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式和风格

形式和风格


陌生化
陌生化
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
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 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写刘姥姥

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这所以需要陌生化, 有两个目的:一是抵制审美疲劳并消解日常 生活的‚机械性‛,二是增加艺术感受的难 度进而延长这种感受。
曹雪芹写刘姥姥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扬雄 ‚心画心声‛ 曹丕‚文以气为主‛ 《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定言, 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正确理解‚文如其人‛
钱锺书:《谈艺录》四八
所言之物,可以饰伪:臣奸为忧国语,热中人 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 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 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 阮圆海欲作山水清音,而其诗格矜涩纤仄,望可知 为深心密虑,非真闲适人,寄意于诗者。
——钱谷融:《形式与内容》 钱谷融教授
俄国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 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文学 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的东西,主要包括 文学的语言、结构和形式。形式不是再现内容,而 是决定和创造内容。由此,俄国形式主义还提出了 著名的“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 的距离,认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语 言使现实生活陌生化的过程。
克莱夫· 贝尔 Clive Bell 1881—196464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曹操的白脸脸谱是奸诈的象征 关云长的红脸脸谱是忠义的象征

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辞 学的概念,强调作品中语言的 修辞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 明就是风格。
巴尔特认为,一个文本由多种写作构成,它 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起源,这样的写作来自 多种文化的相互对话,相互结合,相互戏仿。 废除作者与文本之间的父子关系,巴特的目 的是解放文本的意义,提倡一种废除权威控 制的“写作性”文本。
评价巴尔扎克的《萨拉金》
使他看到这个柔弱无力的女子卖弄风骚,脆 弱和娇憨之态,她那骤然的惊恐,莫名其妙 的任性,出自本能的心烦意乱,无缘无故的 大胆,虚张声势和细腻的敏感,都活脱是个 女人。 巴尔特认为这是一段叙述人的语言,也可以 是科学家的语言,中性,无人称,无身份。
创作个性区别于文学风格


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受到题 材主题、体裁的影响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常为俗世 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 性,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一)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 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
两种相反的观念和理论

1.重内容轻形式
传统文论:‚文以载道‛,‚言之有物‛
西欧古典文论:‚再现‛说,‚表现‛说

2.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 英美‚新批评‛派 结构主义
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是两个实体,活在 一起,如钱谷融所言
我们接触到一篇作品的形式, 自然也就接触到了它的内容,而 我们要知道一篇作品的全盘内容, 也非接受它的整个形式不可。
民族风格
俄罗斯大地的声音
屠格涅夫 契诃夫 肖 洛 霍 夫
托尔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地域风格
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 远。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 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 茫乎其不可测矣。屈乎之文,音涉哀思,矢耿介,慕灵 修,芳草美人,托词喻物,志行芳洁,符于二《南》之 比兴。而叙事记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列 相同。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
——巴拉兹:《电影美学》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小结 形式创造 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 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 的外在形态的创造

艺术形式
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 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 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三、形式美问题
繁分法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 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 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 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我国古代风格分类理论十分丰富,独具特色。

简分法:刚柔二分 繁分法:《文心雕龙》八体 《二十四诗品》
简分法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 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 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 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 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 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 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姚鼐:《复鲁絜非书》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同样也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 其代表人物兰塞姆提出“文学本体论”。文学 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内容与 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的 “肌质”、“隐喻”、“复义”、“反讽”等 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强调作品的结构之于读 者的意义,强调读者在面对文学作品的时候无 需关注其内容,只要对形式结构进行“细读” 就行了。
形式内容化

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 成的作用
文学创造之初,形式创造已经开始。匈
牙利现代艺术理论家巴拉兹曾说 形式的生成作用使内容能得到深化或升 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巴拉兹
(作家)‚观察整个生活现实,
不过只是从他们的那种艺术形式的观 点来观察,这种艺术形式已成为他们 表现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 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刘勰‚因情立体,即体成势‛说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 符外者也。‛ 黑格尔:真正的风格应该是适应‚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 表现所要求的‛。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为料,酿成 则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 苏州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其美虽同, 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
……当我们一旦明白了它(指素材)的 内在意义,获得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 到了主题,情况立刻就不同了。思想的火光 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事实、细节,都被通 统照亮,活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想的光点聚 集,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面目;一个作 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
——王汶石:《漫谈艺术构思》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文学的自觉时代‛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
时代风格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嵇康与《广陵散》
民族风格
意大利语的柔和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 家的资质中去。在我看来,词藻的华丽、隐喻的运用、 风格的庄严,通常标志着西班牙作家的特点。对于英国 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 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法国人则具有明彻、严密和优雅 的风格。 ——伏尔泰:《论史诗》
——谢榛:《四溟诗话》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

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一)文学风格、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

三、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 呈现的外部特征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 待于外化、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 成风格。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体裁 2.语体 规范语体: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 自由语体: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是创作个性发 展为风格的惟一途径,其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3.风格
创作实践 外 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
(人格结构) 审美升华 (艺术人格) 形式化 (艺术独创性)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 存在的基本条件
布封提出‚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 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 核。‛ 马克思:‚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 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 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本身’。‛
结构主义形式观
结构主义强调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 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认为深层结构是 潜藏在作品中的模式,必须用抽象的手段从 作品中加以挖掘。 将文学结构提高到绝对自主的地位,强调作 品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几乎彻底取代了作者 的重要性,作品本体论达到了偏激的程度。

巴尔特“作者已死”

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