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学复习提纲简要

信息管理学复习提纲简要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1.1信息的含义
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1.2数据、信息、知识及关系P10
1.3信息的特征(基本属性)P6(理解,选择题其中选择解释)
1.4信息管理的定义(广义)P19(基本管理对象: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第二章信息交流
2.1信息交流含义
信息交流的含义:信息交流是指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信息交流分为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

(理解)
2.2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交流通道、符号体系、知识信息库、支持条件
2.3信息交流的模式(理解+重点理解个别第一模型里的含义)P48
2.4信息交流和传播中的栈
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栈交流”(间接交流,社会代理交流),而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为“零栈交流”(直接交流)。

2.5信息传递模式(四种)
2.6论述Web2.0环境下有哪些常用信息交流工具及其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

(论述)
第三章信息分布
3.1马太效应的表现和作用形式
在用户信息需求中的表现
3.2信息离散分布规律
1.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2的关系”这就是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表述形式。

2.齐夫定律:如果将一篇较长文章(约5000字以上)中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递减排列起来(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为2级……这样一直到D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fr = c (齐夫定律)式中c为常数。

3.3信息生产者的分布规律
1.洛特卡定律:在论文数X和作者数Y x之间,存在着下列一种关系:X n Y x = C (此式中,Y x是发表了论文X篇的作者数,n和c是对应于这一典型数据集合而估计出来的两个常数,n的数值在2上下波动。

指数n近似为2。

则上式可改为:Y x = C / X2
2.普赖斯定律:即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

“那些人”无疑是核心或高产作者。

3.4 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
1.指数增长率:
1)普赖斯曲线:如果用F(t) 表示时刻t的文献量,则指数定律可表示为:F(t) = ae bt其中a是统计的初始时刻(t=0)的文献量;e = 2.718;b表示持续增长率
2)生长曲线:F(t) = k / 1 + ae-kbt 式中F(t) 表示时刻t的文献量,k为文献增长的最大值。

2.逐渐过时律
1)所谓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半衰期大体上与某学科领域的文献中半数失效所经历的时间相同。

2)与半衰期有着密切联系的另一个衡量文献老化的指标是普赖斯指数,即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引用次数之比值。

一般来说,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就越小,文献老化的速度越快。

第四章信息获取
4.1信息源定义及分类
定义: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求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分类:1)记录型信息源、2) 实物信息源、3) 智力型信息源、4) 零次信息源
4.2信息源的评价与选择
1.直接评价法:就是按照前述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

2.间接评价法:是通过信息用户来评价信息源
1)评分平均值、2)评分比重、3)最高评分频度、4)平均名次指标
4.3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
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搜集过程,我们可以采用采全率、采准率、及时率、费用率和劳动耗费率等五个指标来衡量和评价其效率。

第五章信息组织概念及内容
5.1信息组织概念:信息组织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信息有序化的过程。

5.2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存储
5.3信息组织的技术与方法(信息组织的分类)
文献型信息组织: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
网络信息组织方法: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超媒体方式(记忆)
第六章信息检索
6.1定义:信息检索是根据特定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大量文献中查出所需要的资料或信息的过程。

6.2信息检索的类型
按存贮和检索的内容划分: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
6.3信息检索效率的评价
主要通过检全率、检准率、漏检率和误检率四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6.4发展阶段
信息检索共经历了手工信息检索、机械信息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等四个阶段。

6.5手工信息检索的工具与方法
手工信息检索工具:目录、索引、文摘、年鉴、手册、百科全书
手工信息检索方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追溯法、循环法
6.6网络信息检索特点、工具及发展趋势(论述)
1.特点
2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3.发展趋势
(1)多媒体信息检索
(2)跨语言信息检索
(3)智能信息检索
(4)信息检索可视化
(5)Web2.0环境下的信息检索
第七章信息服务
7.1信息服务的含义:信息服务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特点P324
7.2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
7.3信息用户定义: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各种信息服务方式或信息交流渠道获取所需信息的个人或团体。

第八章信息系统
8.1系统的定义:我们将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之为系统。

8.2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信息系统的结构:为输入、存贮、处理、输出和控制等模块组成的逻辑结构。

信息系统的功能:是指具有确定结构的信息系统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它表征了信息系统在与环境之间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转换关系中对于环境的输出能力大小。

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划分为输入、存贮、处理、输出和控制五个基本功能。

8.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最早、最传统的系统开发方法,是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应用得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

它强调功能抽象和模块化,将问题求解看做是一个处理过程。

原型法: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通过一个原型化设计环境和设计工具,先快速建立一个原型系统,然后对该原型系统进行反复修改、扩充和完善。

面向对象方法:是在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将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看做对象,将程序设计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两个方向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更接近人们的思维方式,并被人们广泛接受。

CASE方法:CASE技术作为覆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一种自动化工程,是自动化结构方法与自动化工具的结合体。

考试题型:
选择 10*1=10
填空 20*0.5=10
名词解释 4*5=20
简述题 5*8=40
论述题 10*2=20(给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