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指南
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 DILI
R 计算方法:ALT/正常值高值÷ALP/正常值 高值 R≥5为肝细胞损伤型 R≤2为胆汁淤积型 2≤R≤5为混合型
DILI的生物学标志物
理想的DILI生物标记物(BM)应有助于判断亚临 床DILI,提高已有DILI的诊断率,区分DILI的轻重 程度,鉴别适应性和渐进性DILI,以及帮助判断 DILI的预后等。但目前临床上仍以血清ALT、ALP 、TBIL以及INR作为判断DILI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 常用指标,缺乏DILI特异性。
DILI的规范诊断格式
完整的DILI诊断应包括病因、临床类型、病程、RUCAM 评分结果及严重程度分级。
(1)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损伤型,急性,RUCAM 9分( 极可能),严重程度3级。
(2)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型,慢性,RUCAM 7分(很 可能),严重程度2级。
鉴别诊断
DILI的临床诊断为排除性诊断,应结合用药史、临床特征 和生化学动态改变的特点、药物再刺激反应、其他肝损伤 病因的排除等进行综合分析。若仍不能明确诊断,可行肝 活检组织学检查。
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应用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药物时应注意 更密切的监测。在诊断DILI 时应十分慎重,需排除原有肝 病的发作或加重,以便作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对难以确诊DILI的病例,可参照结构性专家观点程序( SEOP)进一步分析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在AIH基础上发生的DILI、药物诱导的AIH和伴有自身免疫 特征的DILI(AI-DILI)常难以鉴别。除了详细的采集用药 史、分析自身免疫性抗体和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停药后 的反应,肝脏组织学仍为鉴别这三者的主要手段。
DILI的治疗
对任何类型的DILI,首要治疗措施是及时停用导致 肝损伤的药物。
为避免贸然停药可能导致原发疾病加重的风险, FDA药物临床试验中停药标准可供参考:
➢ (1)血清ALT或AST>8 ULN; ➢ (2)ALT或AST>5 ULN,持续2周; ➢ (3)ALT或AST>3 ULN,且TBIL>2 ULN或INR>1.5; ➢ (4)ALT或AST>3 ULN,伴疲劳及消化道症状等逐渐加
TCM-NM-HP-DS
目前统计资料显示由于TCM-NM引起DILI 占31%
面临问题 1.成分难以确定 2.缺乏严格监管
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HLA基因多态性 非遗传因素: 1.年龄 2.性别 3.妊娠 4.基础疾病:肝炎病毒、糖尿病 药物因素:药物间相互作用 环境因素:吸烟和饮酒
对DILI的耐受、适应与易感
何时进行肝脏活检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仍不能确诊,尤其AIH仍不能排 除时
停药后,生化指标仍持续上升或出现肝功能恶化 的其他迹象
停药1-3个月,生化指标未降至峰值的50%或更低 怀疑慢性DILI或伴其他CLD时 长期使用某些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的药物,如甲氨
蝶呤
DILI严重程度分级
0级:无肝损伤。患者对暴露药物可耐受,无肝毒性反应。 1级:轻度肝损伤。生化学检查仅有可恢复性的血清ALT和/或ALP升高
伴有胆汁淤积的DILI可试用熊去氧胆酸(UDCA)、腺苷 蛋氨(SAMe)及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妊娠合并药物 性胆汁淤积,可试用UDCA和/或SAMe,且应加强胎儿监 护。
CFDA批准异甘草酸镁可用于治疗各型DILI。肝细胞型和 混合型DILI也可试用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双环醇及多 烯磷脂酰胆碱等进行治疗。
对药物性ALF/SALF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等重症患者,可考虑 肝移植治疗。(Ⅰb)
DILI的预后
Hy’s法则对判断DILI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若在 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发现符合Hy’s法则的案例,应 高度重视相关药物的肝毒性问题。
DILI的预防、管理与展望
临床医师应熟悉TCM-NM-DS的药效及不良反应, 严格按照病情需要和药品说明书遣方用药,充分 注意药物的配伍原则和配伍禁忌。应加强对公众 的健康教育,促使改变“TCM-NM-DS安全无毒” 的错误观念,警惕民间偏方、验方及有毒植物等 的肝毒性。
➢ 没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患者出现AT和TBL升高,例如甲型 、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或急性肝病,或者其他导 致肝损伤药物。
Scores
