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更深刻

《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更深刻

《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更深刻看不懂《大明王朝》的人,不要说自己懂人际,知权谋。

《大明王朝》的政治智慧比高超无比。

我已经看过四五次《大明王朝》,每一次看,都会有全新的收获,如果真的要研究这部剧,无论是外在的其艺术价值,还是内在的权谋智慧,都是难以用一篇两篇文章来总结的。

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杰作。

再来看《大明王朝》,每一集,每一幕,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和微表情,每一句话,甚至是走路的姿态,都可谓是处处玄妙,字字珠玑,然而最终的逻辑,却不是你拿个法典或者算盘就可以推演出来的。

人家直接就告诉你,有些体制,有些文化,有些历史,有些传统,有些政治,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就叫周而复始,兴衰不灭的BUG,你百姓没办法,百官没办法,清流没办法,奸佞没办法,皇帝也没办法。

《大明王朝》讲的是千年封建政治文化背景下,一群古人,在一个畸形变态的体制下,靠着最高的集体智慧以及明暗契约,试图在千疮百孔的体制面前力挽狂澜,最终都成为牺牲品的闹剧,极品悲剧。

《大明王朝》展示的是天界的神到人,再到人精的结果,讲的是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有《三国》、《水浒》、《红楼》、《雍正王朝》、《天下粮仓》、《走向共和》、《忠诚》、《尘埃落定》、《甄嬛传》、《威胁》、《鹿鼎记》等一系列非常优秀或者被脑残粉们定义为优秀的,反映政治权谋的艺术作品,而《大明王朝》堪称前无古人之极品,可以说从艺术上技术上,艺术外表和思想内在各方面吸收了前面所有优秀作品的一切精华。

在这里,不多分析《纸牌屋》,只是圈点一下《大明王朝》的精妙之处。

1. 剧情结构一开始就丢出来一个大麻烦——国库没钱了。

关于这大麻烦,还是有一系列铺垫的,先是太监打死忠良,然后是太监内部撕逼,然后是内阁大臣们撕逼,一撕就向观众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技能属性。

然后从紫禁城里面的阁老宰相,到千里之外的封疆大吏,从市舶司太监,到江浙商人,大家都故作淡定,一本正经地来合理化这个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宁愿自己牺牲,也要精心保护着幕后的罪魁祸首。

操劳了一辈子的阁老忙着打太极;肝火大的小阁老和狗头军师忙着出坑爹的馊主意;弱智团伙帮着蛮干;清流们忙着找茬;公公们忙着恪守忠孝;胡大爷忙着背黑锅;海刚峰忙着捅马蜂窝出风头;芸娘忙着哭,天才儿童沈老板忙着向生而死......这一个乱啊!不过这一套东西,放到哪一朝哪一代,说的都不是封建政治文化下中国人的那点事?这皇帝哪里是不懂事,其实他什么都懂,只是对待这个体制,面对这种腐朽不堪的制度下满朝的贪官污吏,也无能为力。

然后当你觉得世界一片黑暗的时候,当各种不正确的和皇帝老儿相处的打开方式都被各位大神们以身试法地排除完了以后,海大爷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可爱家伙出现了,他让你感觉到了磅礴大雨里的温暖和干燥,让你感觉到了寒冬冰封下的一团炽热的烈火,让你看到一片漆黑中的希望的亮光。

他用真正的向死而生的绝决,把幕后黑手驳得个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前半截走的是现实主义,后半截走的是浪漫主义。

前半截极尽控诉,讽刺,挖苦之能,告诉你现实之歪,后半截又给予人希望,三观之正。

2.1. 代表宫中的公公们:吕芳、杨金水、陈洪、冯保、黄锦这一组角色虽然不能代表最高权力,却是最接近于权力核心,便于揣摩圣意的,也是皇帝最信任的耳目和口舌 (在奇葩的嘉靖朝,圣意居然要揣测,太监们靠察言观色,朝臣们靠写青词......)有时候连这帮子忠心耿耿为皇帝办事的贴身服务员都要被皇帝玩弄和牺牲,所谓伴君如伴虎。

