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便桥专项施工方案
2、劳动力、材料与设备计划
钢便桥主要材料数量表
钢便桥及平台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
五、施工方法
1、施工方法 采用钓鱼法施工(如下图)
2、施工顺序
①、整体施工顺序 岸边→河中→岸边 ②、每跨便桥施工顺序 采用汽车吊从岸边→河中间逐跨施打→拼 装完成。 施打钢管桩→焊接桩顶工字钢主横梁→焊 接桩顶工字钢主纵梁→焊接桩顶工字钢横 梁→铺设车行道防滑钢板→临时护栏。
6、钢管桩间主纵梁、主横梁、横梁、剪刀撑施工
①第一跨钢管桩施工时 钢管横向间距4m;上铺二根I30工字钢作为主横梁。 横梁上纵向铺4根I22工字钢作为主纵梁。纵向间距 以3.0m为一跨,部分段采用3.5m为一跨。 纵梁上面以间距30cm横铺I16工字钢。 钢管横向、纵向均设置剪力撑。 ②汽车吊车行进至钢板上,开始施工第二跨钢管桩, 依次循环直至施工完成。
7、桥面安装
在I16工字钢上用10mm防滑钢板作为桥面板。
8、附属设施施工
①、护栏施工 钢便桥栏杆高1.2m,采用Φ48×4mm焊接钢管制作, 立柱间距3.0m,焊在桥面板上,栏杆统一用红白 油漆涂刷,交替布置,达到简洁美观。 ②、标志标牌 在钢便桥上隔一段距离设置车辆限速行驶警示牌, 在钢便桥入口车辆限重限速标志牌。 ③、照明设置 在钢便桥上两边每隔15m交替布置路灯,供夜间施 工照明。
• 强度计算 查工字钢参数表得: I30a的截面系数W=597cm3,极限应力 [σ]=210MPa
b、截桩
• 在钢管桩上以四点法标出设计标高线,然 后用气割将设计标高线以上的钢管桩割去。 • 压锤完成后钢管桩顶面高出水面约2.5m。
③、钢管桩入土深度的控制
• 实际施工过程由于各个支墩地质情况复杂, 钢管桩入土(进入土层)深度满足以下要 求:首先必须大于9m,其次还要满足DZ10A 桩锤激振5分钟仍无进尺的要求。
4、钢管桩桩头抄平
• 钢管桩打设好后,对钢管桩顶进行标高测量并做好标记, 根据标记位置对桩头进行抄平处理。 • 抄平完成后在桩顶焊接15mm封头钢板,封头钢板平面尺寸 为50*50cm,封头板顶面必须水平,且封头板轴线与便桥 轴线平行,封头板与钢管桩顶焊接完毕后。(如下图)
5、钢便桥起始墩施工
• 在主横梁施工完成后,先进行钢便桥前后斜坡道 的回填,回填至桥面标高后,起始墩结构型式断 面图如下:
• a、通过力法,据∑M=0(各个外力对某一点的弯矩之和等 于零 ),对ABCD四点分别研究,列四元一次方程组,求 得各点的支座反力为: RA =73.2KN; RB=244.9KN; RC=270KN; RD=19.2KN;
做弯矩图如下
可得:Mmax=85.7KN•m • 强度计算 查工字钢参数表得: I22a的截面系数W=309cm3,极限应力 [σ]=210MPa
钢便桥各材料参数
1、桥面板计算
• 根据施工需要,并通过调查,便桥承载力 验算应按照最大要求能通过后轮重30吨的 大型车辆计算,即单侧车轮压力为300KN。 • 为简便计算方法,桥梁自重荷载按均布荷 载考虑,车辆荷载按集中荷载考虑。
①、分配纵梁验算
由板每平方米重62.8kg 可得:
a、接桩
• 在所需接桩的钢管桩上口,起吊另一根钢 管桩至所需接桩的钢管桩,使两根钢管桩 管口相对,然后人工焊接,接口一周满焊, 在外侧采用帮焊加固,然后继续振动使钢 管下沉直到设计标高(如接桩后不够长度 继续接桩)。
接桩技术要求:
接口清理:钢管桩对接前接口两侧30mm内的铁锈、氧化铁 皮、油污、水分清除干净,并显露出钢材的金属光泽。 焊接:焊接为手工焊,按焊接工艺要求,焊接应控制走向 顺序、焊接电流、焊缝尺寸。接头处加劲板必须保证焊缝 密贴;每一焊道熔敷金属的深度或熔敷的最大宽度不应超 过焊道表面的宽度,同一焊缝应连续施焊,一次完成。 焊缝清理及处理:焊缝焊接完成后,清理焊缝表面的熔碴 和金属飞溅物,焊工自行检查焊缝的外观质量;如不符合 要求,应补焊或打磨,修补后的焊缝应光滑圆顺,不影响 原焊缝的外观质量要求。 焊接环境:湿度不宜高于80%;温度不得低于0℃。
5、管桩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①管桩入土深度经现场技术员计算确定, 控制管桩入土底标高。 • ②管桩入土深度达到设计值时,下沉速度 仍较快时,分析原因,必要时增加管桩施 工长度,下沉速度控制为5min内无明显进 尺。 • ③用直尺测量,管桩平面误差±5cm。 • ④用测锤量取垂直度,误差控制在1%L以内。
承重梁: I30a工字 钢
分配纵梁:I22a 工字钢
分配横梁:I16a 工字钢
钢管桩: φ325x8mm
φ48x4 mm钢管 防护
10mm防滑钢 板
4、荷载
• ①、荷载取载重汽-20荷载计算。 • ②、荷载组合: a、汽车荷载、施工荷载与钢便桥均布恒载 同时考虑,计算时取其较大者。 b、人群、机具等临时荷载,由于便桥属于 单车道,汽车通行时桥面无法堆放材料设 备,不予考虑。
2、编制原则
• ①、遵循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的原则 • ②、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第 一”的原则 • ③、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 • ④、快速施工原则
