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交流服务的。

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

通过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

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本身具有专业的英语知识外,还要
有钻研精神,能按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实施教学,在合理处理教材的
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些都是除学生之外的因素。

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在英语上的学习,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

从学习到运用,除了受到教师方法的影响外,学生本身各方面的情况也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分析了目前学生学习后不能灵活运用英语的原因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方法。

1.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1.1 依托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

谈到朗读,教师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读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对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培养:
1.1.1 跟录音机读
机里发出的是纯正的且极富有童趣的原版录音,起到了纠正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之效。

为了激发学生跟录音机读的兴趣,除
了单纯跟录音机读之外,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常让学生在读熟后,再以最好的状态录在磁带上,再挑出一些读的较好的录音,在早读时间里播放。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想知道是谁的声音,自然而然就听得非常认真。

而被播放录音的同学也会因此感到十分高兴。

没被播出的同学除了羡慕之外,也增添了下次好好朗读、录音的动力。

此时,教师再点拨播放录音的同学好在哪里,该怎样读可以更好。

这就为学生下次更好的朗读指明了方向,效果也较好。

1.1.2 师徒结队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弱点,相互帮助,是促进学生口语进步的一大对策。

师徒结对活动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不是说一定要要师傅教徒弟,徒弟掌握得好,他可以反过来指导师傅。

他们有问题及时举手,教师进行辅导。

1.1.3 培养领读小朋友,促进全面发展
,我从培养各班领读小朋友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选出英语成绩不错的学生,让其先一课课读给我听,读的流利准确了,让其作为领读小朋友,并且告诉他们自己朗读首先必须正确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回家多听多读,争做一位好老师。

在这样的鼓励下,领读小朋友几乎能做到每课熟读、读好,以便充实自己的英语,把正确的发音教给其他小朋友。

1.2 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
出,就要求学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
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流利表达的基础。

因此,我把背诵每周新教的英语课文作为每周的必备作业。

2.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为什么还是不能张口就说?因为大量
的背诵还只是输入。

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有效的对话,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

学英语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在陌生环境中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仍可
能是几个关键词,而不是整句话。

所以在实际生活的自由表达中,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

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

但从背诵到表演课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

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

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台阶。

3.解决不能灵活表达的问题
前面几个步骤的训练,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对话,
虽然受到文本的限制,但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启动,只是效果不是
很明显。

如果此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说英语,他们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会出现冷场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几个步骤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或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进行对话。

这些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所以学生的思维也是被动的,自然而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解决这种无话可说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学会提问
为基点,通过信息传递达到填补信息差而产生的。

在形式上可以是问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

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思想的参与。

因此,要引起交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问题。

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会提问,而是更习惯回答别人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现较多,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也就被定格在“你问我答”的形式中。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3.2 发挥想象,体验所学语言的多种运用场合
,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会为一项功能性语言去创设多种情景。

如果学生没有把思维发散开,只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去交流,永远都无法体会用语言自由交流所带来的快乐。

如果永远都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被动接受任务去表演,那么正如牵牛花,一但失去攀沿的墙壁就无法向上生长一样。

所以当学生学会一项功能性语言时,除了让学生在一定情景中表演外,还要让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合里也会说这些话,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用处。

只有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记忆深刻的,这种情况下的表演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3.3 联系实际,随时体验
设情景还是学生自己创设情景,只有当学生真正运用英语多次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自由对话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学生才会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记忆,才能做到真正的灵
活运用。

触的物品上常写有一些英语单词或短语,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4.结语
输入过程中,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而不是外在的语言形式上,并且在这个习得的过程中形成听和说的习惯。

我们应把交际语言的习得作为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手段,而非只是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目的。

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我们要区分开的,否则我们的教学整体上就会显得很不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