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内重要实验专项练习(一)利用斜面进行的实验1.小宇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每次实验时,被拉的小车沿同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下面是小宇同学的实验时记录数据的表格,并记录了部分数据。
实验次数物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度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 5 0.1 1.6 0.52 5 0.15 2.2 0.5 0.75 1.1 68%3 5 0.2 2.7 0.5 1 1.35 74.1%4 5 0.25 3.1 0.5 1.25 1.55 81%⑴第(1)次实验时的有用功为 J,总功为,机械效率为。
⑵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①;②;⑶完成上面实验后,小宇又产生一个猜想:“如果把斜面做得光滑些,可以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请你先用所学知识,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
并简要说明理由。
⑷如果小宇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小车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应当控制哪些量不变?⑸小宇通过探究明白了大桥往往有较长引桥,其原因是。
2.利用斜面小丽同学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所示:⑴实验时,小丽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__________________。
⑵接着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由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_______________。
⑶在某次实验中,小丽由于疏忽没有做到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则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的惯性(填“相同”或“不同”)。
3.如图: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 A、h B、h C高处滚下(m A=m B<m C,h A=h C>h 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⑴实验中你通过观察知道动能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球的动能最大。
⑵在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可采用方法(具体做法),使得质量不同的小球刚到达水平面的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⑶在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两图来进行比较;并从图中对比能得出结论:。
(二)利用瓶中插一根细管进行的实验4.在小瓶里装上带颜色的水,配上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把细管封闭端加热,使橡皮管内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如图所示;将小瓶放入热水中,可观察到水柱(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若要使液柱的变化明显些,可采用的办法。
5.李亮同学用硬度适当的塑料瓶、橡皮塞、有刻度的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滴入红墨水的溶液自制的一个简易气压计(如图),用它来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①瓶中水面上方是空气,分析可知瓶内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
②李亮同学将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后,细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会(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说明了。
③为了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除了要塞紧橡皮塞外,还应该注意(只要说出一点)。
④若李亮在制作过程中选用了更细的玻璃管,其他条件不变时,液柱的变化(选:“能”或“不能”)明显。
6.小丽同学在一个密封的瓶内装满液体,并插入细管,她想用这个装置来检测人手握力的大小,则小丽可通过观察来得知握力的大小;瓶中插入细管的目的是为了。
(三)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的测量性实验7.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亮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⑴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线代替导线将下图乙的元件连接完整。
⑵调节滑片位置,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前两次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表(一)中所示,第3次两个电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①请把第3次的电表读数填在表(一)中;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使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是Ω;③对表(一)中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次序 1 2 3 次序 1 2 3 电压(V) 2.0 4.0 电阻(Ω) 5 10 15电流(A)0.1 0.2 电流(A) 1.2 0.6 0.4每次应 ,保持 不变,根据表(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
⑷小亮同学在做完实验后思考,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如果用一只合适的电灯来代替定值电阻,是不是可行?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8. 做伏安法测定电阻阻值的实验。
⑴实验原理是: 。
⑵小明根据右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对应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
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并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⑶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V ,则电路可能的故障是 。
⑷排除故障后,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上图所示,则电压表读数是 V ,电流表读数是 A ,被测电阻R x 的阻值是 Ω。
⑸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①写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太湖中学初三(2)班同学测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电功率实验。
⑴实验原理: 。
⑵在右图电路的圆圈内填入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并将对应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⑶小丽规范操作,但当闭合开关时却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却有示数,则可能的故障是 。
⑷当小丽和同学商议后排除了故障,正确测得3组实验数据:U 1=1.6V ,I 1=0.20A ;U 2= V ,I 2= A ;U 3=2.5V ,I 3=0.30A 。
U 2、I 2的示数如电表所示,请将示数正确读出并填在前面的横线上;请你在虚线框内为他设计一个表格,并把这些数据正确填写在设计的表格内...............。
⑸根据表格中数据,小丽所测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
⑹在实验中,另一组的小刚同学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则他在实验操作中的两个不当之处是:① ;② 。
⑺实验结束后,小刚同学将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了I-U 图象,如右图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一条直线,这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小刚很郁闷,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四)几个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重要探究实验及对弹簧的研究深化10.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⑴当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运动时,要让木块在水平表面上作 运动,这里运用了的原理;⑵通过比较 两图,可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通过比较 两图,可得出结论: 。
⑶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很多,因此研究此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 的方法。
在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这样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请举一例 。
⑷某次小明同学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先将长木板N 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 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甲,测力计的示数为F 1;然后再将N 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 沿N 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乙,F 。
请你判断以下关系式:① F ;② F ;③f 乙;(以上各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 以下是小丽和小宇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出现的情况:⑴在进行此实验时,他们应先将直杠杆的 支起,并调节杠杆使它在 位置静止,在这一位置静止的好处是 。
若杠杆被支起后,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⑵实验时,老师只有给每小组10个相同的钩码,当在杠杆的左端挂上如图位置的三只钩码时,则为使杠杆平衡,小丽应当的杠杆怎样挂钩码,请你帮小丽出两个主意:① ;② 。
⑶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的个数及位置,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个组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⑷当小宇同学弹簧测力计系在杠杆上并始终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当在左端如图位置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0.5N ),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N ,并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对应的力臂;小宇改变钩码及测力计的位置进行多组测量,结果小宇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宇高兴得将0 1 1 3 V 12 5 0 + 3 10.0 0. 2 A 3 0.4 1 0 + 0.3 R X R S M N 图(甲) M N 图(乙)这一新的发现告诉了小丽,小丽只是在小宇实验的操作略改变一下,结果小宇就惭愧地低下头。
如果你是小丽,你会怎么做,请把操作方法写下来。
12.小明想用如下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面积为1×10-3m2的吸盘紧压在光滑水平玻璃面上,用最大刻度值是10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然后计算大气压强。
若当时大气压强为1×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 N。
小明主要特点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
小明改进实验的器材后,发现测出的大气压值远小于真实值,其主要原因是。
13.小丽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但小丽想弹簧的伸长除了和拉力有关外,与弹簧的材料是否有弹簧甲拉力F/N 1 2 3 4 5 6 7 8 伸长量l/cm 2 4 6 8 10 12 14 16弹簧乙拉力F/N 1 2 3 4 6 8 10 12 伸长量l/cm 0.5 1 1.5 2弹簧丙拉力F/N 1 2 3 4 5 6 7 8 伸长量l/cm 3 6 9 10 10.3 10.5 10.7 10.8⑴该实验数据可得出弹簧甲所受拉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表达式。
(不需要你考虑单位的换算关系)若用文字表述应当是:。
⑵根据你的分析,将小丽忘记填上的数据估计一下,并把你估计的数据填入表格的空格中........。
(假定弹簧乙实验后恢复原来状态。
)⑶当用弹簧丙做实验时,发现当用4N及以上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规律发生了变化,帮小丽找找可能的原因是。
⑷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14.小明同学用一把最大测量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当调好测力计并正确称量了物体重力,数据如下列;当把量后一个所加的600g钩码去掉后,指针指在0.2N。
钩码的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600弹簧测力计示数G/N 1.0 2.0 3.0 4.0 5.0 已无刻度⑴小丽同学实验的错误之处是;⑵去掉错误部分,请你在右上图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图象;⑶去掉错误部分,你从这个探究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