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城市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大量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通过分析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认识过程,明确了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主要目的,解析了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难点和关键,提出了处理好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是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
最后从政策、规范、控制与引导等方面提出了7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地下空间;一体化世界上的一些科学预言: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三分之一生活在地下,21世纪将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
1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1.12020年我国城市面临的问题1.1.1城市拥挤。
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9亿左右,城市将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1.1.2城市用地紧张。
到2020年城市建筑面积将达到300多亿平方米,城市将面临无地可用的状况。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呈几乎级数增长的趋势,预示着我国城市将面临土地紧张的实际。
我国城市开发区的建设情况,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对城市用地紧张的认知程度的提高,1992年,我国城市开发区新上项目占用耕地1.6万平方公里;1993年,县级以上的开发区达6000多个,占地1.5万平方公里,比当时城市用地面积总量1.34万平方公里多出0.16万平方公里;2004年,开发区达到近7000个,新上项目占用地面积达3.13万平方公里;2006年12月,全国各类开发区由6866个核减至1568个,有近77.16%的开发区被撤销。
全国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由3.86万平方公里缩减至9949平方公里,面积减少74.23%。
目前已退出开发区土地2617平方公里,复耕1324平方公里。
1.1.3城市交通问题突出。
到2020年我国汽车将达到1亿多辆,城市交通将面临瘫痪。
(图1、图2)如何解决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任务,而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2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作用1.2.1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美国波士顿通过拆除穿过市中心的六车道高架路,建设8-10车道的地下高速路,原有的地面变成林荫路和街心公园。
这样做的结果:市区空气的一氧化碳浓度降低了12%;市中心栽植了2400棵乔木树,7000多棵灌木树;在海湾的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思考陈志龙图1全国汽车年产量变化情况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PlanningofUrbanUndergroundSpaceUtilization景观岛上栽植了另外的2400棵乔木和26000棵灌木;增加了260英亩新的公园和开敞空间,从而实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南京市在玄武湖下建设交通隧道,既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也保护了玄武湖的生态环境。
1.2.2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通过建设地下工程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使城市更加紧凑。
土地的多重利用通过城市无建筑区的土地额外利用和城市建成区的紧凑化和功能变化两个方向实现。
如法国巴黎的列·阿莱广场、卢浮宫扩建、拉·德芳斯建设,我国上海静安寺广场、北京中关村西区、杭州钱江新城建设等真正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
1.2.3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欧美国家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其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19.5%。
美国进行过大量的试验表明,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可大大节约能耗,有利于节约能源。
在明尼苏达州及波士顿地区地下建筑是地面建筑能耗的48%,在盐湖城地区为58%,在罗克斯迈尔地区为51%,在休斯顿地区为33%,在堪萨斯城服务性建筑为60%,仓库为70%,工厂为47-90%。
另外地下空间为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冰能等不稳定能源需要季节性、昼夜性储存提供了可靠的储存空间。
在地下岩、土介质中修建热水洞库、水库、压缩空气储库和超导磁储电库是最佳的选择。
“非枯竭性的无污染能源”———深层干热岩发电(HDR)在美、德、日等国正在研究开发。
1984年,美国Los Alamos实验室在卡尔德拉的芬登山上建成了引一个10MW的HDR电站。
2地上还是地下?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认识2.1地上地下一体化认识过程早期地下设施只是作为地面功能的补充,许多仅仅作为下水道等单一功能使用,后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出现,人们想到了利用地下来解决城市中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地铁、地下隧道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建设达到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资源、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加拿大蒙特利尔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认识的变化就充分说明这个过程,1984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提出了如下五个目标:(1)用连续的通道把两条地铁线连在一起;(2)把社会文化设施和地铁连在一起;(3)把主要商业街和地铁连在一起;(4)把同一线路上客流过大的地铁站连在一起;(5)把开发潜力大的空地和地铁连在一起。
199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地下网络进行了限制:(1)允许私人投资任何网络项目;(2)限制网络连接通道延伸;(3)停止室内人行通道网络扩展。
2004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更加强调地上地下一体化,把地下人行通道网络作为发展战略,同时鼓励步行而不是私家车,完全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2.2对地下空间规划的认识地下空间规划的目的主要是摸清地下空间资源,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确定布局(水平和竖向),明确开发重点,提出开发策略。
地下空间规划具有滞后性、复杂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和前沿性等特点。
地下空间规划的难点是如何解决好即地上与地下,当前与未来,效益与环境这三个关系,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是处理好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
杭州钱江新城建设就是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成功的案例。
在珠江新城建设时由于将地面景观和地下空间分开考虑,最后选择的时候是比较偏向交通功能的方案,地下空间设计做得非常好,可惜地下空间和地面景观的结合没有做好。
