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柱和椎管内常见疾病检查方法和影像诊断

脊柱和椎管内常见疾病检查方法和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硬膜外疤痕:有手术史,疤痕位于硬膜囊与手术部位之间, 其CT值往往低于椎间盘,疤痕组织增强比椎间盘明显。MRI 上疤痕呈长T:中长T: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椎管内硬膜外肿瘤:如神经纤维瘤等,可形成类似椎间盘突 出样的肿块。其密度低于椎间盘,强化较为明显。且合并有 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质破坏,椎间孔扩大。
正常腰椎横断位MR T1WI、T2WI表现
异常MRI (脊椎)
部位
◦ 脊椎 ◦ 椎管内病变 ◦ 椎间盘病变

❖病变性质 • 炎症 • 肿瘤 • 外伤 • 退变 • 血管性病变
椎管X线造影正、侧位示正常胸段脊髓蛛网膜下腔的形态
一、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degeneradve steoanhropathy of spine)
Schmor结节,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
影像表现(MR表现)
➢椎间盘突出时,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及侧后方突出。 ➢信号强度依髓核变性程度而异,一般呈等T1中长T2信号, ➢突出的髓核与未突出部分间有一“窄颈”相连。 ➢髓核突出部分与髓核未突出部分分离,突出髓核游离于椎体后方。 ➢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与突出的髓核相对应, ➢受压节段脊髓水肿或缺血表现为等或长T长T2异常信号。 ➢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在椎间盘后缘与硬膜囊之间可见条状或弧形高信号影。 ➢对椎间盘钙化显示不敏感。
变及小关节半脱位 ➢韧带长期受力增加,导致韧带纤维增生、钙化或骨化 ➢出现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狭窄和椎体的假性滑脱
影像检查技术要点
➢X线检查常规选择脊椎正侧位、双斜位,有时加摄功能位(前屈后伸 位)主要了解椎体骨增生、椎间隙改变、椎小关节、钩突关节(颈椎) 及椎间孔的变化。
➢CT检查显示椎间盘的变性、韧带肥厚或骨化、椎管和椎间孔以及 侧隐窝受压的情况。
脊柱和椎管内常见疾病检查方法和 影像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X线平片 CT MRI 脊髓造影
正常X线表现(脊柱平片)
正位 侧位 斜位
异常X线表现 (脊椎)
曲度变化 破坏
◦ 边缘增生硬化 良性病变,脊柱结核 ◦ 边缘无硬化 恶性病变,转移瘤 骨质增生 形态变化:侧弯或后突畸形、骨性强直、椎管 和椎间孔扩大、椎体楔变 椎间隙变化:增宽、狭窄
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如感觉过敏、迟钝 颈椎或腰部疼痛 四肢无力,举肩不能或间歇性跛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局部压痛
影像检查技术要点
X线平片对椎间盘突出仅有提示作用 CT和MR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影像表现(X线平片表现)
X线平片无特异性。下列征象可提示存在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 ①椎间隙不均性狭窄,或前窄后宽。 ②椎体后下缘骨增生后翘或出现游离骨块。 ③脊柱生理曲度消失或侧弯。
正常CT表现(脊椎)
➢正常腰椎软组织窗CT表现 ➢正常腰椎骨窗CT表现 ➢重建显示SSD及冠、矢状位骨骼情况
异常CT表现(脊椎)
椎体及附件:骨破坏、骨折、脱位 椎管
◦ 扩大:占位 ◦ 狭窄:骨性、纤维性
椎间盘:膨出、脱出、髓核游离 脊髓
正常腰椎矢状面T1WI及T2WIMRI表现
正常颈椎MRI T1WI、T2WI矢状面表现
➢椎间盘炎:表现为相邻椎体骨质破坏、增生硬化,椎旁软组 织肿胀。MRI显示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影。
三、椎管狭窄症(spinalstenosis)
椎管狭窄症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软 骨和软组织的异常导致椎管的有效容积减 少或椎间孔狭窄而表现出的脊髓、神经根 或血管受压迫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MRI检查在矢状面观察椎间盘及椎体终板变性非常敏感。可以直观 地了解椎管内硬膜囊和椎间孔脂肪受压的程度及范围。
影像表现(X线平片检查)
曲度变直 椎缘硬化 骨赘形成 椎间隙变窄 椎小关节病 椎体不稳
影像表现(CT检查)
➢椎间盘均匀地向四周膨出,其后缘正中仍保持前凹状态 ➢椎间孔内的脂肪及硬膜囊的前缘有受压现象 ➢纤维环及髓核内可见钙化 ➢黄韧带增厚位于椎板内侧,呈高密度影使侧隐窝变窄 ➢后纵韧带的增厚或骨化位于椎体后缘或椎管前壁,呈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 ➢椎小关节面的硬化、囊变、骨赘形成和关节间隙狭窄
影像表现(CT表现)
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各种征象,主要包括: ①椎体后缘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边缘光滑,形态各异。 ②突出的髓核碎片多位于硬膜外,呈游离状态,密度高于硬膜囊。 ③突出的椎间盘钙化,钙化程度不等。 ④硬膜外脂肪受压,移位或消失。 ⑤硬脊膜囊前缘受压移位,严重者脊髓受压,局部椎管狭窄。 ⑥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可使侧隐窝前后径变窄,压迫神经根并使之后移位。 ⑦髓核穿过椎体终板突向椎体,在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窝状压迹,称为
二 、椎间盘突出(discherniation)
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 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 和脊髓所产生的一种病理状态。
病理与临床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及软骨终板三部分构成 ➢因年龄及慢性损伤等因素,髓核脱水、变性,纤维环及韧带退变 ➢外伤引起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纤维环易撕裂,髓核向外突出 ➢以向后外方突出最为常见 ➢ 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和周围软组织,产生症状
病理与临床
椎管狭窄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类
先天性者见于软骨发育不全、粘多糖病及特发性因素引起的骨性椎管狭窄。 后天性椎管狭窄可因退行性病变、外伤、椎体滑脱、手术后、炎症、肿瘤、韧带骨化
➢生理性老化 ➢慢性劳损 ➢致脊椎关节及椎间盘的退化和损伤
病理与临床
➢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始于椎间盘、椎小关节软骨及韧带的退化变性 ➢椎间盘纤维环增厚失去弹性并向周围膨出 ➢髓核脱水固缩变性 ➢椎间盘退变引起椎小关节韧带松弛、关节囊充血、滑膜增厚 ➢椎小关节软骨磨损坏死,关节软骨下骨增生硬化或出现关节面下的囊
影像表现(MR检查)
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变性显示为T2WI等低信号,正常的层样结构消失。 膨出的椎间盘纤维环呈低信号,对硬膜囊及椎间孔内的脂肪产生压迫。 髓核变性在T2WI上呈低信号。 椎体终板破裂,肉芽组织侵入,椎体内出现长Tl和长T2信号。 椎体终板骨增生硬化,呈长T1和短T2信号。 椎体终板下骨髓内脂肪沉积增多呈短T1和中等T2信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