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参考文本

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参考文本

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地铁火灾特点(一)燃烧速度快。

地铁由于有多个出口,通风条件好,火势容易蔓延扩大,如1983年8月16日,日本名古屋地铁发生火灾,瞬间就扩大到3000平方米范围。

1987年11月18日下午,英国伦敦地铁君王十字车站发生火灾,由于当时列车正在运行,扰动气流,使火势迅速扩大,起火后仅9分钟时间,大火就顺着自动扶梯烧到票房,燃烧面积迅速扩大。

(二)高温、浓烟、毒气危害严重。

列车内车座、顶棚及装饰材料大多可燃,地铁内有大量的电缆,地铁发生火灾后,往往浓烟充斥,能见度低,毒气重,严重威胁人员安全。

(三)易出现轰然现象,使火势扩大,并造成意外伤亡。

地铁火灾一般发生在自动扶梯,变配电室、调度指挥中心、电缆管线、电气列车上。

电气列车若在运行中起火,又是一个移动的火场。

(四)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地铁里面特别是上下班和节假日期间客流量大,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比如20xx年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126人死亡、146人受伤、318人失踪。

二、地铁火灾下安全疏散需要的装备(一)装备的重要性。

地铁火灾下,高温、浓烟、毒气,严重威胁人员安全。

地铁火灾下,火灾温度可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而人对高温浓烟的忍耐是有限的,在65摄氏度时可短时忍受,在120摄氏度时最多忍受15分钟,140摄氏度最多忍受5分钟,170摄氏度时最多忍受1分钟,当在几百度高温烟气中是一分钟也无法忍受。

此外,浓烟和毒气还会导致人缺氧,火灾时烟气中含氧量往往低于人们生理正常所需要的数值。

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当降到10%――15%时,人就四肢无力,智力混乱,辨不清方向:降到6%――10%时,人就会昏倒。

所以,地铁发生火灾时,要么人员在短时间内全部迅速撤离,否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消防装备来保护地铁内人员。

(二)需配备的装备。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了解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悲剧,泰坦尼克号不是在瞬间沉入大西洋的,船上的人有时间逃生,但最后只有少数人得以逃生,主要原因就是救生船远远不够.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角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选择了和泰坦尼克号共同沉入大西洋,这感人的一幕至今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有着完善的固定消防设施,但是,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配备足够数量的装备作为必要的补充。

1、移动照明灯。

为了能保证火灾时能够正常照明,在疏散走道出入口处,过道上,拐弯处,疏散楼梯等地方布置一些移动照明灯具,供人员疏散时使用。

2、扬声器。

每个扬声器的功率不小于3瓦,供引导人员疏散、寻找被困人员,和消防队员对话时使用。

3、防烟防毒面具、滤器罐、逃生头盔、毛巾和口罩。

这些装备主要是保护疏散人员的呼吸器官,延长疏散人员在高温、浓烟、毒气情况下的生存时间,放置在列车和候车大厅等人员密集处。

4、空气呼吸器、隔热服和避火服。

主要是供地铁内部保卫人员使用,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近火源,消灭火源。

5、锤子、斧头等。

这些破拆工具主要放置在列车内部。

三、地铁火灾下人员疏散方法从研究国内外一些典型火灾案例得知,凡是火场上造成数十、数百人伤亡的恶性事故,多数因为单位责任人防火意识不强,疏散通道不畅,组织混乱,人员拥挤,被高温毒烟熏死。

比如20xx年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出现126人死亡、146人受伤、318人失踪这一惨重结局,是人们所没有预料到的。

根据新闻媒体报道,虽然是有人故意纵火而造成,但从事故现场站台到地铁地面出口处步行只需要两分钟,如果是成功的疏散,不可能会有那么大的伤亡。

笔者认为,要做到安全疏散必须跳出疏散看疏散,从源头上和根本上抓起:(一)强化责任意识是前提。

据大邱市地铁火灾救援人员称,20xx年2月18日这起火灾中死亡的126名乘客里,多数是第二列列车的乘客。

而第二列列车是因为调度人员责任心不强、消极应对才误驶进站的。

所以,地铁内的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安全责任,人人心中绷紧安全无事故这根弦,使各项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发生事故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肃处理。

(二)制定疏散预案是基础。

地铁火灾下制定疏散预案一定要联合消防、公安、供电、救护等部门一起制定,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个部门人员和装备优势,力争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可行的方法疏散最多的人员。

预案的重点应放在在火灾发展的初期,地铁内部工作人员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比如,发生火灾后,如何最快地把防烟防毒面具、滤器罐、逃生头盔等装备发放给各个乘客,利用扬声器应该说什么才能最大限度的稳定乘客的情绪。

(三)经常开展卓有成效的疏散演练是重要环节。

地铁火灾下的人员疏散演练应与消防、公安、供电、供水、救护等单位事先联系分工,保证火灾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经常开展演练,可以巩固人们的学过的逃生常识,增强人们在复杂情况下的心理素质,提高人们的逃生技能,对避免群死群伤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20xx年1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被困矿工被困地下一天多却毫发未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时训练有素。

