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

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

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
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生产一线,
柏涛约3193字
摘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开发方案实施的基础,常用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根据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在大分层的基础上,针对各油组的地质条件采用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等时法、切片法及等高程法对JIV及JIII6+7油组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提出了在油田开发地质工作中,针对地质条件不同的综合性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关键词: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等时法;切片法
一、引言
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特别是油水关系及油砂体研究及开发方案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目前,常用的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岩性法、沉积旋回法、韵律层法、重砂组份法、生物地层法、等厚切片法、等高程切片法等[1]-[3],但由于陆相地层在纵横向相变快,常用的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地层的“等时”关系,因而不能真实地展现井间砂体的分布和连通情况,从而影响开发方案的制定、实施。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本文针对该区的地质条件和资料条件,根据层序地层学的观点,采用准层序组法、准层序法,并结合等时法、切片法对轮南油田2,3井区JIII5-JIV油组的小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

轮南油田2,3井区JV—JIII5沉积了一套砂泥岩组合地层,地层颜色以浅灰色和浅绿灰色为主。

作为储集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砂岩至中粗砂岩,其次为粉砂岩和砂砾岩。

整个轮南地区JV—JIII5由下而上经历了河流、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河流环境的变化。

JIII5,JIV8为河流相沉积、JIII6+7至JIV1+2以三角洲相
沉积为主、JIV3以湖泊相沉积为主,整套地层沉积经历了2个水体先变深后变浅;物源供给由大至减小再增大;地壳由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构成两个完整的旋回。

[图片]
二、小层划分与对比
小层划分与对比是在大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划分结果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实施。

而大分层的首要工作是建立标准剖面。

标准剖面建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适应于全区对比的各层识别标准,并以此标准层对研究区各井进行大分层,以便进一步作好小层对比工作。

大分层的工作程序是在用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井作为标准剖面,以此在全区展开对比解释。

由于轮南2,3井区存在多条断层 ,断层附近的井因构造影响不宜选作标准剖面。

经过筛选轮南X井可作为本区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图1)。

在大分层的基础之上,利用测井与岩芯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并结合其它的一些方法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

[图片]
(一)准层序法
准层序是层序的基本组成单元[4],是以湖泛面或相应界面作为边界的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相对整合的岩层或岩组序列。

一般在滨浅海(湖)相、近岸平原、三角洲、海滩、河口湾等环境中,因沉积水体浅、水深变化对沉积物影响显著而易于识别,而在河流沉积中准层序难以鉴别,并且在不能反映水深突然增加的较深水陆坡和深海盆地中也难以识别[5]。

尽管准层序边界是一个时间—地层面,但它分布范围一般较局限[6]。

准层序法是基于地层岩性在纵向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方法,而岩性变化的规律性是由于湖平面的相对周期性变化造成的,这种规律可从湖盆边缘追踪到湖盆中心,可用于小层对比。

但这种方法对于河流相沉积及因构造
作用而破碎严重的地层,其适应性较差,因而,主要针对有旋回性特征的地层而采用这种方法。

轮南油田2,3井区JIV1+2油组旋回特征明显,主要采用此种方法。

(二)准层序组法
准层序组是一组具清晰叠加模式的、有成因联系的准层序序列。

其界面也是以湖泛面或
与之相对应的界面作为边界,但规模明显大于准层序,与层序的其它边界面关系密切:1、与准层序边界对应;2、与体系域边界一致;3、与层序边界一致。

准层序组的界面则为更大的湖泛面及与之对应的界面。

常见的准层序组叠加样式有加积、退积和进积。

准层序组的叠加样式既受沉积物补给条件的影响,又与基准面有关[7]。

目前,由于层序地层学采用了地震、地质、测井等综合分析法,因而,其研究结果精度高。

按照层序地层学的解释原则,对轮南地区的测井资料进行了仔细地分析,考虑到轮南2,3井区JIV油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及其过渡带沉积,小层在纵、横向变化相对较大,因而,在层位标定大分层的基础上,采用了准层序组对比方法,避免了准层序对比因地层单位太小而易串层的问题。

并通过对比,共划分出准层序组3个(图3)。

[图片]
(三)等时法
等时法是指将同一时间沉积的地层划作同一小层的方法。

这种同一时间形成的地层叫年代地层单元。

实际上,前面采用的用地震、测井资料解释的准层序组、准层序均是年代地层单元,均是等时法划分的结果。

这里之所以将其单独列出,是由于前述的地层单元,其厚度均较大,往往由多个岩层所组成,而这里等时法划分的是单层,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岩层。

并且,这一单层常是具有一定特征、容易在钻井和测井资料上识别的广泛分布的标志层以及凝缩层[7-8]。

凝缩层在陆相盆地中,主要为陆源碎屑补给不足时所形成的一套准层序向陆推进的、薄而连续的远离陆岸的较
深水沉积。

由于其厚度小、相对连续,基本上可看作是同时沉积,因而它代表的是一个“等时线”。

这种方法适合于沉积环境稳定、地层连续且分布稳定的层。

因而,JIV3层主要采用了这种方法,分为JIV3-1、JIV3-2、JIV3-3,其中JIV3-1和JIV3-3均为这样的等时泥岩层,因此其中间的JIV3-2也应为一套等时的砂岩沉积。

[图片]
(四)切片法
切片法是把两个标准层之间的地层带有一定任意性地等分或不等分地按地层总厚度变化趋势切成若干片(即小层段砂组),切片界线就是对比的“等时线”,然后再进一步细分小层。

这种方法适合于沉积环境不稳定的层段,如河流相或因后期构造运动破碎严重的层段[9-10]。

本次研究针对JIII5油组为一套河流相沉积的特点,采用切片法对JIII5的砂体进行了划分对比研究(图5),共划分出3套砂体。

[图片]
三、结论
(一)充分利用研究区的各种资料。

建立了研究区JIII5-JIV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对比格架,地层对比格架的建立是区内小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

(二)分别采用了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切片法和等时法等对轮南油田JIII5-JIV层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三)提出了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方法的综合性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参考文献
[1]宋荣彩,李仲东等,八屋气田早白垩系登娄库组小层对比研究,矿物岩石,2002,98-102
[2]吴瑞堂,张守信.现代地层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61-100.
[3]裘亦楠,薛叔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21-140
[4]郭秀蓉,程守田,油藏描述中的小层对比,地质科技情报,2001,
20(2):55-58
[5]Van Wagoner J C,Posamentier H W,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fundamental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key definations[J]. SEPM special
publication,1988,42:39-45
[6]刘招君,董清水等.陆相层序地层学导论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2-30.
[7]Shanley K W. Alluvial architecture in a sequence stratigraphyic framework[J].Journal of Geology ,1994,102(2):105-109
[8]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58-70.
[9]Shanley K W. Aluvial architecture in a sequence stratigraphyic frame work[J].Journal of Geology ,1994,102(2):105-109
[10]吕晓光,赵汉卿等,河流相储层平面连续性精细描述[J].石油学报,1997,(2):66-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