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紫荆花开,漫步南城,满眼尽是怒放的紫荆花,它们落地生根,花团锦簇,红艳似火的样子,不正如南城人脚踏实地、团结向上、激情澎湃的精神风貌吗?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值此南城人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之际,我校校刊《紫荆园》正式与读者见面了,她将成为大家展示自我风采,活跃第二课堂,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新阵地。
相信有广大的师生的共同参与,《紫荆园》里绽放的定是无尽的灿烂。
校园,你我的家园初一(8)沈维宾校园,一个多么亲切而熟悉的名字。
早晨,我们以太阳为伴,踏着欢快的节拍,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傍晚,我们依旧伴着夕阳的余晖,和校园依依惜别。
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地成长着。
对于我们的校园,每一个人都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人说:“校园,好比是一个竞技场,它蕴含着浓浓的竞争气息”;也有人觉得:“校园犹如一座美丽的公园。
”我却说:“校园,是你我的家园。
”瞧!磨损生的绿草儿探头探脑地从土层里钻了出来,为空阔的大地披上了件崭新的外衣。
草地上,树与树之间,挤满了花朵,有的颜色很深,有的颜色很浅,近乎白色。
水池间冲天的水柱溅起了一道道涟漪,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校园,多么温馨呀!这里有盛开的紫荆花;这里,有绿茵茵的草地;这里有老师们忙碌的身影;这里,有同学们朗朗的书声。
这里,师生们用一颗颗火红的爱心,点燃着许晓艺同学生命的希望之光。
在这个温馨、和谐,充满温暖的大家园里,我切身地体会到:老师们的每一个微笑,都是对我们的尊重、肯定;同学们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都饱含着失败的辛酸、惆怅与求知的热望。
我们每天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老师的教育辅导下共同成长。
而校园,就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校园 活动,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着无限乐趣;课间优美的音乐,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紫荆园 团委会 语文组 南城中学校园,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校园,它给我们营造了优越的学习空间;校园,在这里我们用自己的光芒谱写着人生的辉煌!点评;此文能针对自己对新校园的感觉来写,观察细致,描绘具体,生动,能动静结合,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指导教师;邓俊莉每天的早晨,总会有这样的一个女孩早早地来到学校,掏出带有体温的一把钥匙,插入冰冷的锁头,“咔嚓”一声,锁开了,轻轻一推,门开了。
紧闭了一夜的教室,总有一股难闻的粉尘味。
于是她打开教室的每一扇窗户,风轻轻地从窗户里吹了进来,不一会儿,教室里的这一股令人不舒服的感觉一下子荡然无存。
紧接着同学们便也络绎不绝地进入教室,女孩的脸上下班便洋溢着不易察觉的微笑。
“铃、铃……”随着一阵放学铃响,同学们飞一般冲出教室,回家了。
刚才还是沸沸扬扬的教室一下子变的安安静静的,于是她一个人来到窗前,轻轻地把教室里的每一扇窗关了。
偶尔,还推推哪一张不整齐的课桌。
走到自己的课桌前随手将课桌底下的两锁头拿起。
走出教室,把门轻轻一拉,当然了,她还不忘环视一遍教室,直到确认每一扇窗都关严关实,门锁上了。
天是她踏着斜阳最后一个离校。
自从开学那天起,班主任的一句话,一把钥匙就成了她每天的责任。
“你可真够尽职啊!”、“多管闲事”这样的闲言碎语,她已经听了很多遍了,曾经为此懊恼过,甚至想过放弃。
渐渐地,她习惯了,闲言碎语少了,她,也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她,就是我,一个值日的女生。
点评 文章抓住“开门”,“锁门”这两个特定的细节,细腻地刻画了一位细心,称职的女生。
