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监测档案的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

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绝密档案专柜保管。

计算机录入需保密的资料要加密保存。

六、借阅、抄录、复印、备份监测资料必须出具有关单位证明,并由疾控中心主任签字批准。

发生失密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当事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七、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应有两套备份。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一起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对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和厂矿医院的死因监测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和防疫医生有针对性地业务知识培训。

五、各乡镇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1 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派专业人员参加各乡镇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
一、为及时收集死因监测资料,了解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和解决监测工作中存
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乡级以上医疗机构防疫例会,安排布置监测工作,讨论死因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三、各医院每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讨论会,提高死亡报告的填报质量。

四、各乡镇农村卫生工作站,每月组织辖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防疫人员召开一次防疫例会,收集、填写和审查上报的出生、死亡等监测资料,讨论死因监测相关事宜。

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人员,轮流参加各乡镇的防疫例会,了解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六、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因监测工作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一、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县死因监测系统工作开展情况,依照国家死因监测点工作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考核对象为全县各级各类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

考核采取平时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三、平时考核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每季度检查辖区监测单位的二分之一,全年至少对辖区监测单位督导、检查一次;年度考核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考核采取百分制。

四、死因监测工作考核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资料管理、例会和培训记录、与相关机构协调工作完成情况。

五、检查、督导和考核应有详细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要在考核材料上签名。

检查结果以简报形式上报和反馈,定期进行通报。

六、每次考核结果均计入单位年终考评成绩。

对死因监测工作开展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前三名给予物资奖励;对工作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后三名单位主管领导做出书面检查,工作人员给予经济处罚。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管理, 提高死因报告工作质量, 同时,为及 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特 制定本制度。

1、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院内诊
2、疗凡过在程医中院患发者生死的亡死)
亡,个均案应(由包诊括治到医达生医作院出时诊已断经并死逐亡项、认院真前填急报救过程《中死死亡
亡、
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 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 诊治经过记录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诊断,3、对在其家死中因或进行推断 错项、4、漏医项院、死逻因辑监错测误管等理问人题员

收立到即《医 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级医疗5、机对构院
要内确死定亡根病本例死网因络并直进报行人死员因在编开码具)死亡证明书后 7 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县 通过网6、络对进村行级报
上告报。

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监测人员应在 30 天内完成审核,并
6、对进村行
级报
其他场断所,死填亡写者《,医由学所死在亡地证
的明村书医》根报据至 查立核即《向实医,报学采告死集人亡病进证史行明。

核书实》
、 院。

死亡 医学证明 、体征或医学 如组发织现医有

制7、机医构院开死展因相监关测调人查员工 督导,8、发医现院问要题定及期时检解查决各。

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
防控
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 。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

登记信为息进报一告步质规量范,和依完据善《死全因国登疾记病报监告测信系息统管死理因,监测充工分作发规挥范网(络试直行报)的优势》、,《全提国高死死因

》、《全国死因
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 》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如下: 》及 1、 副卡通过 网络直报 错项、2、漏医项院、逻
因监 单全位国,死对因《登记 登死记亡报医告学信证息明系书
统》》及 进行 有关专家对死亡病监例错测进误管等行理问实人题地员,调收查立到即核《向实医,报学采告死集人亡病进证行史明。

核书实》、后补应充逐或项订认正真,审必核要,时 人
7员
天,
内收
完到
成《
网医
络学
直死
报亡
;证
对明
村书》
织现医有院
院院死 因死网亡
络病直
络直报3、。

医对 30 天内完成审核和网络直报。

址4、、在主进要行职网业络、直婚报姻时状要况认、真文填化写程基度本、信出息生:日姓期名、、死性亡别日

期民、族死 本死亡原因、最高诊断单位、最高诊断依据、填卡医生、填卡日 例,
要打开 “调查记录” 栏,填写病人生前症状、 体征、 》, 住地址、主要职业、婚
死亡的原因或情况、根 期主等要信
辅息助。

检查对结于果不及明诊原治因经死过亡 日姓期、死亡日期、 接、导常致 能正常5、发网挥络。

6、网,络一直般报应人在员应8对位网以络上直,报应系有统数的字帐与户英、文密字码
母等组资合料,妥并善严保格管

更改一次,
般应在 8 位以 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 保,密密。

码每月至少
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一、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 提高死亡报告资料的准确性和
完 整性,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信 息核实补充制度。

二、县疾控机构要及时审核辖区内医院上报的《死亡报告卡》 ,对信息不清楚,死 因不明、无法编码的《死亡卡》的死亡病例要通知报告单位进行核实调查。

三、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 对上级认为

因填报不清、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等需要核实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必要时进行入户调查。

四、县疾控中心每季度到县公安、殡葬管理部门、妇幼管理部门、劳动局社保中心等单位查抄死亡信息,反馈给辖区卫生院,由卫生院进行数据核对,及时进行查漏补报。

五、各乡镇卫生院每月到辖区派出所、计生站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反馈给村卫生所进行死因调查,进行查漏补报。

死因监测数据保密提供制度
一、为维护死者及其家属的隐私权,特制订本规定
二、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绝密档案专柜保管。

计算机录入需保密的资料要加密保存。

三、借阅、抄录、复印、备份监测资料必须出具有关单位证明,并由疾控中心主任签字批准。

发生失密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当事人和管理人员责任。

四、如相关人员有需要此数据及资料的,在规定职责范围内的可提供,其它的不得擅自提供,需按规定逐级汇报。

五、严守秘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无关人员泄漏保密报告、数据。

六、调职、离职时,必须将自己经管的秘密资料交至部门领导,切不可随意移交给其他人员。

七、如发现失密、泄密现象,要及时报告,认真处理。

对失密、泄密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扣薪处理或一定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损失的,送有关机关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