那天火灾发生后,在各个工段作业的矿工立即通过无线电将险情报告地面人员,并根据地图以最快速度撤到就近的“特别隔离室”,接到报警后,营救小组在2小时内全部到位,并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营救行动,整个营救过程跟平常模拟训练差不多。

(四)普及全民自我保护意识是根本。

自我保护意识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地铁火灾下的疏散逃生。

普及全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依靠宣传和教育。

宣传和教育必须注重实效,必须深入企业、深入学校、深入社区,全方位、多视角、多渠道地进行,并力求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贴近百姓,易于群众接受,从而真正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地铁发生火灾,经常参加过类似演练和有一定经验的乘客就会很自觉的配合地铁内部工作人员进行疏散,自觉拿着防烟防毒面具或毛巾或口罩边疏散边保护自己,即使一时拿不到也会用自己的手帕或脱去外衣用衣服或用手护住口鼻,低姿态疏散,而不是惊惶失措、乱作一团。

(五)提高地铁内部工作人员临场处理是关键。

笔者所说的地铁内部工作人员是指地铁公司的售票员、乘务员、驾驶员等,还包括在地铁内部值勤的消防人员、公安民警等。

韩国大邱市20xx年2月18日发生的地铁火灾是因为没有做好初期应对才酿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后果。

所以地铁发生火灾后,火点附近的内部工作人员必须争分夺秒,立足自救并组织疏散,不能消极等待消防队到来。

因为从报警人报警到消防车开出车库至少要一分钟,再加上路上行驶时间和消防队到达现场后的战斗展开时间,所以等消防队到场后往往就错过了救人、疏散和灭火的最佳时机。

(六)疏散方法:1、列车运行时的人员疏散:当列车发生火灾时,地铁内部工作人员主要是列车驾驶员应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车,何时停车,若不停车则要控制好行车的速度。

要把停车位置选择在行车时间短,消防条件好,候车乘客少的车站。

地铁内部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地铁内部通信设备、广播、及时向乘客通报情况,根据起火部位,告知乘客疏散方向和要求。

如列车在运行途中发生火灾在中途停运有利于疏散则就地停运。

乘务员应及时打开列车安全门,提醒乘客拿着照明灯具或打开手机靠着手机的光亮,沿着铁轨,走到安全地带,疏散时切忌慌乱,应远离电缆,防止触电。

如列车在运行途中发生火灾一时无法停车疏散时,列车在行进过程中要通知前方站台做好救人、疏散、灭火等各项准备,地铁内部工作人员应先疏散在站台候车的乘客,同时阻止其他乘客再进入站台。

对起火列车而言,当起火点所在的车厢在整个列车的中部,则引导乘客向两边车厢疏散。

如起火点所在的车厢在整个列车的后部,则尽量引导乘客往前面的车厢疏散。

在疏散过程中,地铁内部工作人员如列车上的乘务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火势扩大蔓延,并最好要保证乘客特别是离火点位置比较近的乘客每人都有防烟防毒面具、滤器罐、逃生头盔、毛巾和口罩等装备。

2、站台、自动扶梯、变配电室、电缆管线等处发生火灾时的人员疏散:这些位置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证所有人员都有防烟防毒面具、滤器罐、逃生头盔、毛巾和口罩等装备(这些装备的重要性上文已经提到)。

其次,地铁内部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分工分头组织向不同的出口疏散。

再次,地铁内部调度中心要及时通知地铁内部的各个相关列车不许乘客在该站下车,继续前进,以减少疏散人员。

在火点附近的列车行进时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引起强烈的空气对流,导致火势的扩大蔓延。

最后,地铁内部工作人员要有效利用地铁内部的固定消防设施,积极配合疏散。

四、地铁内部工作人员为配合疏散应该做的必要工作(一)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进行排烟,降低地铁内部空间内弥漫的烟雾浓度,排除热辐射量,降低火场温度,提高能见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被困人员能够避难逃生。

(二)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或其他方式进行灭火,如火势较小可用灭火器灭火,火势有迅速扩大蔓延的趋势可启动雨喷淋系统灭火。

(三)设置避难间(层)。

20xx年1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上演矿难经典,72名加拿大矿工遭遇火灾后,迅即被撤离到就近的“特别隔离室”即避难间,那里有足够让避难矿工坚持近40小时的水、氧气和食物,经过6个营救小组一天多紧锣密鼓的营救,所有矿工毫发未损回到地面。

因此,地铁也可考虑设置避难间(层),以南京地铁为例,可在地铁新街口站或地铁南京火车站设置。

这些车站内部不仅面积大,结构复杂,而且人流量大、成分多样,外来旅游、购物、打工和转车的人比较多,他们对地铁车站内外的环境往往不是很熟悉,设置避难间(层)有利于他们有秩序的安全疏散。

最后,地铁公司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避免盲目追求利润,杜绝满员超载的现象发生。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