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单元备课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单元备课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备课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最后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应用,测量一个导体的电阻的方法及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章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探究怎样测量一个导体的电阻。

探究活动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现象和实验来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

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两次探究活动中,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是《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另外的探究活动《标准》中没做任何要求,它是以知识为载体,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究。

本章建议增加一个课外探究:画出在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本章共有四个自然节,内容分别为: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首先探究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应用创造学的组合原理引入欧姆定律,并进行了简单应用及探究电阻的串、并联关系。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是欧姆定律的一种应用。

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为选学内容,主要是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联、并联电路中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其设计是本节的难点。

因为初中物理不从理论上解释欧姆定律,所以欧姆定律的建立完全领依赖实验的结果。

同时,欧姆定律的实验研究在本章中是作为物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典型范例出现的。

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因此是初中电学的重点知识。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分析和研究各种电路的关键。

着重介绍了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再通过实验来研究。

本节从开头引入课题后,就提出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学时应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

一是教师是要引导学生懂得欧姆定律的研究是在如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中,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量(如I),然后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的关系。

研究时,要假定除这两个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不变,然后将这些单一的关系综合起来。

应该在常用方法的传授过程中,先将研究的思路和方案确定,然后再进行电路图的设计、
电学器材的选择等内容的教学。

二是教师要熟悉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以便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并逐步提高要求,加强训练,例如,九年级课本中研究压强的大小和研究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本书第六章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待都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

本章之后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怎样计量功的多少,研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待,实际上也都是这种基本研究方法的应用事例,教学中应提示学生用这种研究方法去获得新知识。

研究方法和步骤确定以后,实验电路不宜直接给出,而应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自己设计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并指导学生进行实物接线。

接线时,要强调电路图和实物图一一对应。

进行具体操作时,最好选用0 —50Ω的滑动变阻器。

开始时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电压值最好取整数,并成整数倍增加。

在保持电压不变时,电阻值变化应成倍数地增加,但由于存在变阻器自身电阻和电源内电阻,需将阻值调大一些。

进行定量实验前,也可先作些定性研究。

取得数据后,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数据。

分析时,也可由学生自行研究。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

通过多媒体及时展示学生讨论、设计的方案,使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扩大每个学生的知识面。

设计实验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设计,以便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本实验要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至少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池的个数,二是利用滑动变阻器,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

进行实验时,可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非一定要统一要求。

在分析表格数据得结论时,应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完整,不规范没关系,可在充分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继续找学生补充,最后总结出规范的结论,得出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

本节教材的探究过程,是从两个量相乘或相除是否等于第三个量出发设计的,从所测数据间的关系能够比较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总结出: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两端电压成正比的结论。

第二次实验时,换的电阻让其成倍数增加,电阻两端的电压调至与第一次相同,然后分析表一、二就可得出:电压一定,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为欧姆定律的得出做好铺垫。

同时今年教材增加了U-I关系图象,让学生学会运用图象进行分析,但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因从坐标轴的建立与划分入手,使学生理解U-I 关系图象。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在课本中独立成章,体现了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从初中电学教材的前后联系来看,这一章处于核心位置,前面的两章,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必要准备。

本章知识则使前两章涉及的知识得到“聚焦”,在能力要求上也上了新的层次。

而后面一章的“电功率”是本章的引伸和扩展。

电功与电能的有关计算、家庭电路的计算等都要以欧姆定律为前提。

不仅如此,欧姆定律也为高中讲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作了铺垫。

即使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专业学习中,欧姆定律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甚至对学生今后参加生产劳动也有指导作用。

因此学好欧姆定律是学习电学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本节教材包括欧姆定律的定律内容、公式表达、三个物理量单位及欧姆定律的两个变换式。

教学重点是
欧姆定律所提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根据探究得到的两个结论,应用创造学的组合原理,便可较容易的得到欧姆定律的内容。

再通过例题进行公式的简单应用。

题目不宜过难。

提供计算较简单的两个例题,但初二学生接触物理计算题不多,因此应在解题方法,思路、格式等方面要求规范。

*注意欧姆定定律的文字叙述和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过渡,文字叙述得出后,要启发学生得出表达式。

还要强调欧姆定律的同一性,系同一导体,同一时刻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会学生进行公式的变形,由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教学内容,简介欧姆定律的发现史,以突出欧姆当研究的背景和欧姆定律发现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强调科学攻关的艰巨性,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可贵性。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本节实验采用转换法测电阻,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因为实验的电路,测量的物理量、步骤基本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相同,所以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探究的步骤进行测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其中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即可,具体方法可采用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提问找问题等形式进行。

伏安法测电阻
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属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理解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线,排除接线中的故障是难点所在。

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本节的重点;是初中电学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实验,是欧姆定律的重要应用。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同时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是如何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器材。

可以适当增加内容,教师先做一个抢答游戏,根据U和I算R。

再提出问题:有一个电阻看不清阻值,怎么办来测出其阻值?引导得出伏安法。

再让学生说出其原理,自行设计电路,选择有代表性的,最后得出正确的统一的电路。

电路的连接先讨论,再实验。

第四节为选学内容,不做特别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