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导学案第一板块:自学积累学案一、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二、作家作品:1、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一生创作了诸多经典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除此之外,他笔下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四大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终成眷属》,还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
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作出深入思考后,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
《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历史剧、喜剧时期。
写出了《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9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10部喜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3 部悲剧。
中期:悲剧时期。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传奇剧时期。
一生共创作剧本37部。
154首14行诗。
2、故事梗概从老国王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完),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
剧情发展到这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都清楚知道了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他们谁都不能再回避、耽搁,形势刻不容缓。
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了先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的圈套。
三自读课文,熟悉内容:1、正音枭(Xia 0)首棕榈(I U)树戕(qi mg)害蟊(mdo)贼篡(cu rn)夺玉玺(X? 繁文缛(r?)节嗜(sh i)杀战栗(I 1)吮(sh ?n)吸万恶不赦(sh e) 2、生词孟浪:鲁莽;轻率戕害:伤害;残害3、人物关系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
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
但由于人物对话①神魂颠倒: ④鞭挞: ⑦殿下: 6、自读课文,思考节选部分主要有哪些矛盾冲突。
第二板块:课学探究学案、导入 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 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 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
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 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
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你的眼中会 是怎样的形象。
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说到“知人论世” ,就是说我们想理解一部文学作品, 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对于外国戏剧也是一样。
那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亚。
二、进一步了解作者及作品风格,观看节选部分视频。
三、通过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戏剧情节梗概1、根据课文主要情节,思考课文可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 克的嘲讽。
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 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哈姆莱特: 丹麦王子,人文主义者。
老国王: 哈姆莱特之父,被弟弟克劳狄斯杀死。
王后: 哈姆莱特之母,在老国王死后不久,嫁给老国王弟弟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之叔,谋害自己的哥哥,并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霍拉旭: 哈姆莱特好友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原为哈姆莱特友。
4、给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暴虐.(踌.躇.( 波洛涅斯: 奥菲利亚: 保守的大臣 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特情人。
匍.匐.( ) 怪诞.( ) 紊.( )乱 5 、解释下列词语意旨.( 忏.悔( 劝诱祈.祷.( 迷惘.(陨落( 轻蔑.( )难堪.( ) 延宕.( ) 虔.( )敬 横.( )暴②紊乱: ⑤当机立断: ⑧创伤: ③涂脂抹粉:⑥陛下: ⑨烟视媚行: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2、梳理概括课文主要人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克劳狄斯、乔特鲁德各自发生了什么事情?(做了什么事)四、课文赏析: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1、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2、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3、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尖锐的矛盾冲突实行毒计——实现复仇克劳狄斯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报仇雪恨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 (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4、矛盾冲突主要是什么冲突造成的?是性格造成的,体现为性格冲突。
5、矛盾冲突体现人物的性格?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冲突?通过矛盾冲突概括主题。
1)冲突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神权的冲突。
(2)作者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
五、课文赏析:个性化和动作化的语言:读下列句子,体会语言的个性化。
1、哈姆莱特(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哈姆莱特:得意,纳闷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2、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3、奥斯里克两边都没有中。
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
4、国王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
5、哈姆莱特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莱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哈姆莱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归纳莎士比亚剧作语言特点1、语言生动精炼,一方面运用书面语言和口语,一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俚语,灵活丰富。
2、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形象化。
3、大量运用修辞格,善于形象比喻,语言具有音韵节奏之美,充满诗意。
六、人物开角品评——哈姆莱特品评人物的方法:听其言,观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
人物关系要理清, 勿忘体察作者情。
1、在你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浪漫派批评家:耽于幻想,回避现实,对行动不感兴趣,沉溺于自己心造的世界,是一个忧郁感伤、多愁善感、生性软弱的知识分子。
文艺批评家——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
••…善良忧郁的王子愁容满面沉默寡言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敢爱敢恨从开头和结尾可见,哈姆莱特是冷静而理智的。
哈姆莱特具有坚定的信念,富有责任心。
从哈姆莱特的语言可见,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诈。
从情节分析,哈姆莱特是个有思想的人。
从语言上看, 哈姆莱特复仇为的是尊严的重建,复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从全篇情节看,哈姆莱特是一个悲惨的英雄,是一个罪人。
哈姆莱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
哈姆莱特勇敢的承担了扭转乾坤的任务,他是一个矛盾、孝顺、懦弱、可悲的人。
从他的话可见,哈姆莱特是一个厉害的批评家。
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复仇之比较,,由此可见哈姆莱特行动上的消极。
从他的语言看出,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2、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是什么?1)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2)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第5 页共7 页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这种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
复仇成了他的全部。
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的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哈姆雷特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存。
3、如何看待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课文里,哈姆莱特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两点非常引人注目,一是天命思想,无所顾忌地同意了克劳狄斯设下的赌局——和雷欧提斯比剑。
这两点之间有着二定的联系。
先看天命思想。
在这全剧的最后一幕里,哈姆莱特似乎忽然变成了宿命论的信徒。
他说过这些话:“……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
”“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
”“ 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
”他如此强调天命,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其,对于罪大恶极的克劳狄斯,哈姆莱特没有信心让他受到应得的惩罚,而不殃及别的无辜的人,因为此前他曾误杀大臣波洛涅斯,并间接导致了奥菲莉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