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013301494104 陈婷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的核心内涵,就是人的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康的。

心理健康有四个主要的标准。

第一,要有正常的智力活动。

第二,要具有情绪的协调能力。

第三,具有与社会良好适应的能力。

第四,具有对自己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

具体而言,心理健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

能够对当前发展中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不同层次的人当然反映也不一样。

心理健康一定要有好的智力条件。

另外需要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就是要有好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状态,跟周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就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要有社交的能力,如果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成功。

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

第一是平等原则,不管贵贱高低,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要受人尊敬,而且要尊敬人;第二是相容性原则,人跟人肯定不一样,只能求大同存小异。

每个人生活的过程不一样、习惯不同,所以大家都要互相容忍一些,同事之间更是如此;第三是互惠互利原则。

根据英国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平均有三个朋友的人比没有三个朋友的人要多活三到五年。

朋友很重要,但要有好的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要互惠;第四是守信原则。

守信从心理过程来讲就是保持一致性,使我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能有一个预测,有了好的预测,才能有好的行为。

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人遇到高兴的事或者不高兴的事,都不能够情绪表现过激。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我们要学会自我控制,该忍耐就要忍耐,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

要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

有些人遇到打击一下子就垮了,有些人能够在刺激中承受。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从来不受任何打击,大概很快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要学会自我减压事物有两个方面,在变化时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说有些激素的分泌对我们的身体有抑制作用,对生长系统、免疫系统、抵抗炎症的系统都会有消极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女人比男人活的时间长,到底怎么回事?有一种说法是男人容易激动,一激动身体里激素就会升高,而女人不容易激动,所以女性身体自我保健比较好,活的长。

激动完了之后要更快地恢复平静。

内部的改变集中在各个方面,比如说身体的各个系统,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乃至于免疫系统,都会向不利的方向变化,这些不利的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导致身体极大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伦敦的居民胃出血普遍增加,医生很奇怪,饮食并没有改变,后来发现因为纳粹德国飞机的空袭,造成人高度的应激状态(生活拮据、工作紧张、精神刺激等)导致胃出血。

应激就是人对外界的特殊因素进行反映的过程。

现在我们认识到,人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胃会出血,这是应激性的溃疡。

在诺曼底登陆时,盟军有很多士兵失去战斗能力,送到前线包扎所,后来发现有一半人都是好的,就是因为太紧张了失去了战斗能力。

人张罗事情太多,消化系统会出现问题,不仅仅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甚至是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都可能由应激而导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这些毛病都是医生开药治不好的,必须从应激源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一些很严重的癌症和艾滋病,也都和应激水平有关系。

现在发达国家的西医正在向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

中医一开始就是多维的模式,按照中医学的观点,任何情绪虽然是内部的情绪状态,但是都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变化,所以中医学非常强调心病心医,不能大喜大悲。

孔夫子提出人有三戒。

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色,因为年轻人的青春期就会有色,但这个时候对人生的把握不全面,如果陷进去就完了。

到壮年的时候,戒之在斗。

有统计表明,一个地区25岁到35岁的光棍汉多了一定不稳定,因为没有家庭没有事业,他的情绪也是抑郁状态,不稳定,很多闹事的都是在这个阶段。

到了老了,戒之在得。

老了,就是秋天了,是收获的季节,作为一个人,他也很自然地想我这辈子怎样?得了多少了?看周围的谁发财了?这一比,总有不平衡,心动了,就有行动。

“五九现象”,本来还有一年就可以安享退休的,最后被抓去坐牢了。

戒之在得啊!黄帝内经的论述,强调人要做到阴阳平和,凡事不要烦燥不安,处之泰然,没有什么可怕的。

科学地讲,健康的含义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因此,保持心理健康,营造良好心境是对健康防病括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后两个方面涉及的范围较广,量化的标准也较复杂。

如何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其一是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低常3个等级。

人们智力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操作力组成的,智力低下者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差。

其二是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情绪稳定与心理愉快是健康的重要标志。

情绪稳定、心理
愉快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喜怒无常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其三是具有较为坚强的意志。

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是意志坚强的重要标志。

自觉性是指人在行动时意志自主自觉,相反则是被迫盲从;果断性是指遇事当机立断,相反则是忧柔寡断;自制力是指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谈和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感情用事,相反则是任性和懦弱;坚韧性是指知难而上、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相反则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其四是人际关系。

正常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人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愉快和满足,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

如一个人不愿接触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其五是行为的谐调,心理健康的人,言谈举止谐调、有条不紊、落落大方;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做事常常反复无常、朝三暮四、自相矛盾、有头无尾,语言支离破碎,思想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

其六是反应适度,反应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给予的应答。

人的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

有些人反应过敏、对小事斤斤计较、对一句话乱猜疑,稍不加如意就发脾气;稍遇挫折,就无法容忍;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根据发上特征,国内外心理学家也就如何培养健康心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第一,性格开朗、目标明确。

无论在家、在单位或公共场所,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上要有意义、有目标、这样会使人情绪高昂、执着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加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长生活经验;面对一种情境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学会应付变化的外界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

第三,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遇事莫慌,致力于问题解决,不要被消极失败的念头缠绕,而要力求成功,热情和积极的总是与成功相伴;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把情绪、专注于目前的事业,富有成就感、荣誉感,这样你就会成为受人欢迎的人;要富有自尊与成就感,对自己的命运、思想、情感和行为有正确的估价,努力矫正消极行为与情绪。

对于怎样保持良好的心里健康没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总体来说,需要做到的是一下几个方面:11、多做体力运动,充足的体育运动会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得一个人的心境发生变化,可以忘记很多部愉快的事情。

2、精神转移,培养几种爱好或者是兴趣,让思想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些负面的台阶上。

3、摆脱心理压力、稳定情绪 4、保持
乐观、冷静的心态非常总要。

5、放松,有不愉快的事情要说出来,以免心理疲劳。

以上几点,只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几个大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里健康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毛主席说过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不要以为退下来很容易,退让是非常聪明的、具有崇高哲学的水平运动。

人都会有错的。

认识这一点很重要,要时时防着你可能错,可能失败。

因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有万一的,万一失手了,有1%还有回手的余地。

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任何一件事情,不要以为百分之百,一定要留有余地,如果事情坏了还有回旋的余地。

我们生活中经常是该躲的不躲,所以搞得恶性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