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曹洪生2012063145
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目录
一、报告主题 (3)
二、实习目的 (3)
三、实习时间 (3)
四、实习人员 (4)
五、实习路线 (4)
六、实习区域概况 (4)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二)云门镇紫色土
三)涞滩古镇文化景观
四)乡村聚落“空心化”调研
五)缙云山植被演替
七、总结评价 (7)
一、报告主题
—土地资源管理第一次野外实地考察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考察是培养我们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地理科研能力,巩固我们的书上知识。

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实习时间
6月1号:1.上午8点在兰花湖出发
2.上午考察观音峡地质构造
3.下午合川地区
4.在缙云山农家乐住宿
6月2号:1.上午考察缙云山植被
2.下午西南大学博物馆
3考察结束返校
四、实习人员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带队专业教师—王爱民,臧业君等。

土地资源管理一,二班全体同学。

本队组长:李爽
本队组员:曹洪生,陈钊,张程晨,邬普芬,黄晓宇
五、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考察地点主要有5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合川区云门镇紫色土,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村落,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六、实习区域概况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我们首先在嘉陵江边从车上停下来了,观看周围的群山及巍峨的岩石,特别的壮观,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些岩石的构造,教我们如何运用罗盘测量岩石的倾角,岩石的走向,以及嘉陵江的两岸的景观,江边构造,水的流向,还讲了观音峡的由来,观音峡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

嘉陵江也是要通过这里形成壮观的景象,江水比较波涛汹涌,与两岸的岩石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思考题—用地质思维分析峡谷的形成:观音峡属于背斜,夹在水土和北碚两个向斜中间。

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过,切岭成峡,遇谷成沱,分别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
和观音峡。

同时,老师还给我们介绍如何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识别岩层的向、倾向、倾角等要素。

岩石由紫色泥页岩、砂岩、石灰岩组成。

土壤主要以紫色土为主,但在山地为黄壤,还有一些地方有石灰岩土。

而其地貌,山前丘陵,背斜低山。

岸壁陡峭,伴多层溶洞;植被繁茂。

二)云门镇紫色土
当我们参观完观音峡之后就直接上车前往合川区的云门古镇,参观紫色土壤,这些土壤上面都长满了较茂密的植被。

思考题—母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母质是构成土壤的基本物质,也是土壤矿质养料的最初来源。

县境土壤母质,可分为沙、砂石、粘土等冲洪积物,砂岩、泥岩、砾岩、页岩岩组,硬质砂岩、泥岩、偶夹粉砂岩岩组,钙质页岩、偶夹泥质灰岩岩组,变质岩组,岩浆岩岩组,碳酸盐岩岩组。

而受出露岩层制约的成土母质
三)涞滩古镇文化景观
刚开始来到那里就被这古镇的一股强大的人文气息,人文文化所吸引。

涞滩古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占地0.25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上面悬崖峭壁,四座城门呈十字对称,寨墙全部都是半米多长的条石成。

思考题—古镇发展的兴衰与环境,历史之间的关系:涞滩古镇依崖筑城,民居宅院沿街巷一次排列,呈现出典型的山寨式场
镇风貌特色。

古镇内还保存着清代建筑文昌宫,宫内戏楼平台外栏木刻浮雕,艺术价值极高。

古庙建筑在涞滩古镇内较多,其中主庙二佛式最出名。

占据较好的自然风水地。

一个镇子只要依山傍水,环境就不会差,涞滩就是这样的地方。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民居错落有致,老街小巷古朴典雅,旅游业便成为了其主要的经济、市场发展中心,当然环境因素也不可小视,环境发展的好坏与古镇发展的兴衰相一致。

四)乡村聚落“空心化”调研
当我们来到一个乡村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去实地走访每个乡村聚落,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生活方式,以及村落的历史变迁,结果是很多都是因为他们的前辈都生活在这里,就长期定居在这里了,但是目前很多村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在家都只是剩的两个老人,或者有两个孙子的陪伴,在家上学,生活比较贫困,他们的父母外出。

思考题—空心村的最大危害以及如何恢复空心村的活力:阻碍了村庄的发展。

“空心村”多是农村老房子,地处村中心位置,要规划全村的道路、排污等公共设施,必须要经过村中心,中间位置卡住了,就影响了全局,所有建设都受到影响。

有的大片老房子里居住着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房子破旧,随时有倒塌的可能。

解决方法:实行宅基地统一管理制度,即新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旧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收回、统一规划、
统一改造、统一安排供地。

政府应大力支持推进农村集居化建设,积极引导居住在城镇周边的自然村或零星居住的村民离开布局分散的旧村庄,集中到规划区建房。

五)缙云山植被演替
缙云山是国家级的森林景区,来到这里就被茂密是丛林灌木所包围了,这里的树高大威武,清幽翠绿,数目和种类繁多。

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发育黄壤、红棕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有较多的古老、珍稀以及特有种类,包括松叶蕨、红豆杉、银杏、缙云黑桫椤和缙云线蕨等。

思考题—以缙云山植被演替为例,分析植被演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王老师的分析说,开始的时候山上较干旱,所以耐旱的刺杉,马尾松等树木先出现,但是由于他们非常需要强光照,几乎弱的光照不能生长,因此,有绝生的一词适合它,而有些不那么好强光照的树木,就可以慢慢的生长,长高长大,以至于后来几乎遮住了幼小的针叶树木所需的强光,最后慢慢的就被取代了,现在这些留下的都是一些比较高大的树木,老师说过几十年之后再次来到这里,这些树木就将完全被灌木取代。

七、总结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考察,,认识了很多的植物,对课本中学习的岩石、地质结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以及水文、地质地貌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
特征等也有了更深地了解,同时也学会了怎样用人文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历史文化古迹。

这次野外实习也对我们每个同学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自然环境和亲身实践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培养了我们的宏观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我们完善了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地理科学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