excluded (score < = 0) unlikely (1 ~2) possible (3 ~5) probable(6 ~8) highly probable ( > 8).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解读
2014全球首个关于DILI的临床指南颁布
2015中国首部DILI临床诊治指南颁布
背景
药品种类繁多 人口基数庞大 中草药保健品随意使用 公众及医务人员认知不足 缺乏规范符合中国国情的DILI指南
引起DILI药物
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 抗肿瘤药物 中草药及营养保健品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代谢性疾病用药 非甾体类消炎药 激素类药物 生物制剂
重,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
DILI的治疗
特异质型DILI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成人药物性 ALF/SALF早期,可选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Ⅰa )视病情可按50~150 mg/(kg.d)给药。对于儿童药物性 ALF/SALF,暂不推荐应用NAC。(Ⅱc)。
伴有自身免疫特征的DILI多对糖皮质激素应答良好,且在 停用药物后不易复发,这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本质区别。
实践证明,RUCAM仍是当前最好的DILI诊断工具
Hy’s 法则
➢ 与对照药物或安慰剂比较,该药物更容易导致患者血清 ALT或AST出现较正常值3倍或3倍以上的升高;
➢ 在临床试验中,在出现转氨酶升(aminotransferase,AT ),通常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的同时,少数患者会出现血 清TBL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而此前患者没有胆汁淤积的表 现(ALP上升);
LiverTox网站和HepaTox网站等网络互动平台的 建立、发展、完善和应用有助于医药专业人员和 公众对DILI的认知,在临床实践和科研中可充分加 以运用。
性以及特异性,现多数沿用至今。
1997年Maria方案
2004年,日本肝病学者提出了新方案,在RUCAM评分系统 基础上增加药物淋巴胆学组。
2009 结构性专家诊断程序(SEOP)
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特异质性药物诱导性肝 损伤(idiosyncratic DILI, IDILI)的诊断和处理。
近年陆续报告多种新的细胞损伤相关BM,其价值 尚需在各种DILI和其他原因肝损伤中进行广泛验证 。
诊断策略
1978年Hy’s 法则及不断更新的优化方案。
1978年日本“肝和药物”研究会诊断标准。
20世纪90年代早期,
Danan方案及在此基础上改良的
RUCAM评分系统,由于此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重复
,剂量越高越易导致肝损伤,潜伏期短,个体差 异不显著。 APAP 是引起固有型DILI的典型代表。
特异质型DILI具有不可预测性,临床不常见,个
体差异显著,与药物剂量的关系相对不大,动物 实验难以复制,临床表现多样化。
急性DILI和慢性DILI
急性DILI占绝大多数。据估计,约5.7%~20%的急 性DILI可发展为慢性DILI,慢性DILI约占所有DILI的 13.6%。另有研究显示,急性DILI发病3个月后约 42%的患者仍存在肝脏生化指标异常,随访1年约 17%的患者仍存在肝生化指标异常。胆汁淤积型DILI 相对易于进展为慢性。 目前多采用2010年美国DILIN提出的慢性DILI定义 ,是指DILI发生6个月后,血清ALT、AST、ALP及胆 红素仍持续异常,或存在门静脉高压或慢性肝损害 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证据 。
,同时TBIL<2.5 mg/dl且INR<1.5。多数患者可适应。可有或无乏力 、虚弱、恶心、厌食、右上腹痛、黄疸、瘙痒、皮疹或体重减轻等症 状。 2级 : 中度肝损伤。肝功能减退,血清ALT和/或ALP升高,且 TBIL≥2.5 mg/dl,或虽无TBIL升高但INR≥1.5。 3级:重度肝损伤。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血清ALT和 /或ALP升高,且TBIL≥2.5 mg/dl或INR≥1.5。 4级:急性肝衰竭。血清ALT和/或ALP水平升高,且TBIL≥10 mg/dl, 同时至少出现:(1)肝功能失代偿,腹水或肝性脑病,INR≥1.5;和 /或(2)与DILI相关的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5级:致命。因DILI而死亡或需接受肝移植。
耐受 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未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
证据。
适应 是指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
据,但继续用药生化学指标恢复正常。
易感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甚至停药后出现DILI,
且不能呈现适应性缓解。
DILI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固有型DILI(intrinsic DILI)和特异质型DILI:
固有型DILI具有可预测性,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