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1、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只有对教学规律不断发现和掌握,才能使人们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定义: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分类:
(1)实物直观。
它是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2)模象直观。
它是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3)言语直观。
它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直观教学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因此,直观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直观而直观,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或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所需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必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4、代表人物
(1)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事物的代替物(模型、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
”(2)乌申斯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
”
(3)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二)启发性原则
1、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3、代表人物
(1)孔子——不愤不启,不徘不发(2)《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3)苏格拉底——“产婆术’(4)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三)巩固性原则
1、定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作机械记忆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3、代表人物:①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②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四)循序渐进原则
1、定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
生系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代表人物:
(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2)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l)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②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
③联系当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学成绩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代表人物
(1)裴斯泰洛齐——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2)乌申斯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定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要深人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八)量力牲原则
1、定义: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