
高血压
二、肾性水钠潴留
各种病因
肾性水钠潴留
为避免组织过度 灌注机体代偿
高血压
小动脉阻力 增加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 激活
高血压的分级:
采用(WHO/ISH,1999年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见表1)
表1 类别
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收缩压(mmHg) <120 <130 130~139 140~159 140~149 160~179 ≥180 ≥140 140~149 和 和 或 或 或 或 或 和 和 舒张压 <80 <85 85~89 90~99 90~94 100~ ≥110 <90 <90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内容: 诊断标准 病因 发病机制 危害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 为主 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无危险因素
1-2个危险因素 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糖尿 病,或靶器官损害
低危
中危 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有并发症
极事件的概率为<15%、15-20%、20-30%及
>30%。
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一、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二、吸烟; 三、血脂:血胆固醇> 5.72mmol/L; 四、糖尿病; 五、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 女<65岁 男<55 岁); 六、肥胖; 七、缺乏体力劳动;。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血压升高的判断:安静休息、坐位、非降压 药物状态下2次/2次以上非同日测定的血压平均 值高于正常。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标准: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90mmHg
并发症
高血压危象(Crisis of hypertension) 机制: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血儿茶酚胺增高,外周阻力 突然上升。 症状:血压明显升高,伴靶器官损害者可出现心绞痛, 左心衰或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brain disease) 机制:血压突然明显升高,突破脑血管的自身调解机制, 脑血流灌注过多,造成脑组织液形成过多而引起脑水肿。 症状:出现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脑血管病 心力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主动脉夹层
靶器官损害
一、左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二、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尿蛋白 <300mg/24h; 血肌酐<133μmol/L); 三、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四、视网膜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 一、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术后
或心力衰竭); 二、脑(卒中或TIA); 三、肾脏(糖尿病肾病、血肌酐> 133μmol/L)或尿蛋 白>300mg/24h; 四、 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 五、视网膜病变≥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