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心电图PPT

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心电图PPT

5.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任一部位的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激 动传导迟延或阻断,称为心脏传导阻滞。
6.逸搏: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当上部起搏点停搏或发出的冲 动过缓,•或因传导阻滞不能下传时,下一级的传导组织可以 被动地发出节律性冲动,使心脏免于停搏,•称为逸搏。
1.什么是心电图? 2.什么情况下选作心电图? 3.阅读心电图的步骤是什么? 4.心包炎的心电图变化如何? 5.心肌炎的心电图变化如何? 6.心电图纸的结构是什么?
1、P波高尖,肺源性心脏病
2、P波双峰,时限增宽,二尖瓣疾患,高血压病,心力 衰竭。
3、P波低平,正常女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 全身浮肿。
4、P波消失,窦性静止,窦房阻滞,室性早搏,房颤及 房扑。
5、P多于QRS,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6、P波振幅时高时低,窦房结内游走性心率。
3.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室早,房扑,房颤。
1.心电图入门 闻颖梅等编 人卫版 2.实用心电图学 山东医学院主编 3.动物心电图 张才骏 内部资料 4.兽医心电图讲义 游九芬 内部资

1.导联:将两电极置于动物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相联, 就可以将这两点间的的电位差导入心电图中去,从而描记 出心电图来•,这种放置电极与心电图机相连接的线路,称为 心电图导联(lead)。
5.异位心律,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心肌炎是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慢性的急性、亚急性 或慢性炎性病变。以致使心肌发生不同的损伤或缺血。
由于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故对其估价或 预后,关键在于有无心脏增大,心脏杂音等改变,以及其 它心电图变化的存在。
1.S-T段下降。
2.T波倒置,双向、低平或高耸的冠状T波。 3.S-T段升高,一般是显著的,其振幅可高达0.4mv,升高的
同,心电图也不同。 (3)呼吸; 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快。 (4)运动; 运动后,心率快,S-T段低,各波振幅加大。 (5)此外,还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心电图纸是由小方格组成的。在标准电压为1mv, 纸速为25mm/s的情况下,小方格的高度代表 0.1mv,长度代表0.04s。
a.避免上述原因; b.调节干扰抑制器; c.调转动物体位或方向。
表现:心电图上表现为大小不等、不规则,频率10300赫兹/秒不等。
产生:寒冷、甲状腺机能亢进、破伤风等;
消除:保温、安静时做图,将电极靠近心端。
(1)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快; (2)体位不同; 心脏受重力和挤压作用,使得心脏在胸腔内位置不
自P波开始到Q波开始的间距。代表自心房开 始除极到心室除极的时间,正常人0.12-0.20s。
(1)延长。见于风湿病,心肌炎,房早,Ⅰ度房室 传导阻滞。
(2)缩短。预激综合症,心脏神经官能症。
反映整个心室的除极化过程。正常QRS波群,时限在0.10s 内,Q•波小于1/4,R波不超过3mm,时间不超过0.04s,不应 有切迹。
S-•T段常伴以直立的T波。 4.U波倒置。 5.心律失常,可出现室早,房室传导阻滞。
典型的心绞痛各导联S-T段普通压低,T波倒置或低平,以Ⅰ、 V5、V6导联最有意义。
(1)S-T段普遍抬高 (2)低电压 (3)窦性心动过速
(1)普遍低电压 (2)T波在多数导联上呈低平或倒置 (3)S-T段轻度降低 (4)P波增宽 (5)窦性心动过速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动物心电图基础知识
1
通过学习心电图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心电图的应 用范围,时机,局限性
使同学能独立描记和分析心电图,作出诊断报告
熟练掌握心率计算、节律分析的方法、心包炎、传 导阻滞的分析要点
在心动周期中,心肌每次收缩之前,必先产生电激动, 电流传布全身,产生不同的电位,•因电流强弱和方 向不断发生变化,身体表面各处电位也不断变动。 通过心电图机把这种变化着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 线就是心电图。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 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 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 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 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1.异常Q波,Q波>R/4
2.ST段变化,急性时ST段升高
3.T波改变,急性时T波与一升高的ST段相连、亚急性 时变为冠状•T波。慢性时T波可逐渐恢复,但Q波将 永远存在。
1.左房增大,P波增宽,超过0.11s常具有显 著的错折或切迹,V1导联P波多向,•负向波 宽而深