3、编制范围
新河浃大桥是本工程跨河,河道宽约150m, 为方便河道北南两侧桥梁施工用的材料运 输,保证河北侧拌和站混凝土能够及时有 效运送到河南施工场地。 在新河浃大桥下游处平行于新河浃河大桥 搭建151m长临时便桥一座。便桥使用时间 自桥梁开工之日起自工程结束止。
②、水中钢管桩的打设
• 水中钢管桩打设时,以已经施工完成的钢便桥作为施工平 台,汽车吊就位后,为了使钢管桩穿过粘土碎石层,桩头 采用同等材料做成60度的锥形桩尖,焊接密实饱满,在距 桩顶以下1.5米处对称焊接两个挂钩,根据吊车停放位置, 拖钢管桩到合适位置,人工用倒链勾住钢管桩两个挂钩, 倒链的另外一端钩在震动锤对应的位置上,汽车吊慢慢起 吊钢管桩,人工根据起吊的情况拉松倒链,保持两边平衡 拉至吊车振动锤管卡处,用管卡卡住钢管桩,移动汽车吊 吊臂至测量定出的桩位处,振动锤振动使钢管桩下沉持力 层,至钢丝绳起吊吨位小于3吨以下。如钢管桩顶面低于 设计标高,则接桩;反之则截桩。通过接桩或截桩使钢管 桩顶面达到设计标高后,在钢管桩顶面焊接15mm厚 500*500mm钢板,钢板中心和钢管桩中心相对应。焊接采 用连续跳焊,焊缝饱满。
6、钻孔平台搭设
• 水上钻孔灌注桩采用搭设钢结构平台进行施工, 平台结构与钢便桥结构型式相同。结构型式见下 图 :
六、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准备
• ①、所需人员已全部到位,岗前培训完毕,成绩 合格。 • ②、施工所需材料已进场。 • ③、施工所需机械设备已全部进场。 • ④、针对本项施工情况单项施工方案已编写完成。 • ⑤、施工临时场地“三通一平”已完成。 • ⑥、环境保护措施已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 ⑦、导线点、水准点已复测完成。
二、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①、新河浃大桥施工设计图纸 ②、航海、海事部门水上施工要求 ③、《公路桥涵设计技术规范》(JTJ041-2000) ④、《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⑤、《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 ⑥、公路施工手册《桥涵》 ⑦、浙江省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 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
3、打钢管桩技术要求
• ①、严格按设计书要求的位置和标高打桩。 • ②、钢管桩垂直度控制在1%L以内。 • ③、当个别钢管桩入土小于25m需接长后继 续振,至达到设计标高。 • ④、当个别钢管桩高出25m时,需进行截桩, 压锤完成后顶面高出水面约2.5m方可。 • ⑤、当锤激振钢管桩5分钟内不在明显下次 为收锤标准。
三、钢便桥设计说明
1、地质情况 • 本工程,跨越新河浃河流,河宽河宽直线 距离约70米,常水深约3.0米,水下地质情 况自上而下普遍为:淤泥、含碎石粘性土、 花岗岩。 • 便桥宽度4.5m,施工平台宽度5.0m,操作 平台3.0m。
2、钢便桥平面布置图
3、钢便桥结构
基础结构为:φ325x8mm钢管桩 主横梁为: Ⅰ30a工字钢 主纵梁为: Ⅰ22a工字钢 横梁为: Ⅰ16a工字钢 桥面结构为:Q235,δ=10mm 钢板 防护结构为: φ48x4mm钢管
5、主要设计指标
钢便桥主要技术标准: ①、计算行车速度:5Km/h ②、设计荷载:60T ③、桥跨布置: 19x3+7x3.5+13x4+2x4.1+9=151(m) ④、桥面布置:10mm防滑钢板作业平台
四、施工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 • 本工程拟自1#墩开始逐跨进行施工,钢便 桥施工完成后开始平台施工,平台施工顺 序为先进行2#墩平台再进行3#墩平台的施 工。 • 工程工期计划为:2013年7月28至2013年9 月30日。
乐清市乐成至乐清火车站公路(乐白路延伸)工程项目部
乐白公路总平面路线图
一、工程简介 新河浃大桥总长176.13m,全桥共2联: 4x25+3x25。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 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桩柱一体墩, 墩台采用桩基础。 单桩桩顶设计承载力:桥台桩2108KN;桥 墩桩3640KN。 0号台及1~4号墩按端承桩设计。 5~6号墩及7号台按摩擦桩设计。 桥面铺装采用10cm水泥混凝土+10cm沥青混 凝土铺装。
桥面板自重=20.513kg/m×4.5m×(3.5÷0.25)根 ×10N/kg÷1000N/KN+62.8kg/m2×3.5m×4.5m×10N/kg÷ 1000N/KN =22.81KN
则 q= 22.81KN÷4.5÷3.5=1.83KN/m 取q=2 KN/m
取单片I22a工字钢为研究对象 当活载移动到如“图1”的位置时产生最不利荷载。
M max / w 85.7 KN m 309 cm3 27.7 MPa 210 MPa
分配纵梁承载力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