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新城地下空间节点布局设计思考

北京新城地下空间节点布局设计思考

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匮乏,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宝贵的资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节点的规划布置对于整个地下空间的利用举足轻重,同时又影响着城市地上空间的发展。

“节点”在地下空间设计中的意义节点是以点状要素为特征,因而节点具有连接与集中的特征。

它可以是线状空间中局部突变的空间,也可以是面状空间的焦点和核心,或同时具备这两种特征。

地下空间节点同样具有连接与集中的特征和存在意义。

它是地下空间系统中的核心,关系着整个地下空间系统的开发,决定着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带动着地下交通的发展,影响着地下产业的开发等。

地下空间“节点”的类型根据节点所处的位置,按照节点在规划中的重要性递减,可将地下空间节点分为一级节点、二级节点、三级节点。

笔者认为,一级节点操作上一般取10~20公顷为核心,辐射范围可至200公顷;二级节点取5~10公顷为核心,辐射范围可至100公顷;三级节点取3~5公顷为核心,辐射范围可至50公顷。

部分地区由于用地性质、历史沿革、民间行为等不同原因,节点会相应扩大或缩小范围。

按照地下空间节点的功能属性,可分为交通节点、公共空间节点、物流节点、文化娱乐节点、商业节点等。

地下空间“节点”设计原则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功能呼应原则地下空间的功能较多样,结合地上地下空间功能相协调的关系考虑,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交通节点当地上为车站或公路交通时,地面环境繁华,噪音大、人流车流多,宜在地下规划地下交通、商业娱乐设施以及停车库。

当地上为城市广场时,地面环境开敞,宜在地下规划地下购物中心、交通干线车站、停车库、下沉广场等。

公共空间节点当地上建筑为繁华商业中心时,地面环境繁华拥挤,宜在地下规划地下街、地下综合体、娱乐场。

当地上建筑为医院时,地面交通方便并且环境安静,宜在地下规划门诊、医疗技术、后勤。

当地上建筑为学校时,地面环境安静,宜在地下规划试验、车间、图书馆、体育馆。

当地上为风景区与古区保护时,地面主要以旅游者居多且规律的出现在旅游旺季及对应的高峰时段,宜在地下规划交通、游乐、市政基础设施、服务设施。

其他当地上建筑为工厂及库房时,地面人少并且环境安静,宜在地下规划车间、物流、辅助厂房、市政基础设施。

当地上环境为住宅区时,地面人多并且环境安静,宜在地下规划人防工程、市政基础设施、车库、商业服务项目、居住、管理用房。

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规模对应原则地下空间开发与地面空间开发的比例要相互协调,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

从广义上来说,地下空间的规模要与城市的地上空间的规模相协调,以使上下部空间都能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作用。

狭义上来说,指具体的某一个地面建筑要相应的有适当规模的地下空间,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发挥最大的功能。

根据现有理论与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总结为商业、金融、办公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较大;地铁、轻轨等重要交通节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适中;居住用地,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较小。

与交通密切结合原则地下空间节点设计,必须以交通功能的设置为前提。

即必须在保证交通流线通畅的前提下,考虑地下空间利用的问题。

节点的设置要针对不同性质的交通节点,采用不同的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功能设置,强调功能性和地域性。

交通便利的地下空间,可建设大规模机动车停车场。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地下空间开发深度的能力是由浅入深的,不同深度功能也有所不同。

浅层开发不应成为深层开发的障碍。

因此,在地下空间开发时,要合理划分地下空间的竖向分布层次。

根据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建议将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度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并突出各不同竖向分布特点的功能。

(1) 浅层,地面以下0~10米。

其功能以市政基础设施、零售、娱乐、停车和行人交通为主。

北京新城地下空间节点布局设计思考——以北京大兴新城为例王珊 胡春晖 孟欣 宛素春5253(2) 次浅层,地面以下10~30米。

较强的独立性,封闭性,其功能以地铁交通为主,部分为市政基础设施,兼作零售、地下仓储。

(3) 次深层和深层,地面以下30~50米,更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其功能以多层的地铁交通为主,及地下物流。

可持续发展原则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有不可逆性,因此,分层建设的时序应当是有机的和持续的,应超前规划,留有余地,制定合理的开发规模和时序。

开发时序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当地质条件属于承载力较好的岩层时,可以采用分层开发方式;当地质条件属于承载力不高时,可以集中力量将重点路段开发到底,并制定统一的标高,待时机成熟继续开发其余地段。

(1)近期5~10年,开发浅层和次浅层。

在此阶段,地下空间以市政设施为主。

节点适宜以开发地区商业中心和主要地铁站周围建设地下综合体;在居住区开发地下防灾空间、停车以及其他公共活动空间;在城市广场和公共绿地开发地下商业、停车等空间。

(2)远期10~20年,开发次浅层,局部开发到次深层。

进一步完善地下交通网络,及以地下空间为主体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地下化,开始地下物流系统的建设。

(3)远景20年以后,开发次深层和深层地下空间。

完善地下交通网络,同时逐步完成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形成地下空间的多重网络。

大兴新城地下空间“节点”设计简介大兴新城地下空间概况地下公共空间现状是以点状分布为主要特征,比较分散,以浅层为主,功能单一。

所处环境主要为居住环境,依次是混合环境、商业环境、文教环境、办公环境,医疗和旅游环境较少。

地质水文特征为:新城大部分区域已规划为地下水源防护区,地下为含水丰富的奥陶系岩层,埋深在70~90米之间,上部需留出20米左右的隔水层防止破坏水源,规划水源防护区内的地下空间开发深度最深40米,位于水源保护区外的新城范围,远景可开发地下40米以下。

