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这两种情况外,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

下面就古今词义的演变进行一定的分析,讨论。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原因
方案一:语言中的词汇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影响词义演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词义是以社会客观事物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所以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词义的变化。

其次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起词义变化。

再则词与词的互相影响、外来的文化语言的影响都可能影响词义的演变。

因此词义演变是诸多因素一同作用的结果。

方案二:(一)社会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

这是词义演变最重要的原因。

词义就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大脑之中,形成的认识。

词义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与前提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词义必然发生变化。

例如“床”,刘熙日:“人所坐卧曰床。

”由此可知,在古代社会,床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而后来出现了椅子、凳子等专用坐具后,“床”的词义便发生了变化。

(二)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
起词义变化。

例如“鲸”,《说文解字》日:“鲸,海大鱼也。

”过去,受认识上的局限,人们误认为鲸是海中的大鱼,后来人
们的认识程度加深了,就知道鲸不是鱼。

《辞海》曰:“鲸,
水栖哺乳动物。

外形似鱼,大小随种类而异,最小的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可达30米。


(三)词与词之间的互相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当“走”被“跑”代替后,“走”又取代了“行”的意义。

(四)外来语的影响。

汉民族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外族语言吸收养分,如:站:古汉语原始义为“久立”,随着蒙古语传入,出现“站赤”一词,逐渐进入“站”的义项之中,如“车站”等,词义扩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这类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发展缓慢,与缓慢发展的语法一
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固性。

如“日、月、牛、马、人、手”等常用词,以及“唉、逍遥、凤凰”等不常用词。

(二)汉语词汇中大量的非基本词汇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如“该”,中古以前它是“完备”的意思,以后演变为“应当”。

又如《世说新语》中“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中“造”是“到”的意思,而今义却完全没有这个含义。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有细微差别
1、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是指词的意义有了新的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有以下几
类:(1)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具有类似特征、性质或功能的事物。

如:例如:①“雏”。

《说文》:“鸡子也。

”本义指小鸡,现在指幼小的动物或幼儿,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

如“雏鸟”,“雏形”等(2)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义。

“甘”。

《说文》:“美也。

”“物之甘美也,甜也。

”现在常用的意义除了味美,味道甜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3)由专有名扩大到泛指名,例如:①“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之名,后来扩大到河流的通名。

(4)由原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某事物的整体。

如杜牧诗中“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脸”指脸颊,而今指整个脸部。

2、词义的缩小。

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词义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词义表示的范围缩小。

例如“丈人”:古义中泛指男性老年人,今义特指丈人;又如:“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中“臭”古义为味道,而今义泛指不好的味道。

3、词义的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的现象。

(1)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

如:《诗经》中云“自目曰涕,自鼻曰泗”“涕”指眼泪,而汉代王褒诗中“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涕”又转移为指鼻涕了。

(2)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移到表示乙义的范围。

例如:“慢”。

古义是“怠慢”的意思。

今义的
“慢”是指速度缓慢。

古今词义的范围,从心理活动转移到动作方面来。

(4)由甲义转移为乙义时,词性也产生了转移。

例如牺牲”。

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牲畜,属名词。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中的“牺牲”即是古义。

今义转移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生命或权力,属动词。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

(1)褒义词变化为贬义词.例如,《国语》中“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爪牙”指勇猛之士,而今义却指坏人的帮凶。

(2)贬义词变化为褒义词。

如:“锻炼”。

《汉书·路恒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这里的“锻炼”是指玩弄法律、陷人入罪的意思。

贬义词。

今义的“锻炼”完全是褒义,如“锻炼身体。

(3)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

例如:“祥”。

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即是古义“吉凶预兆”的意思。

今义多指吉兆,如“吉祥”。

4、古今词义轻重程度的变化。

(1)古今词义程度由轻变重如:“诛”成语“口诛笔伐”中“诛”的含义为责备,谴责;而今义为杀死,其程度变重。

(2)古今词义程度由重轻变轻,例如《史记》“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中“怨”的含义是恨,而今义为“埋怨”。

其程度变轻。

三、关于词义演变自己的认识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总体趋势
1、由单音词多变为复音词,由于这个趋势,每个语素所包含的意义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生词汇也不断出现,虽然有旧词消亡,但词汇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二)词汇未来的发展特点
1由于科技进步,大量新事物产生,随之,新兴词汇会大量产生。

2、更多词汇会出现旧词新义现象,并且是在网民群众的影响下直接产生的,更贴近网络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例如“醉了”
3、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荆棘交流频繁,所以可能会出现带有非中国文化来源的词汇。

例如已经出现的“可乐”、“沙发”等
词义演变的现象,还不能够对词义变化作
出全面的解释,在词汇使用过程中,词汇内
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调整,也造成了古今
词义的异同现象。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词的古今词义的变
化,认真体会其中的差异,这样,才有助于
读懂读通古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