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4章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4章


Slide 4-18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 要素充裕度
– 当且仅当本国可获得的劳动总量与土地总量的比率 高于外国的对应比率时,即: L/T > L*/ T* 就可以说相对外国而言,本国是一个劳动力充裕的国 家(相对本国而言,外国是一个土地充裕的国家)
例如: 如果美国有8000万劳动力和2亿英亩土地,而英 国有2000万劳动力和2以英亩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 充裕的而美国是土地充裕的。. – 在这种情况下,本国的稀缺资源是土地,而外国的 稀缺资源是劳动。
Slide 4-10
两要素经济模型
如果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PC/PF上升,那么会:
的投入比率,从而提高劳动相对于土地的边际 产出。 由于用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的提高和实际 地租的减少,增强了工人的购买力而减弱土地 所有者的购买力。
• 提高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的收入, w/r 。 • 在棉布和粮食的生产中,提高土地相对于劳动 •
Slide 4-21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 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该国充裕要素的产品,
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2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贸易和收入分配
• 贸易导致相对价格趋同。 • 对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改变对劳动和土地的相对收

入会有重要影响: – 在本国, 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 –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改善而土地所有者的福利 状况恶化。 – 在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下降,相反的情形就会发 生: – 劳动力所有者的福利状况恶化而土地所有者的福 利状况改善 国内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 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
Slide 4-17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
• 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有着:
– 相同的偏好 – 相同的技术 – 不同的资源禀赋 – 本国劳动-土地比率高于外国 – 每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有着相同的 生产函数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0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图 4-8: 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RS* RS 3 2 1 RD 棉布的相对 产量, Q C + Q *C Q F + Q *F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4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6: 土地供给增加
增加 粮食生产中劳动使用量
L2 F L1 F O2 F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腹胀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O1 F
T1C T2C F2 OC 棉布生产中劳动土地量
1
C
2
F1 L2C L1C
T1F T2F
增加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5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4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1: 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组合
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 的土地aTF (英亩)
生产1卡路里粮食 所有可能的投入组合
//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8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3: 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SS
工资-地租比率, w/r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9
两要素经济模型
工资-地租 比率, w/r CC FF (w/r)2
(w/r)1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4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要素价格均等化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的劳动力的收益会
比国外的劳动力的收益少,而本国土地的收益 会比国外土地的收益多。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国际贸易会使国家间同类要素的相对和绝对 收益实现完全均等化。 • 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的国际流动性。
两要素经济模型
要素价格
•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效应):
– 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 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 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 入就会提高,而其它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 就会减少。. – 反之亦然。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里昂惕夫发现,虽然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但是 美国的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要低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 集度。
• 全球数据
– 波文、利莫、斯维考斯克斯的一项研究利用大量国家 的数据检验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SS 棉布的相对 (P /P )2 (P /P )1 C F C F 价格, PC/PF Increasing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TC/LC)1 (TC/LC)2(TF/LF)1 (TF/LF)2 土地-劳动 比率, T/L Increasing
生产1卡路里粮食投入 的劳动aLF (小时)
Slide 4-5
两要素经济模型
• 要素密集度
– 在两产品(棉布和粮食),两要素(劳动和土地) 的世界中,如果在任何给定的实际工资率条件下, 粮食生产中所使投入的土地-劳动比率都高于棉布生 产的相应比率,那么粮食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 – TF/LF > TC/ LC – 比如: 如果粮食的生产使用80个单位劳动力和20 英亩土地,而棉布的生产使用20单位劳动和20英 亩土地,那么我们就说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 的,而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6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表 4-1: 各国工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7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土地(劳动)供给的增加,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

向偏于粮食或棉布生产的方向扩张。 资源供给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效应 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 一个国家如果生产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要素的 产品会更有效率。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8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表 4-2: 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 (占进口国收入的百分比)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9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检验
• 美国数据
– 里昂惕夫悖论
前言
在现实世界中, 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可以部分地
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而贸易的产生同样反映了 国家间资源禀赋的差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强调要素禀赋的差异是贸易产生的唯一动因 • 表明比较优势是受下列因素影响的: – 相对要素充裕度(就国家而言) – 相对要素密集度 (就产品而言) • 还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Slide 4-3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两要素经济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 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 • 两种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两种有限供给的要素:
劳动(L)和土地(T)。 • 两个国家中,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而 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Slide 4-12
两要素经济模型
图 4-5: 资源的配置
增加 粮食生产中劳动的使用量
LF OF 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两
棉布生产中土地使用量
TC
1
C TF
F
OC
棉布生产中劳动使用量
LC
Slide 4-13
增加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两要素经济模型
第四章
要素与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本章结构框架
前言 两要素经济模型 两要素经济体间国际贸易的效应 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 提要 附录:要素价格、产品价格以及投入的选择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11
两要素经济模型
资源和产出
• 资源的配置是如何决定的?
– 在棉布的相对价格和土地劳动供给给定的条 件下,就可以确定如何把这两种资源分配到 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去。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4-23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收入分配效
应方面存在差异: • 生产要素对某个产业的特定性通常是一个短期 问题 – 例如: 棉布的生产商不会一夜之间成为计算 机生产商, 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美国经 济可以使衰落产业部门的工人转移到新兴产 业部门中去。 – 相反,贸易对土地、劳动和资本收入分配的 影响基本上是长期且持久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