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大全(精品)

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大全(精品)

4.其他器官受累表现。
体征
1.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异常提示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是暴发性心肌炎最为显著的表现。
2.心脏相关体征:心界通常不大;因心肌受累心肌收缩 力减弱导致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听诊心音明显低钝、 常可闻及第3心音奔马律;左心功能不全和合并肺炎时 可出现肺部啰音。
糖皮质激素应在病毒性心肌炎的第2阶段即免疫损伤阶段使用,而 应避免在第1阶段即病毒复制和病毒损伤阶段使用,原因是糖皮质 激素可能导致病毒复制增加。但对于暴发性心肌炎重症患者,推荐 早期、足量使用。
糖皮质激素:建议开始每天200 mg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连续3 ~5 d后依情况减量。
可以选用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推注后,立即给予甲基泼尼松龙 静脉滴注使其尽快发挥
壁运动状态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 (6)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测,包括有创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肺毛
细血管楔压或PICCO监测等。
一般对症和支持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和干扰,避免情绪刺激与波动; (2)当能进食时,给予清淡、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 (3)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正压给氧; (4)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可给予磷酸肌酸、辅酶Q10等),曲美他嗪应用
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见病因
1. 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2. 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急性重症心肌炎; (3)围生期心肌病; (4)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如抗肿瘤药物和毒物等。
3. 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1)急性瓣膜大量反流和(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 (2)高血压危象; (3)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 (4)主动脉夹层; (5)心包压塞; (6)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多见于老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3.其他表现:休克时可出现全身湿冷、末梢循环差及皮 肤湿冷表现等;灌注减低和脑损伤时可出现烦躁、意识 丧失或昏迷。
实验室检查
1.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酶谱:以肌钙蛋白最为敏感和特 异。
①无明显酶峰,提示病变为渐进性改变; ②持续增高说明心肌持续进行性损伤和加重,提示预后
不良。 2.脑钠肽(BNP或NT-BNP)水平:脑钠肽水平通常显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严格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等); 普通药物治疗(营养心肌、减轻心脏负荷、保护胃黏膜; 抗感染; 抗病毒; 糖皮质激素; 丙种球蛋白; 血浆和血液净化; 生命支持措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
呼吸机辅助呼吸、临时起搏器植人等); 必要时可行心脏移植;
治疗方案
应尽快将患者收到或转至有呼吸循环监护和支持治疗条件的CCU。 (1)严密监测和控制出入水量,每小时记录并作为病情变化和补液
治疗参考; (2)严密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和血压; (3)监测实验室指标; (4)床边胸部平片检查,对于肺部病变明显以及合并胸水的患者可
根据情况适时复查; (5)床旁超声心动图,因病情变化快可日多次,评估心腔大小、室
诊断
心肌标志物:特异性标志Tnl或TnT,明显优于CK; 心脏损害和功能标志:BNP或NT-proBNP; 病毒血清学不作为诊断依据; 超声:没有特异性,但是作为鉴别瓣膜病和其它心肌病
的重要手段。可以观察心腔大小、心室壁厚度、运动状 况(S和D)和心包情况。暴发性心肌炎心腔大小正常、 运动严重减低,心室壁可以稍增厚;而急性心肌炎可以 心腔扩大。
病毒感染是主要途径,致病途径:直接损伤、免疫损伤
第一阶段:直接损伤:病毒病毒血症侵入心肌病毒 复制(受染后6~7天)心肌受损(病毒感染阶段)
第二阶段:免疫损伤:病毒病毒血症T细胞、K细胞参 与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心肌(自身免疫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多种至炎细胞因子和NO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 微血管损伤(扩张型心肌病阶段)
时应立即启用ECMO或直接启用。 呼吸支持: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如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均推荐尽早给予呼
吸支持治疗。 血液净化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所有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均应尽
早给予血液净化治疗。
抗心律失常治疗
处理原则应遵循现有的心律失常指南,同时亦应在充分考虑患者的心 脏泵功能和血压状况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或处理策略。 (1)快速识别并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因心律失常导致严重血液动力
生命支持治疗
生命支持治疗是暴发性心肌炎各项治疗措施的重中之重,是暴发性心肌 炎“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的中心环节。 药物:升压药物、强心剂等药物治疗是在缺乏生命支持治疗条件时的
次选方案,或者是在生命支持治疗短时间使用的过渡治疗措施 IABP: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推荐尽早使用IABP进行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使用IABP仍然不能纠正或不足以改善循环
学障碍者,需立即纠正心律失常。 (2)血及心律失
常性质,选用适当治疗策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纠正后 应采取预防措施,尽力减少复发。 (3)积极处理电解质紊乱、血气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内环境紊乱。 (4)不宜使用负性肌力药物;胺碘酮静脉泵入为首选。 (5)心动过缓者首先考虑植入临时起搏器。 (6) 急性期不建议植人永久起搏器。需观察2周以上,全身病情稳定 后传导阻滞仍未恢复者,再考虑是否植入永久起搏器。
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衰
一、定义
