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届【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届【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大联考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

第1卷 (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7~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5月,有多个不明飞行物落入黑龙江境内,如图甲所示。

图乙所示是一目击者画出的不明飞行物临近坠地时的运动轨迹,则A. 轨迹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不明飞行物的运动方向B.不明飞行物受到的合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C. 不明飞行物的加速度不变D.若知道引力常量G、地球半径R和不明飞行物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就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1.A解析:根据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特点,不明飞行物的运动方向就是轨迹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选项A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到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选项B错误;由于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不明飞行物的加速度会改变,选项C错误;不明飞行物不是卫星,不能通过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来求地球的质量,选项D错误。

2.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官“授课时,利用质量测量仪粗略测出了聂海胜的质量。

若聂海胜受到恒力F从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移动的位移为s,则聂海胜的质量为A. B. C. D.2.D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有,F=ma,s=at2/2,联立解得m=,故选项D正确。

3.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今年全国多次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对交通造成极大影响,交通事故频发。

某人驾驶车辆在一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大雾与前车发生追尾事故,后经交警调查,描绘出他发现前面正处于减速状态的汽车开始刹车时两车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后车刹车时两车间距离一定小于90 mB.后车刹车时两车间的距离一定等于112 mC.两车一定是在t=20 s之前的某时刻发生追尾D.两车一定是在t=20 s之后的某时刻发生追尾3.C解析:后车追前车,只有后车速度大于前车速度才能追上,故追尾只可能发生在20 s之前,由图象可求出20 s内两车的位移之差△x=100 m,故两车之间的距离只要小于100 m 就有可能发生追尾。

4.如图甲所示,现在很多教室安装了可以滑动的黑板,一位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直线,若粉笔相对于黑板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向上滑动,再匀减速向上滑动至停止,同时黑板以某一速度水平向左匀速运动,则粉笔画出的轨迹可能为图乙中的4.C解析:根据曲线运动的特征和运动的合成可知,选项C 正确。

5.如图所示,在某场足球比赛中,曲线l、2、3分别是由同一点踢出的足球的飞行路径,忽略空气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沿路径1飞行的足球的落地速率最大B. 沿路径2飞行的足球的初速度的水平分量最大C.沿路径3飞行的足球的运动时间最长D.沿这三条路径飞行的足球在相同的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同5.D解析:足球的运动可看成斜上抛运动,把其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由轨迹图可知,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同,故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相同,空中运动时间相同;水平位移越大,水平速度越大。

由于飞行过程中仅受重力作用,加速度始终为g,故选项D正确。

6.太空舱在离地面约300 km的近地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宇航员身上系着绳索,轻轻离开太空舱缓慢进行太空行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宇航员的加速度大于9.8 m/s2B.宇航员的速度小于7.9 km/sC.若宇航员不系绳索,则其一定会远离太空舱而去D.离开太空舱后,宇航员的惯性减小了6.B解析:宇航员随太空舱在轨道上运行的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选项A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的运行速度,宇航员的速度小于7.9 km/s,选项B正确,宇航员轻轻离开太空舱后,与太空舱一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不会远离太空舱而去,选项C错误,离开太空舱后,宇航员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

7.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小球分别在两竖直光滑圆锥的内侧面上以相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两圆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0和450,重力加速度为g,则A. 两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B.两球离地面的高度不相等C.两球的线速度大小不相等D.两球所需的向心力大小相等7.BC解析:小球在光滑圆锥面上受到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mgtanθ= ma=mrω2,可知选项B、c正确,A、D错误。

8.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在月面成功实现软着陆。

如图所示,在月球椭圆轨道上的已关闭动力的探月卫星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并在B处变轨进入半径为r、周期为T的环月轨道运行,后经过多次调整,最后安全着陆。

