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3.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实验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详见本实验附录A),数据记录仪。
三、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及其基本实验规律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
即刻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
光电子,由光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使电子逸出某种金属表
面所需的功称为该金属的逸出功。
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GD为光电管,它
是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管,管内有两个金属电极,K为光电管阴
极,A为光电管阳极;G为微电流计;V为电压表;R为滑线变
阻器。
单色光通过石英窗口照射到阴极上时,有光电子从阴极K
逸出,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向阳极A迁移
形成光电流,由微电流计G可以检测光电流的大小。
调节R可使A、K之间获得连续变化的电压AK
U,改变
AK
U,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a)、(b)所示。
图2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如下:
(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
AK
-I U关系如图2(a)所示。
从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有一
图1 光电效应实验示意图
实验原理(原理文字叙述和公式、原理图)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六.实验结果七.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等)八.思考题
五、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表一:I-UAK φ光阑=4mm L 距离=30cm
表二:IM-P 关系 UAK=20V 光阑孔径 2nm 4nm 8nm I ()A 1110-⨯ 138 561 2350 I ()A 1110-⨯ 32 128 604 I ()A 1110-⨯ 29 118 532 I ()A 1110-⨯ 26 113 597 I ()A 1110-⨯
7
32
167
由图可知,饱和光电流I 与光阑孔径在入射光波长不变时成正比例关系,而光强又与光阑面积成正比,从而验证了光电管的饱和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
表三:普朗克常数的测量 光阑孔径=4mm 入射波长(nm)
频率v 8214 截止电压Uc
普朗克常数h
截止电压Uc 与频率v 的图像
由上图可知,曲线斜率:15
10
00329.4-⨯-=b
所以普朗克常数为:S J e k h ⋅⨯=⨯⨯⨯=⋅=---341915
10405264.6106.110
00329.4
相对误差:%33.3%10010626176.610405264.610626176.634
34
34=⨯⨯⨯-⨯=
---η
五、数据处理
1、测坪曲线
G-M计数管坪曲线数据测量t=3s/次
U/v303315339.351363375387399411423435 N/个01949198220212152226024062802319436034102 N/(个/s)0650661674717753802908106512011301 U/v447459471483495
N/个49025253538571678127
N/(个/s)15861751179523982709
2.高斯分布
数据记录u=400V t=1s
32x33x34x35x36x37x38x39x40x41x42x43x n/(个
/s)
频数14751931434354404337 44x45x46x47x48x
n/(个
/s)
频数23191444
3.泊松分布
数据记录
012345678910 n/(个
/s)
频数54896639336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