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通畅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 . 有人将隋朝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

这条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3 . 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A.经济的繁荣B.开放的对外政策C.对外交通的发达D.开明的民族政策4 . 仔细观察下图,假如你是一位隋朝的读书人,从苏州出发,沿大运河赴洛阳会见友人,一定会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A.永济渠B.通惠河C.通济渠D.广通渠5 . 下列4幅北宋与西夏、辽并立的位置示意图中,哪一幅是正确的?()A.B.C.D.6 .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A.天津杭州B.北京扬州C.北京杭州D.天津扬州7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上述诗句真实地反映了A.隋朝的疆域辽阔B.唐朝民族关系和睦C.唐朝对外交流广泛D.唐朝盛世辉煌景象8 . 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加强思想统治C.完善科举制度,扩充国学的规模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 . 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了改朝换代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D.消灭了大批地主阶级10 . 诗歌有时承载着历史信息,下列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歌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的杭州十分繁华B.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甘于偏安的不满C.诗中的汴州应指东京D.该诗应创作于北宋时期11 . 南宋时期,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广州十三行12 .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中的大宋皇帝应是A.宋太祖B.宋真宗C.宋钦宗D.宋高宗13 . 某学者认为:“两宋百二十年中。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

“下列史实中。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民族政权并立,战争频繁②商业贸易繁荣③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④削弱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④14 . 某班将举行一次关于“东汉名人”的探究活动。

下列哪一人物不能入选()A.蔡伦B.张仲景C.华佗D.司马迁15 . 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该制度在隋朝时期的作用不包括()A.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B.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C.推动了教育的发展D.削弱了皇帝的权力16 .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衰微,地方上出现了()A.藩镇割据B.节度使C.刺史D.诸侯王17 . 如图中的路线示意的是A.张骞通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18 .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绍兴和议”、“岳飞抗金”、“元朝统一”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B.国家的统一C.对外开放的时代D.中华大家庭的友好关系19 . 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出现在北宋的A.广州郊外B.洛阳郊外C.东京郊外D.苏州郊外20 .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此盟约是A.宋夏和约B.宋金盟约C.辽与南宋和约D.澶渊之盟21 .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③“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④“一代天骄威永在,无穷碧落月长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③②D.②①③22 .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

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

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23 . 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

它的建立者是A.耶律阿保机B.元昊C.铁木真D.阿骨打24 . 宋代著名的瓷业中心是()A.成都B.越州C.青州D.景德镇25 . 下列有关隋唐艺术的发展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A.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B.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C.“画圣”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D.隋唐时期的音乐和舞蹈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26 . 唐太宗吸取了隋完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状况,史称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光武中兴27 . 1141年,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步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得益于A.北宋与辽议和B.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C.南宋与金订立和约D.北宋亡,南宋立28 . 评书“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

”讲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的故事。

故事中“黄袍加身”的主角赵匡胤就是后来的A.宋真宗B.宋太祖C.宋太宗D.辽太祖29 . 图中是唐朝的一种耕作农具,它的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巧,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它是A.筒车B.曲辕犁C.翻车D.骨耜30 . 在“梦回唐朝,引领时尚”的主题活动中,下列提纲中不正确的是()A.饮茶习俗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B.长安人流行穿胡服C.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D.椎髻赭面,嘴唇涂黑视为落后习俗的表现二、综合题31 . 隋唐以来,经济进步明显,科技发展迅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的各种史料反映了宋代哪些经济信息?(不少于3条)材料二(2)指出材料二中人口变化的趋势。

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简要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中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上述材料中的“大帝国”是指哪国?“人为地隔绝于世”是指该国推行的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32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3)材料三中,被这位皇帝比喻为“明得失”的一面镜子的人臣是谁?(4)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三、辨析题3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从董仲舒请,罢黜百家,只立五经博士,为博士设立弟子员。

额定五十人,一岁辄课,能通一经以上,得补吏。

高第可以为郎中。

自此渐渐有文学入仕一正途,士人政府由此造成。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励学篇》材料三:朱棣敕令纂修《四书大全》、《五经大全》,颁行天下,以此作为士子习业的经典著作、…明统治者还在科举考试中发明了“八股”之法。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圆文化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都提到的“五经”是哪一学派的经典著作?材料一中董仲舒之所请,对于后世有何重大影响?(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宋朝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来引导“重视读书”的社会风气?(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在科举考试方面采取的什么举措?如何评价这一举措的作用?(4)从上述材料看,学习“五经”对于历代“士子”而言有何共同作用?古代统治者倡导学习“五经”的共同意图是什么?四、论述题34 .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唐朝缔结友谊桥梁)材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 335卷,约1300多万字。

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

(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当代再创和谐外交)材料四2016年8月24日,出席第八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的中国外长表示,希望三国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加强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以及彼此关系的改善做出努力。

(4)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联系材料四,你认为中日双方应如何做才能让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三、辨析题1、四、论述题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