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史与中俄关系

俄国史与中俄关系

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俄国史与中俄关系
【考试大纲】
1雅克萨之战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3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4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5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质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深度剖析】
中国与俄罗斯(苏联)这两个相邻的大国之间的关系,是曲折的,跌宕起伏的,两国之间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及盟友关系,也有互相翻脸,互相诋毁,甚至有过险些引发大战的敌对关系。

本线索主要从中俄(苏)近代以来的关系与中国“以俄为师”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史实两方面来阐述中俄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7世纪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地区
清政府组织雅克萨之战(康熙帝)1689年中俄双方通过平等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大片地区是中国领土),从法律上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B)【近现代的中俄(苏)关系】
1、十月革命前:沙俄侵略中国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充当英法联军的帮凶,并趁火打劫,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战后不久又强迫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霸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俄支持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伪政权,并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3.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攫取许多权益。

2、十月革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苏俄(苏联)帮助中国
①中国先进分子积极研究、宣传十月革命,从苏联引入马列主义。

②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

3“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对日作战,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
①“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6年个大型项目,对建立起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骨干作用。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苏走向严重对抗。

③2001年,俄国与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共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认识与启示】
1、中俄两国和则两利,分则两害;
2、落后就要挨打,维护国家主权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国防实力为基础。

3、只有在互信基础上实现共赢,才能使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拓展延伸】
1.只有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友好协商,才能保证中俄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3、要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不能照抄照搬。

道路的选择,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作业巩固】1.“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
两极终。

”这句话描述的是()
A.美国的崛起 B.印度的重建 C.德国的分合 D.苏联的兴替
A.奥运标志 B.不结盟标志
C.欧盟旗帜 D.苏联标志
)3.列宁是一位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领袖,下面属
于他曾参与过的事件是()
A.制定苏联新宪法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领导俄国十月
革命 D.建立巴黎公社
◆4.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
A.实行全民配给制
B.禁止私人经营企业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取消商品买卖
◆(2014·山东泰安)5.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土地法令》的颁布
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
A.100万平方干米 B.80万平方干米 C.150多万平方干米 D.120多万平方7.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

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8.1856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为此,俄国()
A.废除农奴制度 B.参加世界大战 C.发动十月革命 D.推行新经济政策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图中阴影部分所示领土是被哪个帝国主义国家割占去的?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哪一次战争期间被该国所占?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的浪潮,其中第一次出现在1953~1959年。

(2)第一次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主要与哪一事件密切相关?当时主要引进哪国的技术?
材料三: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3)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也曾“无视莫斯科”找到了一条新的建设道路,其名称是什么?
(4)通过以上问答,你有何感想?
10(12分)2014年初,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引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新冷战”。

探究俄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之路】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请根据材料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尽管这次改革是农奴主的总代表沙皇主持的,但为什么说这次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分)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二是对苏俄哪次改革的评价?请列举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

(4分)
【政权变化】
(3)俄国是通过哪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又于哪一年成立苏联?(2分)材料三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

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摘自《大国崛起》(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
【俄国外交】
(5)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它进行的哪次战役成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战后,又形成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暂时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俄国在这一局面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