2.右室肥大图形
一、阅读申请单 二、粗读全图 三、按常规导联顺序认真阅读全图 四、分析心律是否异常 五、按顺序逐导联细读全图 六、报告对该心电图的印象或诊断
P波 P-R间期 QRS波群(主波) Q-T间期 S-T段 T波 U波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3、 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1.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激动形成异常和传导障碍。 2.心肌病变,包括心肌梗塞、急性或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
心肌病等。 3.急性或慢性心包炎。 4.心房及心室肥大。如二尖瓣狭窄、肺心病等。 5.药物影响。如洋地黄、心得安、奎尼丁等。 6.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 7.心脏骤停,可及时了解心律及心肌状态,借以提示必要的处理。 8.外科大手术前及手术中、心脏手术,可随时了解心脏的情况,手术监
异常:(1)间期>0.10s。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预激综合 症,室早。
(2)Q波>R波1/4,心肌梗塞。 (3)低电压,心包炎,心包积液,全身浮肿。
(4)电压增高,消瘦,小儿心室肥大。
Q波开始到T波结束。反映心室开始除极到全部复 极完毕的一段时间。
异常:
(1)Q-T延长,心动过缓,左右心室负荷过重,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心包炎。(2)Q-T缩短,心动过速,高钾血症, 高钙血症。
由S波结束到T波开始的连线。反映心室全部除极完 毕,开始复极。 各部分心肌电位完全相等的一段时 间。
异常: (1)上移,心动过速,心肌梗塞,心绞痛,急性心包炎。 (2)下移,心肌梗塞,心肌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通常T波与主波方向一致,高 度不低于R/10,•且上升支较缓,下降支较陡。
异常:
(1)低平,心肌缺血,心肌炎,低血钾。 (2)抬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室早。
产生原理解释不一。 U波增高,见于高血压,低钾血症。
1.ST-T改变.普遍的ST段下降,T波平坦,双向或倒置。
2.Q-T间期延长。
3.传导阻滞,以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最为常见。 4.窦性心动过速,少数病例窦缓。
测量方法是用分规去测量各波段的高度或长度,时间 测量应选择波形较清晰的导联。
测量P-P或R-R间隔的时间(秒)(一个心动周 期的时间)。用60相除,即为心率。
心率=60/P-P或R-R(秒)
为节省时间,也可事先列好换算表直接由表中 查出心率。
心电图组成:包括P波、QRS波群、T波•,有时还可看到U波。根 据这些波还可分为几个段:P-R间期,Q-T间期,S-T段。
动物心电图与人体心电图在记录原理、方法、基 本波形等方面无本质的区别,但在具体记录方法、 图形识别与判断及影响心电图波形因素等许多方 面与人体心电图有所不同,特别是一般动物心电图 除心律失常外,并未建立公认的正常值。故在动物 心电图诊断上比人体心电图更加困难。
凡疑有或肯定有下列各种情况者,可以进行心电图描 记,借以明确诊断或作为临床诊疗参考。
2.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性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最 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心律失常:当激动的起源、频率、传递顺序以及激动在 心脏各部位的传导速度中任一环节发生了异常,称为心律 失常(arthythmia)
4.过早搏动:窦房结以下某一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强,不 待窦房结传下来的激动到达该部而抢先发放的激动称为过 早搏动。
(2)肌肉震颤:心电图上表现为大小不等、不规则,频率10300赫兹/秒不等。
(3)导联线接错;
(4)基线不稳;
产生:动物骚动不安,身体移动,电极板与身体接触不良,电压 不稳。
(5)导联线松动或断离;
使心电图时有时无,很象窦房阻滞,窦性静止,经常检查导联 线,并使导联选择器拨到正确位置。
表现为心电图上有50次/秒的规律性细小波纹。 干扰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a.附近有交流电源、大型电器或强磁场; b.动物与金属物件接触; c.地线接触不良; d.心电图机接触金属物件; e.电极板不洁或松动; f.导联线折断或半断。
2.安放电极:将安放电极处剪毛后,涂擦酒精脱脂,然后涂 上导电糊,安放电极。也可用鳄鱼夹(磨平鳄齿)直接夹在 剪毛、脱脂后的皮肤上,有人用毫针刺入皮下安放电极,因 易引起动物肌肉震颤,现在不提倡使用。
3.描记:上述工作做好后,待动物安静时,即可进行描记。
(1)交流电干扰:表现为心电图上有50次/秒的规律性细小 波纹。
3.胸导联探查电极(+)放在胸部不同部位,四肢各电 极组成无关电极(-)。
4.A-B导联(心尖、心基导联) 马:A.心尖部(左肘头后约10cm)(+) B.心基部(耆甲与左肩关节连线的上1/4)(-)
红色-右前肢 黄色-左前肢 兰色-左后肢 黑色-右后肢(地线)
1.动物保定:大动物通常用铺好橡胶布的六柱栏站立保定; 小动物仰卧保定。必要时,可用人手戴橡胶手套保定动物, 还可注射全射麻醉剂,但需在报告单上说明。
护。 9.急性传染病,神经、呼吸、血液、内分泌系统及肝肾疾患,•观察对
心脏的影响。
标准导联: I
II
III
左上肢+-Fra bibliotek右上肢
-
-
左下肢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