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下)陶渊明
三、陶渊明的影响
• 1、中国隐逸文化的代表 • 隐逸情怀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历史上士大夫隐居的原因
• •
长期沉于下僚,愤而隐居。 长期沉于下僚,愤而隐居。 乱世中退隐自全,以保持名节。 乱世中退隐自全,以保持名节。 • 鄙视名利,不愿作官。 鄙视名利,不愿作官。 • 功成名就,晚年隐居。 功成名就,晚年隐居。 • 走“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
二、田园诗(《归园田居》 二、田园诗(《归园田居》)
• • • • • • • • •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武则天时,卢藏隐居在终南山中。其声名远播,被请进京都, 武则天时,卢藏隐居在终南山中。其声名远播,被请进京都, 先后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享尽荣华富贵。 先后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享尽荣华富贵。
• “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
王维
• 陈抟 • 马致远 《陈抟高卧》:“半生不识晓来 陈抟高卧》
霜,把五更打在老夫头上。笑他满朝朱 紫贵,怎知我一枕黑甜乡,揭起那翠巍 巍太华山光,这一幅绣帏帐。” 巍太华山光,这一幅绣帏帐。”
1、什么是魏晋风度
• “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的《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 • 魏晋风度是对魏晋名士的行为风尚、人格 魏晋风度是对魏晋名士的行为风尚、 美的总括。其外在特点可以概括为:颖悟、 美的总括。其外在特点可以概括为:颖悟、 旷达、真率。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旷达、真率。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用自己的言行、诗文、 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 艺术化,以此鄙弃世俗功名, 艺术化,以此鄙弃世俗功名,否定汉代儒 学的为人准则。 学的为人准则。 • 魏晋风度体现了名士对个人本性的自觉追 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求,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暧昧的回避,如孔子“未知生,焉知死。” 暧昧的回避,如孔子“未知生,焉知死。 • 虚幻的宗教化的审视,道家。 虚幻的宗教化的审视,道家。 • 殉道意志下进行诗意的观照,如屈原。 殉道意志下进行诗意的观照,如屈原。 • 以自然的态度面对,如陶渊明。 以自然的态度面对,如陶渊明。
陶渊明的生死观
《拟挽歌词》 拟挽歌词》 • 其一 •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 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 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後,谁知荣与辱。 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後,谁知荣与辱。 • 但恨在世时, 饮酒不得足。 但恨在世时, 饮酒不得足。
• 2、艺术特色 • 平淡自然 • (1) 思想内容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语言平易, 思想内容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语言平易, • • •
意境鲜明,耐人寻味。 意境鲜明,耐人寻味。 (2) 诗歌带有理趣,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景 诗歌带有理趣,对宇宙、 物、情感结合在一起,引向深沉的意境。 情感结合在一起,引向深沉的意境。 (3) 善于捕捉能表现自我、表现个性的景物来增加 善于捕捉能表现自我、 诗歌的内涵。 诗歌的内涵。 (4) 诗歌以五言、四言为主。
解读
• 俗韵、性本 俗韵、 • 尘网、丘山 尘网、 • 羁鸟、池鱼 羁鸟、 • 旧林、故渊 旧林、 • 守拙 • 尘杂、余闲 尘杂、 • 藩篱、自然 藩篱、
•归田之由 •归田之乐 •归田之感
• ( 真隐士田园生活的写照) 真隐士田园生活的写照 )
《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田园诗的特色
• 1、思想内容 • (1) 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 (2) 对自己的劳动生产的体验 • (3) 闲居交游、读书饮酒 闲居交游、
•
• 其二 •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
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 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三、陶渊明的影响
• 3、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 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 对自我劳作与田园生活场景的描绘。 对自我劳作与田园生活场景的描绘。 • 平淡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平淡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 富有理趣(宇宙、人生的思考) 富有理趣(宇宙、人生的思考)
•
• 其三 •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
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 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 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王维诗意
• 雪溪图
四、陶渊明《形影神》 四、陶渊明《形影神》
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
桃 花 源 的 社 会 理 想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陶渊明的影响
• 2、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 鄙视官场 • 傲视世俗
袁宏道(1568——1610) 袁宏道(1568——1610)
“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 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 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 沈广乘》 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沈广乘》 “在官一日,一日活地狱也。”《罗隐南》 在官一日,一日活地狱也。 罗隐南》 “畏路如畏虎,猜官如猜谜”。《出燕别大哥、 畏路如畏虎,猜官如猜谜” 出燕别大哥、 三哥》 三哥》 “乍脱宦网,如游鳞纵壑,倦鸟还山。”《朱 乍脱宦网,如游鳞纵壑,倦鸟还山。 司理》 司理》
魏晋风度(下)陶渊明 Nhomakorabea陶渊明
一、生平
• 1、29岁以前读书 29岁以前读书 • 2、29—41岁时官时隐 29—41岁时官时隐 • 3、41—63岁隐居 41—63岁隐居 • 《宋书·陶潜传》:郡遣督邮至县,吏曰: 宋书·陶潜传》 郡遣督邮至县,吏曰:
“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 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归去来》 赋《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