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实践》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党委宣传部
课程编号: 16000017b
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学时:总计1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4学时,考核2学时
学分:1.0学分
面向对象:全校本科专业
主要教学渠道:
1.《时事报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资料手册》(中宣部、教育部编辑)
2.《瞭望》、《中国新闻周刊》、《国际资料信息》、《环球时报》等时事报刊
3 . 《时事》DVD(教育部指定形势与政策课音像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4.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航标灯”思政网站
5. 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主要目的是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参观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专题片,要求学生主动关注国内外形势,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掌握真才实学。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1.观看专题片《时事》VCD:(4学时)
(1)“两会”精神及聚焦的热点。
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2)中央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3)国际形势的特点与热点问题。
(4)重大事件的纪实与分析
2.参观教育基地(2学时)
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考察
3.浏览校思政网站(2学时)
4.外请报告(4学时)
5.时事阅读、收听收看重大新闻(2学时)
6.考核(2学时)
(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明确社会责任,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组织观看《时事》DVD、浏览校思政“航标灯”网站、专题专题讨论、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专家、学者报告会、收听收看重大新闻等形式。
在校思政“航标灯”网站开辟形势与政策专栏,自编教材和教辅资料,定期订购形势教育音像资料等。
六.考核方式及考核方法
完成每一实践教学任务后每位学生要撰写观后感、社会实践报告、重大新闻体会、浏览校思政“航标灯”网页感受等,每篇不少于600字,共需完成5篇。
(制定人:邹颖审定人: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