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院 别: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年 级: 2011级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王家录 职称:2014年 5 月 20 日目录1引言 (1)2前期准备 (1)3云台山区域概况 (2)4考察内容 (3)4.1云台山地质地貌 (3)4.1.1白云岩与石灰岩的区别 (3)4.1.2岩土体地貌 (4)4.1.3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5)4.2云台山气候 (6)4.3云台山水文 (6)4.4云台山植被 (7)4.4.1云台山植被的分布规律 (7)4.4.2云台山植被的种类 (8)4.4.3云台山植被的基本特征 (8)4.5云台山土壤 (10)4.5.1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 (11)4.5.2土壤的生产力 (11)4.5.3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12)4.5.4土壤的保护和改善 (12)5云台山申遗 (13)5.1云台山申遗的条件 (13)5.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5.2.1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 (14)5.2.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5)6结论与讨论 (15)6.1结论 (15)6.2建议 (16)参考文献 (17)成绩表学号姓名工作任务成绩201107074008 张良佳引言201107074024 龙启迪前期准备201107074030 郑杰云台山概况201107074034 张荣升云台山地质地貌201107074036 张达波云台山气候201107074043 徐玲云台山水文201107074044 徐国江云台山植被201107074047 韦月丹云台山土壤201107074053 施勰云台山申遗的条件201107074066 李昌群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07074081 吴秋芳结论和讨论1引言云台山综合地理实习是我们学习地理课本的延伸,是一次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感性的地理现象来了解大自然,了解世界。

我们这次的实习地点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北部,距县城区13公里。

云台山风景区是㵲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云台山、外营台、轿顶山及大田垴等群峰组成。

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主峰团仑岩海拔1066米,突起于群山之间,因山形“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

在云台山,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也鉴于施秉县云台山景区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具有其独特性,2013年,施秉县云台山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已获国务院批准,申报资料近日报世界遗产中心进行审核。

这次实践活动用了8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整个过程可以用“上山下山”“险峻”“艰辛”几个词来表达。

“上山下山”是指山体切割非常的大,爬到山顶得下到山脚,下完山脚又得爬到山顶。

“险峻”说明了云台山的坡度非常的大,很多地方接近90度。

从前面山体的险峻以及时间可以知道整个过程的艰辛,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神奇。

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云台山的艰辛、神奇。

2前期准备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了许多云台山的资料,对云台山的人文自然地理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了解到云台山以原始自然生态、天象奇观、奇峰丽水、佛教遗址、道教古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色。

面积47km2。

有云台山、排云关两大旅游片区,规划景点24处,山间珍稀等植物近400种,珍贵等动物近百种,被称为“植物宝盆、动物宝库”。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去实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一些仪器,如地质罗盘、地质锤等;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老师也讲解了我们在云台山的野外实习路线、获取数据与整理数据的方法技巧,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使第一次对云台山野外实习的我们对实习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3云台山区域概况此次考察的区域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的云台山,位于施秉县(施秉县,总面积1543.8平方千米,辖4镇4乡,2003年末总人口15.56万人)北部,距县城区13公里。

云台山为非常典型的寒武纪以来发育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是我们此次考察最重要的地方。

云台山风景区是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云台山、外营台、轿顶山及大田垴等群峰组成。

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主峰团仑岩海拔1066米,突起于群山之间,因山形“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

2013年,施秉县云台山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已获国务院批准,申报资料近日报世界遗产中心进行审核。

云台山以原始自然生态、天象奇观、奇峰丽水、佛教遗址、道教古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色。

面积47平方公里。

分为云台山、排云关两大旅游片区,规划景点24处,其中自然景观有:盘藤道、峰火台、笔架山、老虎背、宝石苑、刀背岭、滴水岩;人文景观诸如渡云桥、周公殿、俆公殿、一天花雨等。

山间珍稀等植物近400种,珍贵等动物近百种,被称为“植物宝盆、动物宝库”,是贵州东线探险寻幽的旅游宝地。

云台山之所以迷人,贵在“云”上。

夏季的早晨,登上云台山,游人可看到磅礴的云海奇观。

那云雾飘忽苍茫,忽快忽慢,忽浓忽淡,忽聚忽散,使云台山的奇山异石、巨木古藤时隐时现,如美女遮羞,又如仙妖显相,耐人寻味,朝阳出处,云蒸霞蔚,瞬息万变,仿佛海市蜃楼,远眺群山,有如一幅变幻不定的魔画。

图 1. 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游览示意图 郑杰绘制4考察内容4.1云台山地质地貌4.1.1白云岩与石灰岩的区别白云岩是贵州又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施秉云台山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于寒武纪时期。

它同石灰岩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为:白云岩是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

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

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滴稀盐酸(5%)极缓慢地微弱发泡或不发泡。

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且较石灰岩坚韧。

白云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及后生白云岩,后二者称交代白云岩或次生白云岩。

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高炉炼铁中作为熔剂,部分也用来提炼金属镁;在化学工业中用以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硫酸镁等。