出演这些公公的演员,各个都来头不小,而且演技可谓是炉火纯青。

2.1.1.吕芳最聪明,能干,稳重,忠诚的秘书,作为伺候了皇帝多年的老奴,大管家,老祖宗,聪敏练达,深谙奇葩嘉靖的脾气和秉性,对上忠贞不二,对下宽厚仁慈。

这个人物身上埋着太多亮点——全局一开始,皇帝就在玩藏猫猫,最先出现的一个非常有气场的人物就是老祖宗,他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吩咐着下人,安排好宫里一件一件事,虽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吕芳却丝毫没有小人得志的跋扈和浮浅,而是表现出一个资深秘书的专业与老练,平和与端正。

接下来对冯保讲的“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的理论,更是一语道出了权力斗争中最重要,却最容易被欲壑难填的人们故意忽略的要领。

这个人物至始至终在贯彻着这套带有一些老庄色彩的人生哲学,为人处世外圆内方,不骄不燥,温润如玉,宽厚仁慈,最终让自己和自己的徒儿成功逃离权利斗争的血盆大口,看似大权旁落,实则全身而退,这无疑是权谋的最高境界。

作为话剧演员出生的徐光明老师把吕芳这个角色诠释得惟妙惟肖,每一个表情,动作,甚至是走路的姿势,都凸显了一个老管家对主子,对下人的责任和无奈。

吕公公可以算是悲剧人物,也可以算是喜剧人物,悲剧是入世的悲剧,喜剧是出世的大智慧的喜剧。

这一个忠心耿耿,成熟老练,稳重踏实的人物最后落得个大权旁落,落荒而逃,归隐田园,仿佛是个政治上的输家,败给了陈洪这些得势小人,这,总让人有些觉得憋屈,然而,这只是表面,实际上在封建权斗的残酷竞技场上,潮起潮落,没有赢家,没有永远,吕公公是唯一能够参透这一点,得以全身而退的,他可以做皇帝的保姆,以及整个宫里几万人的保姆,唯独不愿意打破底线去做鹰犬和爪牙,去成全不讲理的皇帝,或者换一种说法,吕公公知道集权制度下,面对从上到下贪腐成性的腐朽官僚体系,不但自己束手无策,连自己的老板也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最终选择不玩了。

吕公公的离去,是嘉靖的悲剧,是一个朝代的悲剧,却是他个人和杨金水的喜剧,这,实在令人玩味。

老祖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按理说任何人都应该喜欢浑身上下冒着正气的海大爷,但大概是因为我老了,偏偏最喜欢这个选择了从权力核心安全淡出到出世远走的吕公公。

对于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人来说,海瑞是浪漫主义神话,虽然值得学习,但按照他那样活,估计不但要连累全家老小,亲朋邻里,自己也难免死个无数回,而吕公公才是现实主义生存手册,教人看懂,看穿,看淡,拿得起,放得下。

世界已经够乱,生活已经够残酷,我们不需要梦和英雄,最实际的,莫过于身心自在。

2.1.2. 杨金水杨公公如果不是年少有为,聪明能干,就不可能深受皇帝和吕公公器重,被外放监督执行最重要的任务,然而这样一个油滑,老练的官场老油条,最后都不得不选择装疯,这是在封建集权的悲剧下他应得的结局。

第一次看《大明王朝》的时候,我真的以为杨公公疯了,王劲松老师的演技真不是盖的。

要不是看到后来吕公公点穿他那一幕的大逆转,我真的以为这爷是吃不了兜着走,被吓疯了。

现实中,如果他不选择疯,那么就只有惨死这一结局了。

一出戏中戏,演员的表演真的是绝了。

无论是办事能力还是对老板的忠诚,杨公公都算是独一无二,只可惜现实残酷,老板从一开始赏赐给他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和一语千金的权利,只可惜交给他的也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又不动脑筋地把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沈老板,沈老板只好瞒天过海坑老百姓。