舒缓平和的语势与文中女生默默不张扬的个性相得益彰。
指导教师;李耀聪尊重是一种传统的美德,可以说它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高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是你曾经是否想过,别人也渴望得到你的尊重。
尊重是相互的。
它不是某个人的专利,更不是某些人的特权,所以没有人可以独享,也不是由专人单方给予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彼此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
尊重究竟是什么呢?在有些“大官”认为是那些“马屁精”说的“顺耳的奉承的话”或是送给他们的大礼。
也有的穷人则认为只要有人可以正眼看他们一眼,就是莫大的尊重了。
其实,尊重不需要华丽的言语来修饰,更晃需要那些贵重的大礼,但也不单纯是正眼值日的女生——初二(4)沈达珍尊重 初三(1)沈亮一看。
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一个赞美百由衷的一声感谢,是诚恳的一句歉语,可以是一声真诚的问候,也可以是发自肺腑的批评。
其实,做到尊重别人是很简单的,当你遇见别人,亲切的问声好;当别人向你告别时,向他说一声“再见”或附上一句“祝你一路顺风”;当你打扰了别人,向别人诚恳地道声“对不起”;当你受到别人的帮助时,深切地向他们说声“谢谢你的帮助”等都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所以只要慷慨一点,不要吝啬一点笑容,不要吝啬那一句话语,那你就做到了。
我们做事讲究礼尚往来,尊重当然也是如此的。
当你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尊重你的,至少大多数人会这样。
其实,尊重还是不分国界的。
在今年雅典奥运会上,运动员们的表现有多么出色,从观众的掌声中就可以看出来了,观众们的掌声代表着他们对运动健儿的肯定和尊重。
在此时观众们也会收到运动员的一个深深的鞠躬,这就是运动员们回报给观众的,这是运动员们对观众的谢意和尊重。
在竞争对手中也是如此的,当运动员们取得好成绩或夺得金牌的时候,对手往往会上前跟他握手或互相拥抱,这也是彼此间的尊重。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彼此尊重,不管是师生之间,还是同学之间都应如此。
同学之间,我们应该学会多用“请”字;麻烦、打扰别人时,应多用“打扰了”;当别人帮助你之后,应多说一声“谢谢”;当你妨碍到别人时,应说一声“对不起”。
这样别人才会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你,以尊重来回报你。
在师生之间,更应该互相尊重。
在上课时,我们必须积极配合老师,这样老师也会尽他所能地教我们;在课外,我们和老师更能成为好朋友,学生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师帮同学们解决一些问题。
这样充满了尊重的集体才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多去尊重他人,以博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请相信,尊重是相互的,你敬别人一尺,别人会敬你一丈的。
想受到他人尊敬的人请先学会尊重他人。
请从自己做起吧!点评;习作论点鲜明,论述思路明晰。
能紧扣论点讲道理,摆事实,论述语言朴实而不失严密,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指导教师;许或坚强的声音初一(1)许佩霖“咚、咚……”一早醒来,都能听到这声音,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在我家附近有块空地,他每天都在那里做运动,还拄着拐杖。
凌乱而花白的头发,深凹进去的眼睛却让人感到很精神,还有那铜黑色的脸,布满的皱纹,更是让人觉得他饱经风霜。
听别人说他在一次车祸中才这样的。
我也听他说过他曾经沮丧过,可生活的力量使他再次振作。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看到他出门都是坐着轮椅的,可是那一次,他真正站了起来。
那天,天阴沉沉的,他像往常一样推着轮椅出来,不同的是,他带着一支精致的拐杖。
他要干什么?他不是有轮椅了吗?他不是站不起来吗?我迷惑不解。
