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在食品卫生标准中,检测重金属指标时,最常见的是( A )。
A:砷、铅、铜 B:金、银、铜C:镉、铬、汞 D:铜、钼、锌2、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精密度高的检测数据,准确度肯定( D )。
A:高 B:低C:不变 D:不一定高3、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时选择最适宜的测量条件,应注意以下几点:( D )A:入射光波长的选择B: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C: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D:以上全是4、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时选择最大吸收波长是( A )。
A:538 nm B:570 nm C:438 nm D:以上不是5、在食品样品预处理时,应能使被测定物质(A )到最低检出限以上浓度,使测定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A:浓缩 B:稀释C:混匀 D:以上不是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一般是( A )。
A.氘灯与卤钨灯B.氢灯与氘灯C.钨灯与汞灯D.氢灯与汞灯7、在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铜的实验中用于稀释标准的溶剂是。
( D )A.蒸镏水 B.硫酸 C.浓硝酸 D.(2+100)稀硝酸8、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D )。
()A.保留时间 B.相对保留值 C.半峰宽 D.峰面积9、液相色谱仪的核心元件是( A )。
A.色谱柱B.检测器C.进样器D.记录器10、吸收光谱曲线的纵坐标为吸收度,横坐标为( A )。
A.浓度B.波长C.时间D.温度11、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准确度高的检测数据,精密度肯定( A )。
A:高B:低C:不变D:以上不是1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用于可见光区的光源是( A )。
A. 卤钨灯B. 氢灯C. 氘灯D. 能斯特灯13、GC法或HPLC法用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一般是( A )A、峰面积B、保留时间C、分离度D、理论塔板数14、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根本区别是( A )A.流动相不同B.溶剂不同C.分离原理不同D.操作方法不同15、GC法农残检测分析中对氮磷具备高选择性的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是( A )A、NPDB、FIDC、TCDD、ECD16、反相HPLC法主要适用于( A )A、脂溶性成分B、水溶性成分C、酸性成分D、碱性组分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气相色谱法能分离组分极为复杂的混合物B.气相色谱的分离检测过程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C.正常色谱峰为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D.色谱峰的峰高和峰面积是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18、不使被测物质受到损失,如在测定食品中的磷时,不能单独用 HCI 或 H2SO4 分解试样,而应当用( A )的混合酸,避免部分磷生成挥发性的磷化氢( PH3 )而损失。
A:HCI 十 HNO3 B:HCI 十 H2SO4 C:HNO3 D:以上不是19、气相色谱仪的核心元件是( B )A.检测器B.色谱柱C.进样器D.记录器20、下列分子中极性最小的是( D )A. H2O B. NH3 C. H2S D. CO221、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定量方法:( B )A.浓度直读 B.保留时间 C.工作曲线法 D.标准加入法22、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连同包装一起随机取样。
同一批号采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 A )A.3件 B.4件 C.5件 D.6件23、样品的制备是指对样品的()等过程。
( D )A.粉碎 B.混匀 C.缩分 D.以上三项都正确24、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时,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数量级,至少应有( C )A.3个点 B.4个点 C.5个点 D.越多越好25、残留检测结果计算时,需要用本实验室获得的平均回收率折算的是( A )A.有残留限量的药物 B.禁用药C.不得检出的药物 D.不需要制定最高残留限量的药物26、用马弗炉灰化样品时,下面操作不正确的是( D )A.用坩埚盛装样品B.将坩埚与样品在电炉上小心炭化后放入C.将坩埚与坩埚盖同时放入灰化D.关闭电源后,开启炉门,降温至室温时取出27、采样是指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
( A )A.代表性 B.数量 C.重量 D.质量28、新鲜水果和蔬菜等样品的采集,无论进行现场常规鉴定还是送实验室做品质鉴定,一般要求()取样。
( A )A.随机 B.选择 C.任意 D.有目的性29、农产品中重金属铅和汞的测定应使用()测定。
( A )A.石墨炉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B.火焰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C.火焰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D.石墨炉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法30、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应由( A )A.标准物质证书给出 B.实验室内部确定C.供应商指定 D.供应商指定,并经实验室确定31、下列那种食品最易污染黄曲霉毒素( B )A.鱼肉B.花生C.猪肉D.胡萝卜32、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若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 C )A.工作曲线法 B.内标法 C.标准加入法 D.间接测定法33、定量分析中用于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是( D )A.量筒 B.烧杯 C.锥形瓶 D.滴定管34、下列测定中产生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 B )A.过滤时使用了定性滤纸,最后灰分加大B.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C.试剂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D.滴定分析中,反应进行不完全。
