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摘编自【法】阿兰·布拉克尼耶著,欧瑜译《你好,焦虑分子!》) 材料四:
在人类的开初,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它是与我们的意图和渴望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引导着想 法和行为,通常会令我们做出自我保护的举动,并让我们幸免于令人不快的后果。 例如它让我们的种 族在数千年的岁月中,通过战斗或逃跑的方式,躲过了猛兽的追击而得以存活下来。从另一个积极的 方面来看,焦虑还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能量源泉,它跟所有情绪一样,在人格中为很多的功能所用,它 就像是促使人做出反应和采取行动的酵素。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在极度焦虑的人身上看到一种难以得到 满足的好奇心,包括对他们自身的好奇。
语段的最末补上一句以“关爱民工”为主旨的公益宣传语,直接揭示主题,并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你觉得小王可以怎么改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中国城乡居民安全感统计表
单位:%
2013 年
2017 年
2013 年
2017 年
安全感
安全感
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
人身安全 个人和家庭财产安全
医疗安全 食品安全 交通安全 个人信息、隐私安全 总体的社会安全状况
82.8 80.2 72.4 66.4 64.7 78.5 —
87.6 86.6 75.5 44.6 66.4 62.9 80.2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比较材料一统计表中 2013 年和 2017 年的数据,可知这两年中城乡居民均在人生安全方面最不可 能产生焦虑。 B.在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有一部分人既想在短时间内掌握某项技能,又没有时间和能力去筛选有
用的知识,因此,他们选择“知识付费”的方式来缓解焦虑。 C.焦虑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因为一种持续的过度兴奋导致自我意识没能调动所有的内部资源来重建混
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那时我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
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
是“初”。
“初,裁衣之始也。”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中国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图画,但这“初”字背后
13.5 18.8 23.4 31.2 33.4 15.0
—
11.0 12.5 21.0 53.0 28.9 31.5 17.9
(来源于《2017 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报告》)
材料二: 我朋友刘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打开
“得到”,“倾听 60 秒罗振宇的教导”。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完成 30 分钟的 音频学习”。然后,他出门上班。地铁上,再点开“知乎 Live”,“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 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他又点开“在行”,“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下班路上,他又打开 “得到”。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听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然后刘刚带 着满满的充实感,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用,对孩子慷慨解囊、有求必应就是富养,这种想法未免狭隘。
【乙】“富养,不是物质上的极尽满足来撑起孩子自以为是的骄傲,”教育专家钱红指出:“真
正的富养,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厚蓄滋养,是建立在父母理解孩子基础上的一种德育。”
【丙】如果想要培养出“绅士”“淑女”,父母应该给以孩子精神财富——即爱、理解、尊重和
(来源同材料三)
7.下列对材料中有关“焦虑”和“恐惧”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焦虑由情绪层面的不安全感和思维层面的不确定感组成,是一种活跃而矛盾的情绪。 B.焦虑是人类的一种意图和渴望,它引导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使我们避免不快的后果。 C.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恐惧产生的原因是某种外部的确知危险,焦虑则如同内部的未知危险发出 的信号。 D.恐惧和焦虑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如果长期沉溺在强烈的焦虑情绪中,就会带来心理问 题。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职称评审管理规定》指出:申报人员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
职称的,予以撤销,记入诚信档案,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B.国际经贸体系的主导创建者美国,如今却擅自采取加征关税的单边主义措施,把国际经贸规则不
放在眼里,这样的变脸表面上是任性行为,实质上就是霸权主义。
怎么筛选有用的知识”。这也是一个时间短缺的时代,刘刚说,“我不想把大量时间耗费在选择上”。 这更是一个急于求成的时代,刘刚说,“我希望短时间就能掌握某项技能”。
(摘选自拾遗著《抱歉,“知识付费”真治不了你的焦虑》) 材料三:
