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8分)(一)默写(12分)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2、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观沧海》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5、《次北固上下》中,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积累与运用(6分,每题2分)6、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拼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朗润淅xī淅沥沥澄清静谧mìB、酝yùn酿咄咄逼人绽dìng开着落C、抖擞sǒu恍然大悟应合hè侍弄D、贮蓄翻来覆去莅临感概kǎi7、以下对于鲁迅《朝花夕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花夕拾》原来集名是《故事新编》,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B、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

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C、《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写出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动因。

D、《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写出了阿长的纯朴善良以及愚昧。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春》和《济南的冬天》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和朱自清,他们都是现代作家。

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

二、文言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9—10题。

(4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这首曲中“___________”一词明确呼应标题中的“秋”。

(2分)10、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全曲无一“秋”字,但是多种景物并置,描绘出一幅凄凉的图景。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春天优美的景致。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中四则,完成11—13题。

(8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11、文中子曰的“子”是指___________(人名),世人尊称其为“_________”。

(2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以上四则选取一则分析其强调的是:第()则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

(4分)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罢:通“疲”,文中指停止。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期()(2)乃往,身自罢之乃()15、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分)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个入身(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18题。

(10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⑶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⑷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⑸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⑹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⑺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

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⑻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⑼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⑽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⑾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⑿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

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⒀“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⒁“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⒂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⒃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鲁迅九月十八日16、看拼音写汉字:(1分)确záo:_________17、请分析第9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18、选文中第4段的内容是属于记叙顺序中的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9、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2段中划线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16分)蚕儿①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②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

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③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④“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

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⑤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⑥“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

”我生生地回答。

⑦“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

”我也不怕了。

⑧“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栓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⑨他高兴了,笑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⑩“给墨盒儿做垫子。

”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⑾“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⑿“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⒀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

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⒁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