因急性的严重的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 正常或者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 心衰急剧恶化。
二、分类
1、急性左心衰竭: 2. 急性右心衰竭 :右心室梗死、急性大块肺栓塞、右侧心 瓣膜病 3. 非心原性急性心衰:高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肾脏疾病 (心肾综合征)、严重肺动脉高压、大块肺栓塞等
发病特点
①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及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流动力 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 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极高。但是,若救 治得当,患者心功能可完全恢复,预后较好,极少出现后 遗症。
②暴发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岁~82岁,均可 见),儿童及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没有差异。
症状
1.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 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
2.心肌受损表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 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
3.血流动力学障碍:为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部分 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出现肺循环 淤血的表现,如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大汗等。
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球蛋白(IVIG):建议每天20~40 g使用2 d,此后每天10~20 g持续应用5~7 d。早期足量使用是关键。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病毒和抗炎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提供被动免 疫帮助机体清除病毒,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抗原提呈细胞及T辅助细胞 功能,抑制细胞免疫过度活化,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对心肌细胞的攻 击,并减少细胞因子产生,从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左心室功 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和死亡。
著增高,提示心功能受损严重。 3.血常规检查 4.其他:肝肾功能
心脏彩超
1.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为蠕动样搏动,为心肌严重弥 漫性炎症到导致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所致,早期变化和 加重极快。
2.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可见射血分数显著降低,甚至低 至10%,但随病情好转数日后很快恢复至正常;
3.心腔大小变化:多数患者心腔大小正常,仅少数患者 心腔稍增大,极少数明显扩大;
临床表现
1. 基础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和表现: 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 年轻人: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
2. 急性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现: 原来心功能正常,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降低以及心率增加 15~20次/min,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
3. 急性肺水肿: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 频率可达30~50次/min;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听诊 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鉴别诊断
冠心病 病毒性肺炎 脓毒血症心肌炎 应激性心肌病 普通急性心肌炎 非病毒暴发性心肌炎
治疗原则
按照“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进行救治。
暴发性心肌炎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 ,而患者一旦度过危险期,长期预后好,因此对于暴发 性心肌炎的治疗,应高度重视,采用各种可能手段,尽 力挽救患者生命。
发病特点
③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冬春季多发。
④暴发性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流感及副流感病 毒、腺病毒及其他多种病毒均可引发。此外,自身免疫 性疾病、药物毒性、药物过敏等非病毒性因素也可导致 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
临床分期主要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因此, 应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发病机制
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5)补充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 (6)液体补充,应量出为入,匀速补充,切忌液体快进快出; (7)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防止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特别是使用糖
皮质激素的患者; (8)高热时可物理降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建议应用非甾体类抗炎
药。
抗病毒治疗
所有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均应尽早给予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使 用抗病毒治疗较晚期使用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效果好。病毒侵犯 、复制及其引发的心肌直接损伤均发生于疾病早期,故应尽早行抗病 毒治疗。
4.室间隔或心室壁可稍增厚, 系心肌炎性水肿所致。 5.可以出现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系心肌炎症受累不
均所致。
其他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急诊胸痛伴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学升 高,与心梗难以鉴别时,尽早完善,急诊造影不增加 死亡率,但注意减少造影剂用量。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判断病情 心脏磁共振;--意义有限 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急性期不推荐,确诊客观标准 病原学检查。--病毒性心肌炎常由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