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分)第一部分解题技能竞赛大纲第二部分解题技能竞赛试题样题第三部分化学实验报告范文首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化学学科笔试部分竞赛大纲(2008年试验稿)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走进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和发现创新型人才,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举办首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以下简称“竞赛”)。
竞赛由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社承办。
为保证竞赛活动公平、公正、有序地进行,现将化学学科笔试部分竞赛大纲颁布如下:一、命题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命题吸收各地高考和中考的成功经验,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能力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促进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竞赛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说明化学学科能力是由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1、观察能力观察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起点。
观察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科学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最基本要素。
主要包括:(1)能根据观察的目的,迅速地对仪器装置、物质及其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的观察;(2)分清主要和次要现象,并能迅速地发现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进行精确的观察,并能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3)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良好习惯。
2、实验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人们探索和验证化学规律的手段。
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素质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1)正确地使用常见仪器和进行基本操作;(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测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表达及评价实验结果;能运用已学过的化学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写出实验报告。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的安全问题;(4)识别、绘制典型的装置图;(5)进行实验设计,验证及探究化学规律(方法、仪器、试剂的选择及修改;技术和条件的控制;理论依据)。
3、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
对思维能力的总体要求是:善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能举一反三;考虑问题全面,能发现新问题并有所创见;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加工,较顺利地解决新问题。
具体要求是:(1)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具有严密性(精确性、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表现为深刻地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表现为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进行积极地思维,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整体性(广阔性、综合性):表现为知识结构完整,周密而全面地考虑问题,善于综合;独创性(创造性):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发问、提出新观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严密品质又称思维的智力品质;(2)掌握多种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定向思维和非定向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等;(3)熟练运用多种信息加工方法。
如观察、吸收、排除、整理、存储、检验、调用、分解、筛选、联想类比、相似借用、模仿改造、迁移、转移、分解、重组、试算(估算)和校正、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比较、评价等。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主要包括:(1)掌握适宜的自学方法:能顺利阅读化学教学参考书,较快地捕捉新信息;(2)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加工新信息;(3)具有独立应用新信息的能力: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新信息解决新问题;(4)善用多种信息渠道积累化学知识,视野开阔,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命题范围依据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初赛和决赛所考查的知识点范围,不超出相关年级在相应的时间段内的普遍教学进度。
高一组由于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所学新知识有限,其考查范围包括初中内容。
四、考试形式闭卷。
笔答。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五、试卷结构全卷选择题16题,非选择题7题(见样卷)六、难度系数1、初赛试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6左右;2、决赛试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
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解题技能竞赛试题样卷(高一)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9页,满分100分。
2.考试建议时间: 120分钟。
Ⅰ卷(共3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每小 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同学尝试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下列解释或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 .鉴别人造纤维和羊毛制品时,可通过灼烧的方法B .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可缓解目前的能源和环境危机C .长期食用洋快餐可能会导致肥胖,是由于洋快餐中富含各种维生素D .近年太湖蓝藻频发,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含氮、磷废水排放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3.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酸、碱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 .氮气 盐酸 乙醇 B .石墨 干冰 纯碱 C .水银 冰醋酸 苛性钾 D .冰 硫酸 熟石灰4.一般认为: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异导致了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锌粒与稀H 2S04反应制取H 25.在薄荷香型牙膏上有一种抗牙腐蚀药物,其化学式为Na 2FPO 3,与该化合物中磷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含磷化合物是A .Na 2HPO 3B . PH 3C .KH 2PO 4D .H 3PO 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1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每小 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该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若该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1个得1分,选对2个得3分,错选不得分。
)6.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的“文房四宝”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悠久的中华文明。
从制作原料或成分上看:笔(主要是动物毛发)、墨(炭墨烟和动物胶)、纸(植物纤维)、砚(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结合你的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笔墨纸砚都是以有机物为原料 B .文房四宝中只有砚的成分中存在无机物 C .纸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 D .笔、墨和纸的原料中都有属于蛋白质的物质 7.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
化学家将研究气体与固体(或液体)在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
对下列现象的研究不属于...表面化学范畴的是 A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C .氮气与氢气在铁作催化剂下化合D .氢氧燃料电池中铂电极上的反应8.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3(He 32),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l ,每百吨氦-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而地球上的氦主要是以氦-4(He 42) 存在,即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2。
运用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He 32和He 42的说法正确..的是A .He 42在一定条件下若转变为He 32,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变化B .He 32和He 42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C .He 32和He 42分别形成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D .He 32和He 42间的相互关系与金刚石和石墨间的相互关系相同9.水解反应是中学化学中较为典型的一类反应,关于水解反应的规律可表示为:A x B y +H 2O →A(OH)y +H x B ,据此判断下列反应(反应条件略)不符合该水解反应规律的是A .Al 2S 3+6H 2O= 2Al(OH)3↓+3H 2S ↑B .PBr 3+3H 2O=H 3PO 3+3HBrC .ICl + H 2O=HCl + HIOD .2Na 2O 2+2H 2O=4NaOH + O 2↑10.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计算机模拟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B .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 .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D .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水 热冰 11.“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甲和丙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可能相等C .丁物质一定是非金属单质D .配平后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均为21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 、Y 、Z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X的质量为8gC.物质Y与物质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6:9D.物质Z一定是化合物,物质Y可能是单质13.A、B均是不与水反应的物质,在T3℃时,将A、B两物质分别溶于100g水中,刚好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A、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曲线判断A和B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T3℃时,由A物质形成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最大B.降至T2℃时,由A、B两物质所形成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降至T1℃时,由B物质形成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D.由T3℃降至T1℃时,A、B两物质形成的溶液质量均不变14.已知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NO3)22CuO+4NO2↑+O2↑。
某同学将少量的Cu(NO3)2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所收集到气体中,木条复燃,迁移已有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判断NO2也支持燃烧B.不能判断NO2是否支持燃烧C.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的缘故D.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氮共同作用的结果15.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假设整个过程温度不变)。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原溶液质量分数为15%B.原溶液质量分数为25%C.该温度下KCl溶解度是50g D.该温度下KCl溶解度是25g16.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