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答: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康影响的双重性。

2、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时间与产生的有害效应有何关系。

答:环境暴露是环境因素产生健康有害效应的决定因素,暴露的途径、剂量和时间等特征与其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

(1)环境物质和有害化合物往往通过多种途径暴露,暴露途径通过影响总暴露量、吸收率、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而影响对人体产生的效应。

(2)环境暴露剂量与暴露产生的反应有剂量一反应关系,根据阈值的存在,剂量-反应曲线包括无阈值和有阈值两种类型,无阈值和有阈值物质的环境毒理学特征不同。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往往是在较低的剂量下的重复暴露,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持续期,暴露频度和持续期与靶器官和靶组织中的剂量(浓度)有关,是影响有害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3、人群健康效应谱的含义是什么?了解人群健康效应谱有什么意义?(很重要)答:(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为健康效应谱。

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

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

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

不过,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

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

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健康效应谱有“冰山”现象。

了解和掌握整群有害效应的分布,才能对其危害作出全面的定量评估,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决策可靠依据。

4、按粒径大小,大气颗粒物可分为几类?答: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①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粒径≤l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②可吸人颗粒物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因其能进入人体呼吸道而命名,又因其能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被称为飘尘。

③细颗粒物PM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④超细颗粒物PM0.1:指空气动力学直径≤0.lμm的颗粒物。

5、简述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答:(1)颗粒物的粒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沉降与其粒径有关。

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易被吸入。

(2)颗粒物的成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多达数百种以上,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颗粒物的毒性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颗粒物上还可吸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3)呼吸道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清除沉积于呼吸道的颗粒物是呼吸系统防御功能的重要环节,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清除机制有所不同。

(4)其他: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颗粒物在呼吸道的沉积。

例如,运动时呼吸的量和速度都明显加快,这样将大大增加颗粒物通过沉降、惯性冲击或扩散在呼吸道的沉积。

6、试比较基准与标准的差异。

答:(1)定义不同:基准是指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标准是指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

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2)两者的关系: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表现。

(3)法律效力:基准无法律效力,标准有法律效力。

7、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各级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1)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地区。

(2)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适用于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地区。

(3)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适用于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

8、我国制订大气质量标准的原则有哪些?答:我国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总原则是卫生上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4)选用最敏感指标;(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9、简述水体污染调查监测的类型及内容。

答:(1)水体污染调查类型:根据调查目的分为基础性调查、监测性调查、专题调查和应急性调查等4种类型。

(2)调查内容:污染源调查、污染现状调查、对居民健康及水生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10、简述水体三氮在水中出现的卫生学意义。

(很重要)答: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卫生学意义+--新近污染,危害性大-+-曾污染,向净化发展,仍污染--+污染已久,自净完成,危害小++-继续污染,有机物正在分解-++近期无污染,向净化发展+++污染已久,仍污染,危害大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是什么?答: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1)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12、影响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有机前体物的含量;②加氯量:投氯量越大,生成的消毒副产物越多;③离子浓度:水源水中溴化物浓度较高时,会生成各种溴代三卤甲烷;④pH值:水pH升高,三卤甲烷生成量增大,但卤乙酸生成量降低。

13、简述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减少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措施有哪些?(很重要)答:1.危害:许多氯化副产物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的多数结论认为饮用氯化水与某些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还有研究提示,饮用氯化水可对生殖有影响,引起自然流产、死胎和早产以及出生缺陷,对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2. 减少措施有:采用生物活性炭法除去或降低有机前体物含量;通过颗粒活性炭过滤来降低或除去氯化副产物;改变传统氯化消毒工艺,如避免预氯化,采用中途加氯法;采用其他消毒方法(如O3、ClO2等)以减少氯化副产物形成。

14、为何要对天然水进行混凝沉淀,其基本原理有哪些?答:天然水中的细小颗粒,特别是胶体微粒,难以自然沉淀,是水混浊的主要根源。

因此需加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才能加以去除。

混凝沉淀的基本原理有压缩双电层作用;电性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

15、常用的金属盐类混凝剂有几种,各有何特性?答:常用的金属盐类混凝剂有铝盐和铁盐等。

铝盐是最常用的混凝剂,其中有明矾、硫酸铝、铝酸钠和三氯化铝等。

它的优点是:腐蚀性小,使用方便,混凝效果好,且对水质无不良影响。

其缺点是:水温低时,絮凝体形成慢且松散,效果不如铁盐。

铁盐也是最常用的混凝剂,包括三氯化铁和硫酸亚铁等。

三氯化铁的优点是:适应的pH范围较广(pH5-9),絮凝体大而紧密;对低温、低浊水的效果较铝盐好。

其缺点是:腐蚀性强,易潮湿,水处理后含铁量高。

硫酸亚铁混凝效果差;且残留于水中的亚铁会使水呈色,因此使用时需将亚铁氧化成三价铁。

16、饮用水在供给居民使用前,为何要进行消毒?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答:饮用水消毒在防止介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上具有重要意义。

其理由是:饮用水水源往往受粪便和污水的污染,通常的净水处理虽能除去大部分微生物,但大都难以使水质符合细菌学要求,介水传染病一旦暴发流行,涉及的人数往往很多。

为了保证饮用水在流行病学上安全,必须要对饮用水消毒。

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17、氯化消毒的杀菌机制是什么?(很重要)答:氯的杀菌作用机制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

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病毒缺乏一系列代谢酶,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氯较易破坏-SH键,而较难使蛋白质变性。

18、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取决于需氯量,普通氯化消毒需接触30分钟,氯胺消毒法消毒需接触1-2小时。

(2)水的pH值:水的pH值较低,氯化消毒效果好。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水的浑浊度越高,消毒效果就越差。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19、简述生活饮用水卫生制定原则及水质指标。

(很重要)答:原则是: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经济上可行性。

1.微生物学指标:(1)总大肠杆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大肠菌群;(2)耐热大肠杆菌: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耐热大肠杆菌。

(3)大肠埃希菌: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4)菌落总数:每100ml水样中不能超过100CUF/ml。

2.毒理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

3.感官性状及一般指标:(1)水色度不超过15度。

(2)浑浊度:正常不超过1度。

特殊情况下可为3度。

(3)臭和味:饮用水不得有异臭或异味。

(4)PH值在6.5~8.5。

(5)铝;(6)铁;(7) 锰;(8)铜;(9) 锌;(10) 氯化物;(11)硫酸盐;(12)总硬度:不得超过450 mg/l。

4.放射性指标。

20、试述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答:①小气候适宜;②采光照明良好;③空气清洁卫生;④隔音性能良好;⑤卫生设施齐全;⑥环境安静整洁。

21、试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答:(1)室外来源:①室外空气;②建筑物自身;③人为带入室内;④相邻住宅污染;⑤生活用水污染。

(2)室内来源:①室内燃烧或加热;②室内人的活动;③室内建筑装饰材料;④室内生物性污染;⑤家用电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