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实验与探究第1讲教材基础实验直击考纲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判断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时,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液染色,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而使用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2011·福建,26Ⅱ②改编和2013·山东,4B)(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若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时,则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调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放大光圈(2013·上海,13)(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2008·上海,16C)( ×)(4)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2011·山东,6C)(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2009·广东,5B)( ×)(6)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预期结果是在0.2 g/mL 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2010·江苏,19①)(×)(7)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用龙胆紫染液染色,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2011·福建,26Ⅱ④改编)( ×)(8)若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D)( √) 2.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实验的叙述(1)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2010·四川,2A)( ×)(2)若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材料与试剂:前者为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而后者为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2013·江苏,23AC)( ×)(3)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2013·重庆,3C)( ×)(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2010·福建,3BD)( ×)(5)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2010·福建,3C)( √)(6)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2009·福建,1B)( ×)(7)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预期结果是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2010·江苏,19④)(×)(8)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可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B)( ×) 3.判断下列有关鉴定类实验的叙述(1)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2011·新课标全国,6B)( ×)(2)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2011·新课标全国,6C)( ×)(3)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2010·四川,2D)( ×)(4)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2009·江苏,21A)( ×)(5)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明,Ⅳ为叶绿素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2010·四川,2B和2013·广东,6A改编)( ×)(6)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2013·重庆卷,3D)( √) 4.判断下列有关模拟调查类实验的叙述(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 ,此时S 1浓度大于S 2浓度 (2013·江苏,27(1))( √)(2)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 进入琼脂块的速率(2012·天津,4B)( × )(3)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时,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C)( √ )(4)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2010·江苏,8C)( √ )(5)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2010·江苏,8A)( × ) (6)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2010·四川,2C)( × )(7)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较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预期结果是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高(2010·江苏,19③)( √)重点一 观察类实验中也用到了显微镜呢?提示上述实验中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还有“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也用到了显微镜。
(2)在哪些实验中用到了盐酸?各起什么作用?提示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的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②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15%的盐酸与酒精混合制成解离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③在“探究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实验中,盐酸提供酸性环境。
④研究通过激素的调节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3)分析下列相关实验中的取材问题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能否选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其中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几乎不含有DNA和RNA。
②能否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的颜色会掩盖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③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为什么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提示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而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④在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为什么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提示因为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
⑤选用菠菜叶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要取稍带些叶肉细胞的下表皮?提示因为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⑥为什么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提示因其含有中央大液泡。
对位训练1.下列以新鲜洋葱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用盐酸处理后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DNA的分布B.以鳞片叶为材料,捣烂取其汁液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可检测蔗糖的存在C.以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用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以根尖为材料,经低温等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区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 D解析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使线粒体呈蓝绿色,A错误;斐林试剂用于还原糖的鉴定,蔗糖为非还原糖,B错误;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鳞片叶外表皮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用清水处理后才能观察复原现象,C错误;低温影响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显微镜下可观察,D正确。
重点二鉴定提取类实验提示 不能,因为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B 液是0.01 g/mL 的CuSO 4溶液,两种试剂的本质不同,斐林试剂本质是新制的Cu(OH)2,故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匀后使用,而双缩脲试剂的本质是碱性条件下的Cu 2+,故应先加A 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 液摇匀使用。
(2)脂肪的鉴定是否一定要借助显微镜?提示 不一定,因为脂肪的鉴定有两个方案,可磨碎后试管内鉴定,肉眼观察即可,也可做切片借助显微镜观察。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有何区别?提示 前者用无水乙醇提取法,原理是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而后者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反之扩散的慢。
对位训练2.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分别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制成提取液Ⅰ、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然后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如图所示)。
45 ℃水浴保温5 min ,然后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都呈砖红色,丙呈无色D.甲、乙都呈砖红色(乙的颜色比甲深),丙呈蓝色答案 D解析本题将还原糖的鉴定与酶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知识方面需要知道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等,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来鉴定,还原糖的量越多则砖红色越深。
图中的甲和乙属于实验组,丙属于对照组,且甲和乙之间可以相互对照。
由于丙中没有淀粉酶,所以不会出现还原糖,故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只呈现斐林试剂的颜色——蓝色。
甲和乙都加入了淀粉酶,但由于乙试管中淀粉酶浓度大,故产生的还原糖的量大于甲,因此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乙的砖红色要比甲的深。
重点三探究类实验分析、推论、评价、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