2.3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关注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主要从关注经济效益还是综合效益,是以功能为主还是环境,重点是环境还是资金,考虑的是当前还是未来图2中国汽车拥有量现状和预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PlanningofUrbanUndergroundSpaceUtilization等几点方面。
2.4关于地上地下的争论在城市交通建设时,建桥还是建隧道?城市的某些功能是放在地上还是地下?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业主从资金、效益方面考虑较多,政府从资金和工期考虑较多,专业人士从技术角度考虑较多,各方意见一致,其原因是没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将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考虑。
3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的建议建立立体城市是我们的目标,只有将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立体化,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应该从城市总体规划做起,当前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极大部分是只考虑地面,而不是从立体城市角度考虑,因此,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首先要从城市总体规划开始。
要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根据本人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建议:3.1高瞻远瞩从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现实看,从地下商业步行街到地下建筑综合体再到地下城,从浅层开发到深层开发,从地下停车到城市交通干线地下化,从地下商业到地下医院、地下学校,地下空间的开发潜力巨大,功能多样。
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缺乏的大国来说,目前仅利用浅层地下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深层地下空间利用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地下空间规划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水平方向上具有周边区域延伸的可能性,从垂直方向有向地下深层发展的可行性,才能保障地下空间的永续发展。
3.2软硬兼施即一方面采取“软策略”,从地下空间实施策略入手引导主动开发;另一方面强调“硬控制”,从公共利益出发提出地下空间开发的强制性控制指标体系。
3.3与时俱进规划不能偏离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指导地块开发实施为宗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
为了应对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规划无需对诸如车库出入口位置、数量、地下空间层高等采取过于严格的控制手段,而应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实际对关键节点部位的标高、连通要求、设备要求等提出明确的控制条件。
3.4深思熟虑与地上空间不同,地下空间是永久性工程,其开发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建成就无法推倒重来。
因此,地下空间开发时要尽可能一次到位,如地铁埋深问题,当前许多城市为了节约资金,尽可能在浅层,但从国外地铁建设的经验看,他们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如伦敦地铁开始建设时埋深也比较浅,随着建设的展开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入,地铁的埋深越来越大,将浅层空间留给更需要的功能。
我国地铁建设飞速发展,若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将来会严重影响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
3.5找好切入点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重点是交通,从国内外城市建设情况看,城市地下交通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60-70%,其中地下停车设施所占比重更大,如钱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258万平方米,光地下停车面积就达182万平方米,占总数的70%。
轨道交通建设是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基础,轨道交通网络是地下空间布局的骨架,轨道交通沿线又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
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市政设施是亮点,利用地下空间起源于市政设施,如早期巴黎的地下排水沟、地下暗河等,说明市政设施地下化是最必要的,但真正处理好市政设施地上地下一体化是个难题,如共同沟的开发是未来城市管线建设的趋势,但当前在我国困难重重。
3.6明确开发脉络寻找开发脉络首先要确定开发骨架,其次是选取好重大项目,明确关键部位是难点。
蒙特利尔正是将地铁作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骨架,结合重点项目建设,以步行系统建设作为关键不断展开的。
杭州钱江新城在建设时,以公共空间为发展轴,以步行系统为骨架,以波浪文化城建设为重点和关键部位,从而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
(下转第39页)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PlanningofUrbanUndergroundSpaceUtilization3.7争取政策支持尽管规划为一个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绘就了美好的蓝图,但真正能够付诸实施,更需要健全的政策体系支持,包括需要在地下空间开发产权关系、地下空间管理制度、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真正使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从“被动”走向“主动”。
当前要特别重视人防工程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中的作用,因为人防工程建设有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若将这些政策法规应用好,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为。
4结语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充分发挥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将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参考文献】[1]尾岛俊雄.日本のィ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一.日刊工业新闻社.1983[2]MonqueLABBE.巴黎地下空间计划—重点发展复合式基础设施的远大前景.地下空间2004.9[3]尾岛俊雄.高桥信之.东京の大深度地下.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8[4]Carmody.J..SterlingR.UndergroundSpaceDesign.NewYorK:VNB.1993[5]吉迪恩·S·格兰尼(美).尾岛俊雄(日).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陈志龙,王玉北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7]钱七虎,陈志龙等编著.地下空间科学开发利用[M].江苏科技出版社.2007.1【作者简介】陈志龙,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上接第20页)Special Report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