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PPT第八版第四章)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PPT第八版第四章)
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在预算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交点上:一国总是 可以消费得起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然而,在贸易的情形下,一国不必只消费自己所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
出口和进口可大于零。
而且,贸易后一国可以消费得起更多的两种产品 。
4-36
图4-13: 贸易均衡
4-37
图4-14: 贸易扩展了经济体消费 的可能性
此模型的结论:丰裕要素所有者将从贸易中获益 ,而稀缺要素所有者则受损。
of cloth, PC/PF
RS*
3
2 1
RS RD
Relative quality
of cloth, QC + Q*C QF + Q*F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Heckscher-Ohlin Theorem: 每一个国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在本国 较为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进口本国稀缺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
proportions theory)
两要素经济模型
▪模型假设
• 一个经济体生产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 • 生产这些产品需要两种有限供给的投入:劳
动(L)和土地(T)。
• 在两国,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布的
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可能性
生产可能性受所需要的土地和劳动两种资源的约束:
TF/LF > TC/ LC
Example: 如果粮食生产使用 80 单位工人和200 英亩土地,而布的生产使用20单位工人和20英亩 土地,那么粮食是土地密集型的,而布是劳动密 集型的。
生产与价格
经济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哪点上生产呢?这 取决于两种产品的价格
一般来说,经济会在产值最大化的点上生产, V: V = PCQC + PFQF
当本国与外国进行贸易时,它们的相对价格 会趋同。本国布的相对价格上升,而外国下 降。
在本国,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导致布的产出增 加和相对消费下降,因此本国成为布的出口 国和粮食的进口国。
相反,外国布的相对价格下降导致它变成布 的进口国和粮食的出口国。
图4-8: 贸易使相对价格趋同
Relative price
素(T or L)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
品供给增加, 而另一产品的供给下降。 相反则反是。
图 4--9: 土地供给的增加
Increasing Labor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L2F L1F
O2F O1F
Land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
Land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Land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TC
1
C
TF
F
OC Labor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 LC Increasing
资源与产出
当经济中的资源变化时,两种产品的产出水 平如何变化?
Rybczynski Theorem (effect): 在任一给定商品价格下,如果生产中一种要
TT1 TT2
Output of cloth, QC
要素价格、产出价格、要素水 平与产出水平
土地(劳动)供给的增加会导致生产可能 性偏向于粮食(布)的生产扩张。
资源增加或减少对生产可能性的偏向性效 应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 键。
要素价格、产出价格、要素水平 与产出水平
具有较高土地—劳动比的经济体,会有较高的粮食产出( 相对于棉布而言)和相对于棉布的较低的粮食价格。 这个经济体在粮食的生产上相对有效率(具有比较优 势)。 这个经济体在棉布的生产上相对无效率。
T1C T2C
1C 2
TT12FF
F2 F1
OC Labor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 L2C L1C Increasing
图 4-10: 资源与生产可能性
Output of food, QF
2 Q2F
1 Q1F
Slope = -PC/PF Slope = -PC/PF
Q2C Q1C
实际租金,提高工人的购买力和降低地主的 购买力。
资源与产出
资源的配置是如何决定的? 给定布的相对价格及土地与劳动的供 给,可以决定经济中每种产品的生产 所使用每种资源的数量。
图4-8: 资源的配置
Increasing
Labor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LF
OF
Land used in cloth production
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对一国而言,消费的价值须等于生产出来的价 值。
PCDC + PFDF = PCQC + PFQF
DC :本国棉布的消费需求 DF :本国粮食的消费需求
(DF – QF) = (PC /PF)(QC – DC)
Quantity of imports
Price of exports relative to imports
第四章 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
The Heckscher-Olin(H-O)Model
本章简介
在真实的世界中,一部分贸易模式可以由劳动 生产率差异来解释,而另一些贸易模式则反映 了资源的差异
H-O理论: ➢ 该理论强调资源的差异是贸易的唯一原因 ➢ 表明比较优势是由以下因素所反映的: ✓ 相对要素丰裕度(对国家而言) ✓ 相对要素密集度(对产品而言) 该理论也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factor-
点2:贸易前
4-38
贸易与收入分配
在贸易后,由于经济体可以消费得更多,因此国 家作为整体的福利改善了。
但一部分人并没有从贸易中获益,除非模型能够 解释收入再分配。
贸易改变产品的相对价格,进一步对工人和土地 所有者的相对收入产生影响。
布的价格的上升提高了本国工人的购买力,但降低了土地所有者的 购买力。
这个假设会影响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4-5
图 4-2: 要素可替代下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
4-6
图4-3: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可能
单位产出的土地投入, aTF (英亩/卡路里)
生产1单位卡路里粮食的生产投入组合
//
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 aLF (小时/卡路里)
两要素经济模型
要素密集度
在一个两种产品(布和粮食)和两种 要素(土地和 劳动)的世界里,对于任一给定的工资—租金比率, 粮食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大于布生产中的土地— 劳动比,那么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
aTFQF + aTCQC ≤ T
Land used for each unit of food production
Total units of food production
Land used for each unit of cloth production
aLFQF + aLCQC ≤ L
Labor used for each unit of food production
PC :布的价格 PF :粮食的价格
4-9
生产与价格(cont.)
定义一等价值线:即线上任何一点的产出价值
不变, V.
V = PCQC + PFQF PFQF = V – PCQC QF = V/PF – (PC /PF)QC 等价值线的斜率是:– (PC /PF)
4-10
图 4-4: 生产与价格(cont.)
一个经济体生产本国相对丰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是比较有 效的。
4-26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Heckscher-Ohlin 模型的假设:
两国 (本国和外国)拥有:
相同偏好 相同技术 不同资源(本国土地稀缺、外国劳动稀缺)
本国拥有比外国更高的劳动—土地比率
两国拥有一个两要素经济中相同的生产结构。 因为本国劳动丰裕,而布是劳动密集型的,所
Quantity of exports
4-33
相对价格与贸易模式
(DF – QF) = (PC /PF)(QC – DC)
这个方程代表一个经济体的预算约束,其斜率是-(Pc/PF)
(DF – QF) – (PC /PF)(QC – DC) = 0
4-34
图 4-12: 参与贸易国家的预算约束
4-35
下降
图4-7: 从产品价格到要素投入的选择
Wage-rental ratio, w/r
(w/r)2
(w/r)1
CC FF
SS
Relative (PC/PF)2 (PC/PF)1
price of
cloth, PC/PF
Increasing
(TC/LC)1 (TC/LC)2(TF/LF)1 (TF/LF)2 Land-
这种情形下,本国稀缺的要素是土地,外国是劳动。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既然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于外国的PPF 而言,本国的PPF将会有一个更高的棉布—粮 食比。
在每一相对价格下,本国将生产比外国更高的 棉布——粮食比 相对于外国而言,本国将会有更高的棉布的 相对供给。
4-29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当工资率相对于租金率上升时,生产者愿意使 用更少的劳动和更多的土地来生产粮食和布。 由于粮食是土地密集型的,而布是劳动密集 型的
4-13
图4-5: 要素价格与投入选择
Wage-rental ratio, w/r
CC FF
Land-labor ratio, T/L
要素价格、产出价格与生产要素 的水平 (cont.)
假设每单位布的生产更密集地使用劳动,而每单 位粮食的生产更密集地使用土地:
aLC /aTC > aLF/aTF 生产棉布所需要的劳动与土地的比例要大于生产 粮食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