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
7
限制性液体复苏强调在失血性休克期应尽快
查明是否仍有活动性出血,并尽快处理,而在可 能会严重扰乱机体对失血的代偿机制,并加速机 体内环境的恶化止血前仅输注少量液体以维持生 命。
.
8
2 输液量与出血量、存活率的
关系:
来自不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有 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在彻底止血前快速大 量的液体复苏可造成失血加速、不易形成凝 血块或使已形成的凝血块脱落、血液过度稀 释和加重酸中毒等不良后果;
.
3
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液体复苏是院前
和院内未手术前治疗的首要措施。传统的观念和 临床措施是努力尽早、尽快地充分进行液体复苏 ,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和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阻止休克的进 一步发展,这称为充分液体复苏或积极液体复苏 。
.
4
近年来,国际上最有名望的Cochrane 创伤
.
16
Stern等 采用主动脉撕裂伤制成有活动 性出血的幼猪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在液 体复苏时将各组平均动脉压分别维持在5.3 、8.0、10.7kpa,观察60min或至死亡, 结果表明:无论首先回输血液还是生理盐 水,维持低血压可减少失血量,提高成活 率,并且维持MAP在8.0kpa可显著减轻酸 中毒。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华西医院急诊科 杜晓冬
.
1
资料来源:
1 J-Trauma 2 Am-J-Emerg-Med 3 Acad-Emerg-Med 4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5 中华创伤杂志
.
2
前言
无论在战时或平时,特别在工业与交通日益发 达的今天,创伤失血性休克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 危急综合症。有报道它是1-44岁年龄段的第一位 死因。
.
6
1 限制性液体复苏概述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 液体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 血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 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范围内,直至彻底止 血。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复苏平衡点,在此既可通 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
不至于过多地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
.
14
分组
样本量
72h
未获治疗
10
院外未治疗,院内大量补液 10
院前开始,MAP维持于5.3kPa 10
院前开始,MAP维持于10.7kPa 10
存活时间 90min 150min
6
00
511
10
6
2 20
.
15
同时,院前期监测的各项指标显示:第3组切尾 失血量和血球比积较第1、2组未见统计学差异; 而第4组切 较第1、2、3组切尾失血量有极显著 的增加(p<0.05)。因而研究者认为有活动性出 血的情况下,限制性或低血压性复苏,既可减少 失血量和避免血液过度稀释,又可减轻休克所致 的酸中毒,从而降低早期死亡率,改善预后。同 时,Kin等 也采用该SD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 (尾切除法)证实:联合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 适度低温可进一步减轻休克所致的酸中毒,降低 死亡率,改善预后。
.
17
同时,Kowalenko 、Bickell 、Owens 等也利用相似的小猪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 ,说明快速大量液体复苏不仅加速了失血 ,且可使已形成的凝血块脱落,而限制性 液体复苏或不复苏则可减少失血,降低死 亡率;Owens等尚证实,院前期的限制性 液体复苏可有效地减少整个抢救过程(包 括院前期、手术期及手术后复苏期)所需 晶体液和血液的数量。
调查组基于多个系统回顾研究发现:创伤失血性 休克患者,手术止血前,大量补充胶体或晶体液 维持血压可能是有害的。这对原有提出的“以早 期液体复苏提升血压、维持组织灌注、预防休克 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则提出了挑战。
.
5
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
Bickell、Capone等通过大量的动物及临床实验 发现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快速 、大量的补液可能会严重扰乱机体对失血的代偿 机制,并加速机体内环境的恶化。于是就提出早 期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即在活动性出血控 制前应限制液体复苏。
.
11
分组
立即 复苏 不补 液
出血量
3494±152 5ml
1594±689 ml
出血速度 (20min) 90±33ml/min
46±22ml/min
停止时间 48±11min 29±9min
此表说明出血后立即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是不利的 。但不能不管情况如何,一味强调不输液将是危 险的。下面的实验将说明这一点。
.
12
Abu-Hatoum等运用标准大鼠脾脏损伤未控制出
血的失血性休克模型,研究输液量与出血量、存
活率的关系:(所有样本均在损伤45min时行脾
脏
切
除
手
术
)
补液方式 不补液 RL-35ml/kg.h RL-70ml/kg.h RL-105ml/kg.h
失血量 27.0±6.7% 29.0±4.1% 50.2±3.1%
.
9
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使机体维持较低水平的 血压,可减少出血量,维持低血压在适当的水平 且可减轻酸中毒,避免过分扰乱机体一系列的代 偿机制和内环境,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早期存活 率。
.
10
1997年Sakies等在绵羊未控制的肺血管 出血模型中,立即以乳酸林格氏液(30 ml/kg)在10分钟内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水 平,如果血压不恢复正常,重复此方案; 另一组不补液。 观察结果如下:
62.7±7.1%
存活时间 160.7±29.7min
233.5±6.5min 207.6±17min15826min.13
在这之后Capone 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Capone等采用尾切除法设计了一种三阶段、 有活动性出血的SD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①Ⅰ 期(院前期):时间为90min,用作早期液体复 苏,液体采用乳酸林格氏液,失血方法首先采用 通过颈动脉导管抽取血液 ,每5min 抽取血液 1 mL/100g 共 3 次 , 然 后 在 3 0 min 时 在 离 根 部 25%处切断大鼠尾巴,造成活动性出血;②Ⅱ期 (院内急救期):时间为60min,采用手术止血 和足量的液体输注,包括输血以恢复 MPA≥10.7kpa、血球比积≥30%;③Ⅲ期(观 察期):时间为72h。实验比较了4组SD大鼠( 每组10只),对不同液体复苏方式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