焦虑是一种活跃而矛盾的情绪,它可以分解为两个因素:一个是情绪层面的不安全感,这种人类 正常的最具情感特质的因素,正是构成焦虑必不可少的特异因素,它是自卫本能的独有动力;还有一 个是思维层面的不确定感,这是一种更偏认知的因素。通常说来,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两相协调,遥 相呼应。
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一项典礼。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
刘刚这两年很焦虑。我问刘刚:“你干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啊?”刘刚一下说了三个原因:“时 代变化太快,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别人懂的东西自己不懂,怕落后于他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刘刚的三个担心极具普遍性。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像他一样患上了知识焦虑 症。一天不求知,心里就不安。但是要学些什么呢?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刘刚说,“我不知道
不止一幅画,而是长长的一幅卷轴。想来这是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候,煞费苦心的神来之
笔。“初”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
他想起了某个女子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重地先从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整整
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剪。阳光把她微乱的鬓发渲染成一
C.根据景区安全部署,杭州将制定应急管理预案,高度关注节庆活动场地的秩序,加强对游客聚集
的重点区域的安全检查并实时发布景区承载量信息和高峰预警。
D.金庸的笔墨,关联了一代人的青春。他的离世,让我们引发出对小说中那个虚虚实实的江湖、那
种英雄肝胆的侠气、那份生死相许的柔情的无限怀想。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 个字。(3 分)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发明丝帛的国家。丝帛,可以做衣裳穿,也可以写字画画。“绘”和“画” 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画”的本意是画直线,而“绘”才用彩色,“绘”字是丝字旁,可见是绘 在丝帛上的。丝帛质地软而薄,只能用软毫笔勾写线条,再加淡彩。所以,中国画 ① 。西方 没有丝帛,后来生产出一种亚麻布,十分粗糙,完全不能用毛笔以线条形式作画,只能用鬃刷蘸蛋 清或油调和厚重的颜料半涂半堆地绘。所以,西方油画发展为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日本、韩国、 越南等东方国家距中国近,他们的画学的是中国画,用的也是中国的材料,即使他们有材料,最早
杭州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文字源远流长,古巴比伦的楔(xiē)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
都成了博物馆的遗迹,唯有汉字独竖一帜,在坊(fāng)间沿用至今。
B.刷单是网购平台的潜(qián)规则,卖家以佣(yōng)金相诱,招募“刷手”,提高销量和好评
率。淘宝将对存在刷单行为的账号作出限制登陆的处理。
C. 近来宫斗剧风靡一时,颇受青睐。剧中的勾心斗角、陷阱遍地、玄机暗藏、感情纠葛(gě)、
权力倾轧(yà),既是剧情演绎的重点、看点,也是引发争论的焦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初心
张晓风
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初、哉、首、
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把“初”和一堆
“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整本书的起始。
乱的秩序、感知内部的未知危险。 D.焦虑可以是某些人能量的源泉,也可能导致某些人形成强迫、恐惧症等症状,扭曲其性格发展,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焦虑启动的防御功能的有益意图。 9.根据材料一,试分析 2017 年中国城乡居民在哪两个方面最容易产生焦虑,并结合上述材料给他们一
些缓解焦虑的合理化建议。(4 分)
满腔的激情是城市文化最真挚深沉的心声,吟诵出一首首打工诗歌;全部的才智被他们用来书写着
一篇篇创业故事,那是城市精神最鲜活清澈的源泉。”
(1)小王要把这段文字通过微信发送给指导老师,他该在这段文字前另加些什么内容使对话完整得体?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回复小王:①将这一组散句改成整句,无需改变原意,可以适当增删个别词语。②建议在
那么,恐惧和焦虑又有什么区别?如果你走在大城市里某个以危险出名的街区,你或许会随时保 持警惕:一丁点儿的动静都会惊得你一跳,你会不时地回头张望,不敢跟路过的人对视,等等。你的 这些反应是“焦虑反应”,因为你对危险有所预料。但如果几个手拿棒球棍的陌生人朝着你跑过来, 一边还把你指给他们的同伙,这种焦虑反应就会转变为“恐惧反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危险就在 眼前。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就像是一种内部的未知危险发出的信号,我们的意识 感觉到了这种危险;而恐惧则相反,令我们感到恐惧的是一种外部的确知危险。焦虑体现的来自内部 的求救信号发送给我们的“自我”,目的是让这个“自我”调动所有的内部资源来重建摇摇欲坠的秩 序。如果意识没能完成这个重建的任务,混乱就会继续,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持续的过度兴奋,也就是 “不确定将来时的齿轮”。焦虑由此而形成,直到这个危险得到确认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