35、甲.乙.丙.丁测定同一试样中的含铁量(真实值37.40%),四人四次的测定结果分别为:甲:37.38%,37.42%,37.47%,37.50%乙:37.21%,37.25%,37.28%,37.32%丙:36.10%,36.40%,36.50%,36.64%丁:36.70%,37.10%,37.50%,37.90%。
上述结果准确度和精确度均好,结果可靠的是( A )A.甲 B.乙 C.丙 D.丁36、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试样中含硫量,每次称取试样3.5 g,分析结果报告为:甲:0.042%和0.041%;乙:0.04099%和0.04201%。
哪一个报告的结果合理( C )A.乙 B.均合理 C.甲 D.均不合理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置信度是指测定值或误差出现的概率B.置信区间是指真实值在一定的概率下分布的某一区间C.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就会越窄D.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就会越宽。
38、要判断两组数据平均值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时,应当采取( D )A. t检验法 B. GruBBs检验法 C. Q值检验法 D. F检验法39、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使用预混型火焰原子化器测定试样时,在安全上应注意的是( A )A.排液管的液封B.灯电流的选择C.燃气的种类选择D.狭缝的选择40、下面有关废气的处理错误的是( C )A、少量有毒气体可通过排风设备排出实验室B、量大的有毒气体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出室外C、二氧化硫气体可以不排出室外D、一氧化碳可点燃转化成二氧化碳再排出41、与有机物接触或易氧化的无机物接触会发生剧烈爆炸的酸是( A )A.热的浓高氯酸B.硫酸C.硝酸D.盐酸4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时需要多种体积,下列()气体不是AAS室友使用的气体。
( C )A.空气B.乙炔气C.氮气D.氧气43、两变量x、y,例如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浓度C,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是以(A)来检验的。
A、相关系数B、y=a+bx中b值的大小C、y=a+bx中a值大小D、最小二乘法44、扣除试剂不纯而引起的误差的方法是(A)。
A、空白试验B、对天平砝码进行校正C、加强工作责任心D、正确选取样品量45、实验结束后用甲醇冲洗色谱柱是为了( B )A.保护进样器 B.保护色谱柱 C.保护检测器 D.保护色谱工作站46、与有机物接触或易氧化的无机物接触会发生剧烈爆炸的酸是( A )A.热的浓高氯酸B.硫酸C.硝酸D.盐酸47、为了判断某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应采取( B )。
A.空白试验 B.回收试验 C.对照试验 D.平行测定48、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的铜时,灰化后应将样品制成( D )。
A.体积分数为1%的HCl溶液B.体积分数为5%的HCl溶液C.体积分数为1%的硝酸溶液D.体积分数为5%的硝酸溶液49、下列分析不属于仪器分析范围的是(C)。
A、光度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萃取法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D、层析法测定食品农药残留量50、食品中微量砷(As)的测定,应采用(D)分析法。
A、化学B、滴定C、色谱D、光度51、Na、Mg、Al、Si、P、S、Cl七种元素,其非金属性自左到右(C)。
A、金属性逐渐减弱B、逐渐减弱C、逐渐增强D、无法判断52、吸光光度计充分预热后,光量器仍调不到100%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c)。
A、比色皿被污染B、比色槽及比色架管腐蚀C、光电管受潮D、波长选择不当53、称量时样品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会引起( c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D.试剂误差54、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为了消除试剂所带来的干扰,应选用( B )。
A.溶剂参比 B.试剂参比 C.样品参比 D.褪色参比55、原子吸收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分析可消除( B )的影响。
A.光谱干扰 B.基体干扰 C.化学干扰 D.背景吸收56、采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时,一定要使用( B )试剂。
A.化学纯 B.分析纯 C.基准 D.以上都是57、为了判断某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应采取( B )。
A.空白试验 B.回收试验 C.对照试验 D.平行测定58、样品在转移、蒸发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而引起的干扰是( B )。
A.光谱干扰 B.基体干扰 C,化学干扰 D.背景吸收59、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锌时,( C )处理的样品测得的锌含量较低。
A.硫酸—硝酸法 B.硝酸—高氯酸法C.灰化法D.硝酸—硫酸—高氯酸法60、原子吸收法测定铜的分析线为( D )。
A.324.8nm B.248.3nm C.285.0nm D.283.3nm61、原子吸收法测定锡时,加入硝酸铵溶液作为基体改进剂,是为了消除( D )的干扰。
A.铁 B.钾 C.锌 D.钠62、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的铜时,灰化后应将样品制成( D )。
A.体积分数为1%的HCl溶液B.体积分数为5%的HCl溶液C.体积分数为1%的硝酸溶液D.体积分数为5%的硝酸溶液63、用硝酸—硫酸法消化处理样品时,不能先加硫酸是因为( B )。
A.硫酸有氧化性 B.硫酸有脱水性C,硫酸有吸水性 D.以上都是64、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金属离子一般选用待测元素的( C )作为分析线。
(A)发射线(B)灵敏线(C)共振线(D)入射线65、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中Cd时,试样消解过程中通常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