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 1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 1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除了呈爆发式发展以外,在立法目的上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注重完善控制区域污染的环境立法,同时将自然保护立法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立法中独立出来?B.修改传统刑法和民法,以适应保护环境的需要?C.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注重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管理转变到对污染的末端控制?D.注重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与国际环境立法的协调,强调越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以及探索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除了呈爆发式发展以外,在立法目的上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1)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注重完善控制区域污染的环境立法,同时将自然保护立法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立法中独立出来;(2)修改传统刑法和民法,以适应保护环境的需要;(3)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注重对污染的末端控制转变到对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管理;(4)完善处理国际环境问题的国际立法;(5)注重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与国际环境立法的协调,强调越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以及探索国际环境保护合作;(6)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国际环境法为统帅,将重点放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立法上,在全球环境保护的理念下修改国内环境法;(7)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还制定了有关促进循环经济和废物再利用的法律。

2.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自然资源法律的立法宗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侧重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B.侧重于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C.侧重于经济价值?D.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而发生转变(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深化,我国自然资源法律的立法宗旨也发生重大转变,从侧重于经济价值转向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从侧重于开发利用,转向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

3.下列关于中国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2)地方政府的环境行政机构的构建与国务院不同地方的某些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事项可以由地方立法确立(3).(4)地方政府及其环境行政机构除了享有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外,还享有地方立法赋予的执行地方环境保护事务的职权?A.1?B.2?C.3?D.4(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地方政府的环境行政机构的构建基本上与国务院相同。

所不同的是,依照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地方的某些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事项还可以由地方立法确立。

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及其环境行政机构除了享有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外,还享有地方立法赋予的执行地方环境保护事务的职权。

4.协调发展的实质是______?A.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发展过程中的统一协调?B.重视环境与资源的保护?C.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D.以上说法均错误(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协调发展的实质是重视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利益。

5.我国将公众参与原则制度化的第一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是______?A.《政府信息公开条例》?B.《环境影响评价法》?C.《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D.《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将公众参与原则制度化的第一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它在推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没。

为原则。

______环境规费的确定以6.?A.实际损失?B.实际成本?C.估计成本?D.补偿成本(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环境规费是缴纳者基于公权力关系从环境获益而向政府支付一定报偿的对价,如废物处理处置费以及法律规定的许可费等。

环境规费的确定以补偿成本为原则。

7.《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适用于应对以下哪类事件的应急响应??A.发生在一省(区、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内的突发环境事件?B.超出事件发生地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的应对工作?C.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D.国务院或者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需要协调、指导的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事件(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应对以下各类事件的应急响应:超出事件发生地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的应对工作,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国务院或者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需要协调、指导的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事件。

8.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立法中“水污染”的水体是______?A.海洋中的海水?B.地下水?C.水库中的水?D.渠道中的水(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我国立法中所谓的“水污染”特指陆地水污染,即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海洋污染防治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

9.下列选项中被视为化学品的首次进口的是______?A.外商或者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其未曾在中国登记过的化学品?外商或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从未出口过的化学品B.?C.使用同种化学品的外商已经在中国进行了登记?D.使用同种化学品的外商代理人已经在中国进行了登记(分数:1.00)A. √C.D.解析:[解析] 化学品首次进口是指外商或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其未曾在中国登记过的化学品,即使同种化学品已有其他外商或其代理人在中国进行了登记,仍被视为化学品首次进口。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资源保护法与自然保护法共同保护的对象有几项?(1)水与土地(2)森林与草原(3)冰川遗迹(4)风能、太阳能(5)野生动植物(6)海洋与矿产?A.2?B.3?C.4?D.5(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自然资源保护法与自然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存在一部分的重合,如土地、水、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矿产、海洋等。

11.下列各项,不属于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是______?A.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B.一般自然生态系统区域?C.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D.经批准需要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第10条的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12.土地有偿使用费,______上缴中央财政,______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80%;A.20%.?B.80%;20%?C.30%;70%?D.70%;30%(分数:1.00)A.C. √D.解析:[解析] 建设单位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后,方可使用土地。

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13.下列各项法律法规,对我国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作出规定的有几个?(1)《渔业法》(2)《环境保护法》(3)《野生动物保护法》(4)《海洋环境保护法》?A.1?B.2?C.3?D.4(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目前,我国的渔业资源保护法律主要是1986年制定的《渔业法》(2000年、2004年修正)。

此外,《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也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1)为加大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追究的力度,我国部分省市法院开始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审判庭(2)环境保护审判庭,采取了民事、刑事与行政审判“三合一”的职能配置模式(3)环境保护审判庭,采取了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与执行“四合一”的职能配置模式(4)环境保护审判庭的判决效力不如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庭的判决效力高?A.1?B.2?C.3?D.4(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近年来,在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以及环境纠纷解决难的大背景下,为加大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刑事与行政审判“三采取了民事、我国部分省市法院开始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审判庭,律责任追究的力度,合一”或者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与执行“四合一”的职能配置模式,实现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案件的专业化审判。

环境保护审判庭的判决与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庭的判决具有同等效力。

15.经复核,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受理复核、申诉的机关应当变更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机关变更处分决定? ?A.处分所依据的违法违纪事实证据不足的?B.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C.作出处分决定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D.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务院决定错误的(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经复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复核、申诉的机关应当变更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机关变更处分决定: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务院决定错误的,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处分不当的。

16.生态破坏侵权适用______?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过错责任或无过错责任原则?D.以上说法均错误(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生态破坏侵权属于一般侵权,因此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加害人只有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才可能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

17.国际环境法作为规范国际法主体行为的规则体系具有拘束力,其适用和执行主要是靠______的行为来保障。

?A.国家自己?B.国际组织?C.区域性组织?D.联合国(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国际环境法作为规范国际法主体行为的规则体系具有拘束力,其适用和执行主要是靠国家自己的行为来保障的。

18.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是______?A.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B.资源共享?C.代际公平?D.代内公平(分数:1.00)A.B. √C.解析:[解析]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各国应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资源,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