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第三讲 陶渊明与魏晋风度

大学语文:第三讲 陶渊明与魏晋风度


魏晋文人认识到人既然必有一死,在时间长河中,人 的一生是那么短暂,不如把握现在,追求高密度的生活。
药和酒能把人带到“身与物化、物我两冥”的逍遥境界。
散药和酒能使人废“形”获“神”,体“道”悟“本”。
因为他们更失去了对长寿的希冀,所以对现刻的生命就更觉得热恋宝贵, 放弃了祈求生命的长度,便不能不要求增加生命的密度。 ——王瑶
——《阮籍传》
玄学趣味
清谈——活得要有用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 往见之。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极, 可得复活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 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
张辽叔作《自然好学论》,嵇康持不同意见,便作《难 自然好学论》;时人有《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便作《难宅 无吉凶摄生论》,对方又作《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嵇康复 作《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学术气氛非常浓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为何誉为千古名句? “采菊东篱下”表面上看只是作者隐居生活中的一项内 容,实际上也是作者高尚情怀的写照,中国古人历来就有
以花喻人的传统,菊花是清雅高洁的象征,所以这一句要
从字面意思和隐含的意思两方面加以理解。 “悠然见南山”更是作者“心远”的形象画面,作者 所陶醉、所神往的是那远方的青山,而并非官场,并非人 事。
陶渊明· 魏晋风度
识史:魏晋风度 赏诗:陶渊明诗
一、魏晋风度
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风流自赏
历史现场: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 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一百余里的连夜跋涉,到了门口兴尽而返,这样的事情王子猷做 得出,东晋很多人都会做。他们不为情所迷,不为世俗所困扰, 不为礼法所制约,而以自然而然的心性来驱使真我之情,做到挥 洒自如。任诞放浪,不拘形骸,彰然形成中国历史上猎猎的“魏 晋风度”。
乡居生活之静暗示抱贫守志之心 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喜惧之心动展示心灵之澄静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 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 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 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从陶渊明开始,才把酒和诗连了起来。即使是阮籍—— “旨趣遥深,兴寄多端”的咏怀诗的作者,也还是酒是酒、诗 是诗,诗中并没有关于饮酒的境界和趣味的描写。但以酒大 量地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的,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王瑶《中古文人生活》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首句虽劈空而至,却乃人世常理。以极深感慨转入“百情”抛 远的饮酒体验,生发“形骸化”之感想却以“心在复何言”收结。 触发诗人感慨生死的具体情由,始终含而不露,却发人深省、余味 无穷。
“妙赏”——对于美的深切感觉 “妙赏”——日常生活审美化。
时代背景:
社会动荡,政乱频仍
曹丕代汉、司马氏代魏、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阮籍
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全者—— 《阮籍传》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太平广记》
魏晋是中国古代士人的自觉时期
玄学盛行,清谈日隆
司马氏借名教专权滥刑,依附于曹魏集团的人士往往以老 庄的崇尚“自然”的思想来对抗以六经为思想基础的“名教”, 从而导致玄学的兴起。 “玄”本义是黑色,作为《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观念, 有微妙深远、看不透的神秘意思。魏晋思想家奉《老子》、 《庄子》和《周易》为“三玄”,崇尚以老、庄学说为依据而 辨析名理的“玄谈”,因此其思想学说被称作玄学。
任诞放达
玄学趣味
饮酒服药
重生——首先要活着
魏晋文人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普遍关注着个人的生命形态 和人格本体。他们追求形体生命的永恒。他们吸收了庄子有 关养生的理论,结合道教的修炼、长生、登仙的理论和中医 的养生术,加以阐发,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养生理论。药与酒 成为魏晋文人的生活必需品。 寒食散:即五石散,五石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 石、石琉黄等。 服食这种药之后,由于药性猛烈,服食了这种药之后不能 静止下来休息,必须走路运动来散发药力,否则毒性攻心,引 发生命危险。因此,魏晋人服药后走路散发,名曰“行散”。
宗白华:“(他们)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尚自然
真性情
从整体来看,魏晋士人这个群体在逆境中锲而不舍、 执著追求乱世中一种更积极更有意义的人生,以及在追求 过程中表现出的那种任真自然、高标独立的行应值得后人 思考应抱之以“同情的态度”。
魏晋风度 风是风韵、风貌 度是气度、态度 风度的本质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内在品格的美学显现。 魏晋风度是在魏晋这个特定的时期形成的人物审美形态, 伴随魏晋玄学兴起并与玄学倡导的玄远精神相表里,是指魏晋 士人的个性气质、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等在言谈、举止、趣味、 习尚等日常生活中的外在表现。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 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足千古,
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
也还有“精卫衔微术,将以填沧海;刑天舞
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
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
“洞见”——不藉推理而言约旨远
“ 洞见” —— 也言彻悟,言出而有警语、灼见。此 “见”或非凭籍推理而得;所以表“见”之言,亦非 须长篇宏论,仅寥寥数句或几字而已。故有“言约旨 远”,或“词约旨远”之深邈。
连雨独饮
赤松子、王子乔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谁都知道他是第一个写田园情趣的人,可是,怕很少人明白,诗到他 手里,才是更广泛地将日常生活诗化。这句话似乎平凡得有点怪,诗当 然表现生活,可是,陶渊明以前的诗人就不甚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什么 地方没有诗呢?这句话是不错的,而它隐在幽深处,要诗人才会发觉它, 显现它,平常的生活成了诗,我们就感觉到它更丰富、更充实。渊明用 高尚、平实、真率的态度将生活呈现在诗里,青松、鸡,狗,黄昏的锄 头,一触到他笔底,便都染了高贵的灵性和情感。他就从日常琐细的生 活,鲜明地显露出自己的个性。 ——萧望卿《陶渊明批评》
名士风度:
他们畏惧早死,追求长生,服 药炼丹,饮酒任气,高谈老庄,双 修玄礼,既纵情享乐,又满怀哲意, 这就构成似乎是那么潇洒不群、那 么超然自得、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 魏晋风度;药酒、姿容,论道谈玄, 山水景色……成了衬托这种风度的 必要的衣袖和光环。
——李泽厚《美的历程》
饮酒服药 神仙容止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
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 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 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 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世说新语· 任诞》
修饰容貌,以“形”传“神
追求雅量,声色不动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 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 宇。 ——《世说新语》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 变,书亦如故。 ——《世说新语》
任诞放达
任真——活得要有个性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 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而去;喜 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日:“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 怪其失言。帝日:“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日:“禽 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 而还。
渊明在官场里混那几年,像一位“一生儿爱好是天 然”的千金小姐,强逼着去倚门卖笑。那种惭耻悲痛, 真是深刻入骨,一直到摆脱过后,才算得着精神上解放 了。 ——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高职。这边 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贷。陶渊明真个能不要, 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朱熹
构成真风流的四个条件 玄心:玄远之心 洞见:旨深言约
冯友兰《论风流》
妙赏:美的感悟
深情:情深意重
“玄心”——玄远之心性
“ 玄心” —— 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福祸成败及生死 存亡置之度外,超越自我而达到无我的人生境界。
饮酒(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远:一篇之骨。 真意:一篇之髓。 心若不远,则难得真意。
神仙容止
尚美——活得要有品味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 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新语》
王仲祖有好仪形,每览镜自照曰:“王文开那得生如馨 儿?”时人谓之达也。又酷贫,帽败,自以形美,乃及帽肆, 就帽妪戏,而得新帽。—— 《裴启语林》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 而返。 ——《世说新语》
—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 田园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 处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和隐居躬耕的 甘苦,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一览无余。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