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概述
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区域 青藏高原 东南山地 川滇山地 成因类型 特点 规模巨大,爆发频繁而 猛烈
冰川泥石流
降雨泥石流
爆发较频繁,与人类经 济活动密切相关
爆发频率、规模和强度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 北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爆发频率较低,但规模 大且来势迅猛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 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 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 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 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 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案例②—台湾岛“9· 21”南投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 震
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这是台湾岛
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许多活断层,导 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整个灾区死亡2 329人, 伤8 722人,失踪39人,倒塌各种建筑9 909栋,严重破 坏7 575栋,受灾人口250万,灾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断裂发育,地震频发 地壳 活动 激烈
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季风 气候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
地区海拔在500—1 000米左 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 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 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结构不 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 雨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 被破坏严重。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多发原因 山区 面积广。 (1)地形:_______ (2)地势:山高谷深,地势_____ 陡峻 。 复杂 和上层岩性相对松 (3)地质地貌:地质构造______ 软。 连续降雨、暴雨 。 (4)气候:多________________ 2.分布 (1)地域特点:广泛性和相对_______ 集中 性。 山区,从太行山到______ 秦岭 ,经 (2)空间上:主要在_____ 鄂西、______ 、云南到藏东一带,特别是_____ 西南 地 四川 区为重灾区。 降水 相对一致性。 (3)时间上:具有与_______
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 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的关联性理解 西南区地质灾害群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特点。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
造东 的经 东 西 度 分 是 界 我 线 国 地 质 构
①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 质灾害的成因?
105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 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 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 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 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 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 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 挤压碰撞。
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
地区。
探究活动
①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 ②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 的差异。 ③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 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人的防震意识等)。
发现:(1949 —2000年) 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 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 200—400人的地区的10 倍;是人口密度100~ 200人地区的100倍。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
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 39.6°,
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 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全国 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近年来我国地震的死亡人口下降但经济损 失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 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 震差 异 原因 人口 、建筑物及 东部______ 城市 等密集,西部人烟 ______ 稀少
东重西轻
科技 进步,防震、抗震 人员伤亡有所 _______ 变 _____ 减少 ,经济损 设施逐步趋于完善;经济 加重 趋 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 化 失呈______ 势 ___________ 资产密度 加大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 震集中和频发的原因。 (2)仲巴地震强度大于攀枝 花地震,但没有人员伤 亡。请分析原因。 (3)“滚石随处可见,公路 已变形成台阶状”反映 了地震引发了什么灾害? (4)简要分析汶川地震后, 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及主 要危害。
【答案】
(1)我国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属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地质活动强
烈且频繁。
(2)仲巴地区海拔高、人口稀少。
(3)引发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4)形成的原因是地震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产生的 土体(或岩体)堵塞河道,使河水滞留,水位提高,形 成湖泊。堰塞湖的危害是河道水位上升,淹没土地、 房屋,更有可能造成决堤而引发洪水,危害下游。
二. 滑坡、泥石流灾害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时间分布特点 空间分布特点 灾害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