线性滚动式与多中心散点式的“节点”布置综合大兴新城的发展模式,在地下空间设计中,要相应地考虑到节点的布局。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地下、地上节点的布置,及其对应的关系。

对于大兴新城地下空间布局的考虑:新城地形狭长,地铁4号线从北到南贯通于干道兴华大街,地下空间的开发适合以地铁线为发展轴,随着线性滚动带动周边兴业大街、兴丰大街的发展;根据地铁站点和与五环六环等交通线路的交点,建设地上地下综合体,点线结合形成的整体空间网络。

除以地铁4号线为轴进行设计外,还根据用地性质,分别在北区、西区、西南区、东南区等组团设计副中心,进行过境交通与市内交通分层设置,形成与主中心的呼应。

所以根据大兴新城用地性质规划及地理位置、地形和经济发展现状等特点,在布局模式上采用线性滚动和多中心散点式的地下空间模式(图1)。

主要节点内容安排在此次研究中,考虑了规划中的交通枢纽、商业、办公楼、休闲服务业等功能的综合因素,提出以下16个集交通与商业以及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城主要节点,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研究(图2)。

地铁4号线北起马家楼,南至大兴新城南部生物医药基地,线路沿西红门西北侧进入大兴新城。

分别于西红门组团、五环、北区东区界、兴华大街等处交点及黄村火车站、念潭水库东侧、生物医药基地东侧,设立了7个站点。

在地下空间节点线性滚动的位置规划方式上相应设置节点。

以规划位置从北到南顺序依次介绍。

节点1,西红门组团节点。

位于西红门组团商业开发区及地铁4号线站点交汇处,是大兴新城未来发展的城市新区。

采用与地下交通结合的地下综合体的方式,设置为三级节点。

节点2,地铁4号线与五环交点节点。

是轨道交通线网的交通枢纽站。

结合地面汽车站、高速公路等修建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全立交的交通体系。

采用地上地下结合的地下交通枢纽的方式,设置为二级节点。

节点4,地铁四号线与兴华大街的交点。

既是大兴新城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和重要地区级商业文化服务中心的地区,又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换乘站点,是未来重要的客流集散换乘枢纽和繁华热闹的社区购物休闲活动中心。

因此站点周围区域进行高强度开发。

设定为一级节点,辐射范围至300公顷。

节点5,黄村火车站。

是大兴新城用地性质规划中的重要的文化设施规划区。

集会展中心、剧院、文化广场、科技馆为一体,同时结合地面汽车站、黄村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修建的多功能地下综合体,解决地面交通混乱复杂的状态。

 设置为二级节点。

节点6,念坛水库东侧是大兴新城用地性质规划中的重要的公共设施规划区。

修建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改建后的地下建筑可用作娱乐、商店、仓库等。

采用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方式,设置为二级节点。

节点3,地铁4号线与北区东区界交点;节点7,生物医药基地东侧。

都是大兴新城用地性质规划中的重要的商业区与居住商业规划区。

采用与地下交通结合的地下综合体的方式,设置三级节点。

节点8,西区商业区;节点10,北区商业区。

是大兴新城用地性质规划中的重要的文化设施规划区,文化体育中心区。

在市区交通拥挤的道路交叉口,修建过街地道为主,兼有商业和文娱设施的地下人行步道,缓解地面交通混乱状态。

同时修建地下综合性商业设施,集商业、文化娱乐、停车及公共设施于一身。

采用与地上交通结合的大型地下综合体的方式,分别设置为二级、三级节点。

节点9,北区住宅中心区;节点11,绿心南侧。

是大兴新城用地性质规划中的绿化、居住商业规划区。

在大型广场、绿地等有良好区位条件的地方建造地下商场及地下车库,在绿心下作水源保护。

考虑作部分地下居住。

设置为三级节点。

节点12,市政区。

是大兴新城用地性质规划中的重要的政府、公共设施及绿化规划区。

首先考虑政府的特殊职能,修建地下市政设施,从而提高城市整个防灾抗毁能力,同时改善环境,储气、储油等设施地下化,并且作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

设置为三级节点。

节点13,六环北侧东南物流仓储区;节点14,六环南侧东南物流仓储区;节点15,西南生物医疗临界六环路;节点16,西南生物医疗中心。

都是大兴新城用地性质规划中的生物医疗规划、物流仓储规划区。

在地下作工厂库房及仓储,医疗技术、仓储,根据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作部分针对生物医疗的物流。

设置为三级节点。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对于节点的研究在其规划及设计上就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不仅要对地下与地上空间形态的关系、地下空间与地面环境的关系、地下与地上空间规划功能的关系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针对地上及地下交通方式、公共设施布局等具体问题进行考虑。

(参加本项目的人员有宛素春、王珊、胡斌、吕元、王进、胡春晖、李磊、白宇、刘欣彦、孟欣、张海龙) 参考文献1陈立道、朱雪岩.《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2耿永常、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3束昱.《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4伏海艳、陈志龙、白冰.《城市地下步行系统中的节点空间解折》.20045王珊、宛素春.《大兴新城规划地下空间专题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李丽、王珊、戴俭.《旧城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策略思考》.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责任编辑:陈少军5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