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GDP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计量分析

中国GDP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计量分析

中国GDP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的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3-083-01
摘要本文从分析我国gdp主要的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对2005年31个省的截面数据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发现目前出口对我国gdp 拉动作用最显著,这启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出口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gdp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 gdp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额居民消费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gdp一直保持在10%左右,2006年的增速创11年来新高,达到20.9407万亿元,增长了10.7%,而今年上半年的增幅更是达到了11.5%。

在这样高速的经济发展中,清楚认识gdp更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

清楚认识gdp的首要前提就是了解影响gdp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费,投资,产业结构,进出口,政府支出,人口规模,还是其它?通过研究这些关键因素的作用及其影响大小,能够促使我们更加科学、合理地来分析我国gdp的情况,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二、文献综述
在相关实证研究方面,孙跃飞在《试论gdp产出模型中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中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新的gdp产出的经济模型,以资本生产率、资本-产量比率、资本形成额、投资效果系数、储蓄余额、gdp增长为解释变量分析了各因
素对gdp增长的影响,并依据模型对1978~2002年各种因素变化影响gdp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中揭示了正确认识和评估模型中各种因素对于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政策建议。

王涛、王殿元在《影响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因素及对策》一文中,分别探讨制度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和统计因素等对财政收入分配特征的影响,并提出促进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的对策。

张金玲在《gdp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用1981~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说明了税收、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上期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对gdp 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经济意义。

在上述的研究中,多数是通过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我国gdp
的影响因素,而其中涉及的大多数时序数据都是非平稳的,因此在
做经济分析之前要进行一系列检验和处理,为了规避这些问题,本
文选用了截面数据来进行分析。

上述的研究多数都着重从总体角度分析我国gdp的影响因素,并未考虑地区间的差异情况。

三、模型设定与实证
1.模型变量选择分析
在分析我国gdp的影响因素时,我组将gdp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多方的信息和相关文献收集后,我们找出对我国gdp的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作为我们模型的解释变量,这3个指标分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总额、居民消费。

2.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为了分别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口总额和居民消费在中东部和西部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初步将回归模型设定为以下形式:
从未考虑地区差异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这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为1.21,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亿元,gdp平均增加近1.21亿元。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数据偏高。

同时根据近年来对固定资产投资去向上分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面向房地产行业,投资过于集中,在地区上也存在非常明显的投资差异。

四、政策建议
对于投资这一因素,平衡各地区投资差异较大的矛盾,引导投资转向西部欠发达地区;改革投资结构,通过政策力量调整投资在各行业内分布差异过大的状况。

通过改变西部地区粗放型的投资方式来转变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长远看来,片面依靠增加投资数量拉动短期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必将被集约化的区域发展模式所取代。

对于出口这个因素,其系数为10.624,说明出口每增加一亿
元,gdp平均增加近10.624亿元。

与其他西方国家的相比较高,表明目前我国出口对gdp的贡献程度相当高,这也是我国出口导向经济发展的结果。

这便启示我们在发展对外出口的过程当中,应当更加注重出口结构的合理化,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突出自主创新,追求国际分工中的最佳位置,同时科学调整相关税收政策。

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gdp实现持续、健康的增长。

在居民消费方面,它的系数约为1.28,说明居民消费每增加一亿,gdp平均增加1.28亿元。

根据我国的一些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是很高,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模型中看出来,消费对于gdp 的贡献程度的确不够理想,特别是在与出口因素相比较时,存在着
明显的差距。

居民消费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主要是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消费观念保守以及人民收入水平偏低有关。

参考文献:
[1]张金玲.gdp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 (11).
[2]徐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职大学报.2002(4).
[3]李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根源初探.西北大学.2002.7.
[4]贾娜,周一星.我国城市人均gdp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北京大学.200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