他拄着拐杖站起来却跌坐在轮椅上,他丝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着,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啊,他站起来了,可却因为失去重心跌倒在地上。
他脸上有一种很奇怪的表情,气氛也跟往常不一样了。
他撑着地要站起来,却滑了下去,他的手都破了,脸也红了,气喘吁吁,周围的人看着这情景,都于心不忍,想过去扶他,他却婉言谢绝:“我要自己站起来。
”“这人怎么这么固执。
”他不理会别人怎么说,依然重复着先前的动作,大家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他的身体在颤抖,慢慢地慢慢地他站起来了;虽然不太稳,可他却真真正正地站起来了。
“我成功了!”当时的这句话恐怕震动了每一位在场人的心。
记得他还说过,他的目标是不用拐杖走路,大家都对他的话感到惊异。
“咚、咚……”空地上坚强的声音,还有那个在空地上来回跑的坚强身影,时刻都指引着我去战胜困难。
点评;本文成功地记叙了一位经历车祸的中年人‘为不用拐杖走路’这个目标而奋斗的经过。
文章缜密,处处紧扣‘坚强’而写。
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反映出来。
结尾不仅照应题目,点明中心,还深化主题。
指导教师;许海叶我的叔叔,长着黝黑黝黑的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算太挺的鼻子,一笑起来嘴边微微泛起浅浅的小酒窝。
但正是这些,叔叔有着对生活坚定的意志。
今年的暑期,大家都闲着无聊,叔叔就主动邀我们一起去爬山。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叔叔租来一辆车在门口高喊:“出发啦!”汽车一会儿就到山脚下。
“一、二、三!”叔叔、爸爸还有舅舅各显身手,奋力往上爬,而我则在下面为他们助威。
五分钟后,叔叔已经爬到半山腰上了,而爸爸有没有舅舅仍在山下气喘吁吁,停止攀登。
爸爸说:“我体力不如你了,别说山顶,就是山腰可能也爬不上。
”舅舅接着说:“我现在已经筋疲力尽了,一定爬不到山顶的。
”叔叔却停下,面带微笑地说:“我也累呀,但所谓苦尽甘来嘛,坚持就是胜利,爬山也是这样,所以我坚持不懈的往上爬,一定会胜利。
”说完,他们继续前进,爸爸和舅舅只划破一点皮,而叔叔的手已经流血了,石头上沾满了叔叔的血,烈日在他们头上晒着,个个都像落汤鸡,连我也流汗不止。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舅舅终于受不住了,仰起头对叔叔说:“我们常驻不了了,要不咱们下山吧!”叔叔回过头说:“都已经爬上来了,不到胜利的顶峰我决不罢休!”爸爸和舅舅却说:“可你的手已流了很多血,还是适可而止吧,这种气候,这种情况,再继续你非晕了不可!”叔叔仍坚定地说:“已经快接近山顶了,这就预示着胜利即将属于我了,干嘛要放弃。
”爸爸和舅舅慢慢退下来,而叔叔却一步一步地继续往上爬!我目不转睛地仔细看着叔叔。
“啊!”我不禁叫起来,叔叔做到了,他终于成功了,他 顶锋“巨人” 初一(6)沈鸣明终于登上峰顶了,他终于战胜各种登山的险阻站在顶峰了,他终于……我激动得快说不出话来。
叔叔站在山顶上大声呼喊:“我胜利啦,我成功啦,我好高兴……!”他把背包脱下来挥舞,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叔叔的意志犹如钢铁一般,犹如敲打不碎的巨石一般,他是站在顶峰的巨人! 点评文章选取‘登山’场面,紧扣‘不放弃’,写出一位心目中的‘巨人’。
从而也带点明‘生活需要坚定意志’这一主题,语言朴实,结尾抒情议论并用,意义显著。
指导教师;沈浩渊风俗习惯是某社会群体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风气和习惯。
每个地方都有它的风俗习惯。
像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那达慕大会,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
我们诏安也流传着许多民间的习俗。
可是,值得我们质疑的是,这些风俗习惯难道是有利无弊吗?不,我说有些风俗确实无益甚至有害。
“看,一条长长的‘巨龙’正浩浩荡荡地向我们游来,他们敲着,打着,穿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衣服,戴着各种各样的配饰,从远到近,有上千人……”像这样的游行,在诏安每年都可以看见好多次。
什么“妈祖诞”、“祖公诞”、“安节”,只要一有什么“神”的诞辰,这些排场就都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