本来历史上很多这样的BUG就以鱼肉百姓为解药不了了之了,偏偏不料背景是闭关锁国,国库空虚,主上奇葩,百僚贪墨,逼民为寇的嘉靖年,不逼则国穷,逼则民反,无疑是饮鸩止渴,这个大BUG,郑必昌,何茂才这两个猪脑子不清楚,沈老板,杨金水,老祖宗,嘉靖未必就不清楚,然而他们却各有各的麻木和无奈。

沈老板想的是,反正是你们让我干的,我不干跑不掉,干了,混得过去就混过去,混不过去嘛,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杨金水想的是,既然是阁老们在技术上定好了的,郑智上我又忠于老祖宗,皇帝,我能有什么错?老祖宗跟了嘉靖那么多年,深知他的秉性,所以面对这一死棋,最后以急流勇退的绝招保全了自己,还拯救了杨公公,每每看到这里,都觉得这里面的政治智慧,已经上升到了人生哲学的高度。

2.1.3.陈洪这个人物简直太典型了,中国官场上一抓一大把,因为自卑而自尊心极强,因为卑贱而心理扭曲,因为压抑而极其变态,对权力有近乎疯狂的欲望。

在剧中,一贯就是一副奸邪的样子,而上位抚印,巴结阁老,赏罚立威,那几出戏,简直是入木三分。

刘立伟老师是绝对的实力派,但凡他演过的角色,都给人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关中往事》里的兔儿岭六十三。

严嵩裕王、裕王妃、谭纶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赵贞吉海瑞、王用汲李时珍、齐大柱、海母、海妻县丞1、谋身与谋国本剧中的生存智慧集中体现为谋身与谋国的冲突。

(1)谋身不论是吕芳还是杨金水,都是在谋身,当谋身发挥到极致,即使失势,但也落得个安享晚年;——不聋,不哑,不做当家人。

让他们哭去吧。

(2)谋国胡宗宪、海瑞、徐高张是谋国,谋国有三重境界:保民顺圣,保民违圣,失民顺圣。

胡宗宪做的最好,既保境安民,也不违圣意,获得善终(仅限于剧中);海瑞做的最差,务虚不务实,自诩无欲无求,实际贪名。

——嘉靖:难道我大明朝只有你一人是忠臣贤臣良臣?海瑞:臣只是直臣。

徐高张做的居中,他们奉行的是能保民顺圣双赢最好,如果不行,则失民顺圣。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君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2、贪念贪婪是驱动人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感谢贪婪。

(1)嘉靖贪,他贪的紧握的权力与天下的财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嘉靖:“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2)胡宗宪贪,他要的最多,也得到的最多。

他想既对得起恩师,又对得起天子,还对得起百姓,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平日让你多读书却不愿,圣人的话是说,做事情不问能不能做成,但问应不应该!”(3)海瑞贪,他贪的是自己的理念得以贯彻,他贪的是自己的清名不能有一丝污染,他贪的是皇帝真正圣明无过,万世一系。

——世子:海瑞,你好大的胆子,竟敢骂皇上!海瑞微微一笑,我骂皇上是希望以后没人能再骂皇上。

3、智慧大明王朝,是一群聪明人在斗聪明人。

(1)嘉靖的智慧在于权力的制衡:裕王:大明朝谁是贤臣?嘉靖: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时用之,不贤黜之。

嘉靖: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

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

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用长江之水而废黄河,朕其可呼。

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何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

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

(2)胡宗宪的智慧在于目光深邃:胡宗宪:世间万事万物都只有一个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

胡宗宪: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做事的!胡宗宪:你知道朝廷的水有多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4、温情人是多面体,再心狠手辣之人也有温情的瞬间。

(1)主仆情当嘉靖决定不杀海瑞,让黄锦按着平常步行速度去送勾红的旨意时,嘉靖笑着说:远看风吹摆荷,近看病马歇蹄,你至于么?黄锦说:回主子万岁爷,我怕您看见心烦,我都还忍着呢!!嘉靖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