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基础 PPT课件
2.4.2 信息财富
物质、能量、信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缺一 不可,而信息资源起着主导作用.
人类财富观:
古代农业社会—农业财富观、货币财富观。 工业社会—股票成为这一时期的财富代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信息资源成为财富的象征。
2.5 信息查询与利用的重要性
数字化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是终身学习的技能, 即具有较强的信息发现、吸收、创新能力。在信息时 代一个人生存的质量如何取决于其信息化程度与信息 素质能力的高低。在信息社会中,个人的信息获取能 力,会对个人的事业成功、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即个 人的生存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 有可能形成社会中信息富有和信息贫穷的对立的不平 等情形:一部分人因拥有知识及技巧而能在许多方面 处于有利地位,另一部分人则有可能陷入不利境地。
2.2.4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关系
★事物发生发出信息;
★信息经人脑加工变为知识
信息只有经过加工,上升为对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 认识,才构成知识。
★知识被记录形成文献;
★文献经传递、应用于理论与实践产生新的信息。
2.4信息社会和信息财富 2.4.1信息社会的特点:信息总量剧增,多媒体
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被广泛应用,成为信息 社会的重要表征,同时,信息渗入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角落,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 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代表着其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也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下一个世纪中存在 与发展的实力和地位,而国家的信息化需要大批 具有信息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3.信息检索方式
(1)根据信息的存储载体和检索技术手段的不同分类 手工检索:传统检索方法,是指手工翻检的方式,利用工具书 等各种印刷版适用于纸质印刷的 书刊文献。 例如:《计算机应用文摘》、《电子科技文摘》等。 计算机检索:使用的是检索系统。系统包括计算机设备、终端 、通信设施、数据库和检索、应用软件等。检索是针对数据 库进行的。即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从数据库中检索所需文献 信息。 例如:Dialog、Ei、IST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
第2章 信息检索基础
以知识经济为显著特 征的信息社会已经成为社 会发展的趋势。人类社会 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 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 我们怎样快速的查找 信息和有序的整理信息? 信息检索是最快的途径。
本章要点
● 解释信息的含义与特征 ● 论述信息的分类 ● 介绍信息检索的概念
● 阐述信息检索的原理
信息含义的广义和狭义之分(王立清): 广义的信息指自然界和一切人类活动所传达出来的信 号和消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 狭义的信息指经过搜集、记录、处理和存储的可供检 索的文献、数据和事实。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 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认识的结果,是我们检索的对象。
第2章 文献信息概论
2.1.2 信息的特点 1. 时效性(收、发、更新速度) 2. 可扩散性 (传递性、传播媒介、信息网络) 3. 可扩充性(信息的积极和扩充是无限的) 4. 可替代性(物质形态的转变) 5. 可共享性(不因分享而减少,便于共享) 社会进步赋予信息更丰富的内涵,信息的膨胀与 人们对其需求的激增,使信息成为当今社会生的一 大支柱,成为一种与能源、材料并存的重要资源。
2.2.2 知识的类型
知事(Know-what)关于事实的知识:如文秘速录专业在那些 行业就业? 知因(Know-why)关于科学原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知如(Know-how)关于做事的技巧和能力,如秘诀或窍门。 知谁(know-who)关于谁知道什么和谁如何做什么的信息。 检索知识( know-where ):它是一种如何在知识与信息的 海洋中寻觅、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知识。是一种获取知 识的方法。
2.6 信息检索概述
1.信息检索的概念 广义的信息检索: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 并根 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和技术。全称为“ 信息存储与检索”。 狭义的信息检索: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 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
2.信息检索的本质 是信息用户的需求和信息集合的比较与选择,即匹配(match)的 过程。用户根据检索需求,对一定的信息集合采用一定的 技术手段,根据一定的线索与准则找出相关的信息。
● 讨论信息检索系统 ● 梳理信息检索方法
2.1 信息概述 2.1.1 信息的定义: 申农: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从哲学的角度理解: 1)从本体论角度考虑,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2)从认识论层次出发,即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 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 客观事物的属性。 一般性说法:具有新的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情报, 以及语言、文字、图形等所揭示的内容。
2.2.3 文献
人类的信息、知识的存在形式基本上有三种:
1)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属于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东西; 2)存在于实物中,如古文物、样品、物品等,人们通过研究实 物获得某种知识; 3)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在 一定的载体上,如甲骨上、纸、胶片、光盘、磁盘等载体上 ,这就是文献。 文献记录和反映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及水平, 汇集着世世代代的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然界认识的结晶,记录 无数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反映着人类的文明程度,是 人类进步的重要基础。
第2章 文献信息概论
1.1.3 信息分类
依据信息的产生,可以分为社会信息 和自然信息
依据信息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自在 信息、自为信息和再生信息
2.2知识及其分类 2.2.1 知识的含义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 的概况和如实反映; 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 总和,是信息的一部分; 是人类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力量。 狭义理解:是一种有组织的经验、价值观、相关信息和洞 察力的结合,是关于事实与思想的陈述。简言之,知识是 经过人脑加工处理过的、系统化的信息,是有组织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