此外还可做陶瓷、玻璃的配料和建筑石材。

在野外的鉴定实践中,纯灰岩溶蚀比较均匀,溶蚀面很平整光滑,很多地段形成弧形面,白云质灰岩的溶解面很不平整,局部地段白云石溶解速度小于方解石的速度,形成凹凸不平溶蚀面。

石灰岩一种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有粘土、粉砂等杂质。

呈灰或灰白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动,滴稀盐酸会剧烈起泡。

按成因可分为粒屑灰岩、生物岩、化学灰岩等。

由于石灰岩易溶蚀,所以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常形成石林,溶洞等优美风景区。

它是烧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冶炼钢铁的熔剂,制化肥、电石的原料,也广泛用于制糖、陶瓷、制碱、玻璃、印刷工业中。

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

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等。

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3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50%时,称为泥质岩。

白云石含量达25%~50%时,称为白云质灰岩。

4.1.2岩土体地貌施秉云台山的白云岩受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大断层影响,节理发育较为普遍。

岩石顺节理面崩塌,再经流水切割,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地貌,呈现不同的地质地理特征,主要有以下:波痕:非粘性沉积物在海浪、流水、风等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波状起伏的波痕。

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典型沉积物地质特征。

陡崖:云台山地出露的岩层属于寒武系高台组,灰、深灰色的细粒白云岩岩层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

喜马拉雅运动使得该地区间隙性的不均衡抬升,河流快速下切,河谷两侧发育大量的卸荷裂隙,岩石沿裂隙不断崩塌,从而形成陡崖。

钙华:又称为石灰华。

在石灰岩地区,富含碳酸钙溶液从裂隙渗出,或在流动过程中,压力减小、温度升高、流速增加、水增加、CO 2逸出,溶液过饱和,碳酸钙等物质沉积形成钙华。

笔架山台状峰丛:因其峰如笔架而得名。

在距今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这里曾是海洋,沉积形成了薄层细粒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后经地壳运动上升为陆地。

在15万年前至今,喜马拉雅运动是这里产生间歇性的不均衡抬升和水平挤压,平缓岩层形成垂直节理、裂隙、断层。

地表水沿裂隙空隙不断溶蚀、侵蚀,缝隙不断扩大,上部岩层受重力崩塌,从而就形成了形如笔架的台状峰丛。

刀砍状溶纹:它是识别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成因是由于地表水沿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解理溶蚀形成的细小溶蚀裂隙,常被称为“刀砍状”溶纹。

又因其形如老奶奶脸上的皱纹,俗称“太婆脸”。

“V ”型谷与箱型谷:喀斯特峡谷的形态成因可以看做是下切侵蚀、溶蚀、崩塌和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以下切作用为主导时,形成“V ”型谷,当以崩塌为主时形成箱形谷。

图 2. 波痕 张荣升摄云台山的岩土体地貌特征除了以上外,还有五指峰石柱群、裂点、叠层石、溶洞、河谷等典型的地组成体。

4.1.3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地貌形态的总称。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塌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形态类型属正地形的主要有峰林、峰丛、孤峰、喀斯特丘陵和石芽等。

负地形主要有落水洞、竖井、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喀斯特峡谷、溶沟等。

云台山的白云岩分布广布,地势起伏大,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地貌类型,山谷相间。

由于白云岩与CO 2溶蚀,形成了典型的溶洞,比如说钟鼓洞、迎山洞、白马洞、野牛洞等,野牛洞的 大小洞穴是水沿着可溶岩的裂隙不断溶蚀、侵蚀以及崩塌所形成的。

在地质作用和重力作用条件下,再加上外力的切割、侵蚀形成了山谷相间的地貌,呈现出孤峰、峰丛、峰林、峡谷等典型的地貌形态。

云台山山体内由于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多落水洞,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很多清澈的山泉从山谷流出,最典型的要算是舞阳河的上游杉木河,它是由很多的山间泉水汇集而成。

由于崎岖的山体造就了崎岖的地貌形态,山顶俯瞰,有断块的孤山,在山腰由于外力的作用,风力的侵蚀、岩石自身的溶蚀、富含碳酸钙溶液从裂隙渗出,或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压力减小、温度升高、流速增加、水增加、CO 2逸出,溶液过饱和,碳酸钙容易形成钙华、溶洞等。

在山体的切割过程中,有的由于强有力的下切作用形成“V ”型谷,由于重力导致崩塌而形成箱型谷。

图 3. 五指峰石柱群 张荣升摄 图 4. 山谷相间 张荣升摄总之,云台山是白云岩分布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地势起伏大,有的山体悬空而立,显得奇特,山谷地带由于溶蚀作用,多山泉,山腰的岩块多断层,钙华现象明显,山体内多溶洞,孤峰、峰林、峰丛典型,岭脊突出,各岩体山体相互组合形成了最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