已知引力常量为G,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图中探月卫星在飞向B处的过程中,加速度增大B. 探月卫星要进入环月轨道应在B处减速C. 探月卫星在接近月球表面前只受万有引力作用,应加速着陆D.由题中条件可以计算出月球的质量8.ABD解析:探月卫星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向月球靠近,加速度增大,A正确;在B处要变轨到更小的轨道运动,由a向=v2/r可知,在同一位置万有引力不变,向心加速度不变,r减小,速度减小,故应点火减速,B正确;在接近月球表面着陆前,为保护着陆器,应减速速度很小才能安全着陆,C错误;由。

可求出月球的质量M=,D正确。

9.刀削面是西北人喜欢的面食之一,全凭刀削得名。

如图所示,将一锅水烧开,拿一块面团放在锅旁边较高处,用一刀片飞快地削下一片片很薄的面片儿,面片便水平飞向锅里,若面团到锅的上沿的竖直距离为0.8 m,面团离锅上沿最近的水平距离为0.4 m,锅的直径为0.4 m。

若削出的面片落入锅中,则面片的水平初速度可能是 (g=10 m/s2)A. 0.8 m/sB. 1.2 m/sC. 1.8 m/sD. 3. 0/s9.BC,解析:根据平抛运动的公式,水平方向有x=v0t,竖直方向有h=gt2,其中0.4 m≤x≤0.8 m,联立可得1m/s≤v0≤2 m/s,故选项B、C正确。

10.如图所示,倾角为口的等腰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劈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劈间无摩擦。

现将质量分别为M和m,(M>m)的物块A、B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在a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B. 两物块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C. 物块A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D.物块B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10.AB解析:轻质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受两个物体对其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A-f B=ma=0(轻绸带,质量为零),故f A = f B, A对绸带的摩擦力和绸带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B对绸带的摩擦力和绸带对B的摩擦力也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故A正确;当满足Mgsin a<μMgcosa、mgsin a<μmgcosa时,A加速下滑,B加速上滑,且A、B均相对绸带静止,故B正确、D错误。

由于A与绸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较大,故绸带与A始终相对静止,B与绸带间可能有相对滑动,故C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6小题。

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6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板上有两个相距为d的光电门,滑块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细线的拉力F 大小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

让滑块从光电门1由静止释放,记下滑块滑到光电门2的时间t。

改变重物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绳拉力F的大小,重复以上操作。

(1)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用题中字母表示)。

(2)若该同学在多次实验后,得出下表所示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a一F图象。

(3)分析(2)中作出的a—F图象,可求出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1.(1) (2分)(2)如图所示(2分) (3)0.2(2分)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运动学公式x=at 2,求解加速度. (2)依据表中数据运用描点法作出图象(3)知道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等于滑块质量的倒数.对滑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解答:(1)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a=;(2)依据表中数据运用描点法作出图象:(3)根据F-μmg=ma得a=F/m -μg,所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等于滑块质量的倒数.由图形得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k=4,所以滑块质量m=0.25Kg,由图形得,当F=0.5N时,滑块就要开始滑动,所以滑块与轨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0.5N,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即μmg=0.5N,解得μ=0.2 故答案为:(1)4.0;(2)如图;(3)0.2点评:解决该题关键要掌握牛顿第二定律12.(9分)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使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不同,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末端水平的斜槽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

斜槽轨道M到水平板的高度可调,但两轨道始终保持平行,因此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速度总是相等的。

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同时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时从轨道M、N的下端A、B水平射出,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仅改变轨道M的高度(两轨道仍然保持平行),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是因为。

(3)丙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丙中每个小方格代表的正方形边长L=1.25cm。

由图丙可求得拍摄时曝光时间间隔t= s,该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 m/s(取g=10 m/s2)。

12.(1)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相同,故平抛运动的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2分)(2)二者在水平板上相遇 (1分) 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运动(1分)(3)0.05(2分) 0.5(3分)13.(10分)如图所示,质量m B=1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 A=10 kg的货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货箱上埸一端拴在地面,绳绷紧时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