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

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作者:————————————————————————————————日期: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行政管理网络谣言的产生与舆情引导杨兴坤,吴向向(北京建筑大学,北京100044)摘要: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

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是极为复杂的。

其中,心理原因是滋生谣言的内部因素,社会原因是产生谣言的重要因素,网络技术为谣言提供了便利,政府公信力下降助长了谣言滋生。

此外,个人、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合力加剧了谣言的形成和传播。

要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需要政府、社会、传媒、个人等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关键词:谣言;网络谣言;谣言应对;舆情引导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5)03-0085-06DOI:10.16326/ki.1008-7168.2015.03.013收稿日期:2014-10-0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1ZD0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供应链应急管理研究”(61203148);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突发事件舆情研判与应对策略研究”(SM201410016002)。

作者简介:杨兴坤(1975-),男,重庆开县人,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网络舆情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

突发事件爆发后极易引发谣言。

如1923 年日本东京大地震后,关于旅日朝鲜侨民纵火、投毒的谣言,使2613 名在日朝侨被杀;1978 年希腊塞萨洛尼基市地震后,谣言造成该市超过半数人逃走、固定资产被抛售和食品遭抢购等恐慌。

谣言不仅扰乱社会生活秩序、危害社会稳定,还会降低政府公信力。

消除谣言是政府的职能之一。

舆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有效地应对谣言、消弭谣言。

一、谣言与网络谣言谣言,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一般是指没有事实基础、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方式传播的言论。

某些人(或者某一群体、集团和国家)出于特定的动机和目的,可能会主动制造或散布一些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谣言。

美国社会学家波斯特曼和奥尔波特(PostmanAllport)曾提出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他们通过这个公式指出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及其模糊性成正比关系,即事件越重要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社会效果就越大,而当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近于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1]。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如网站、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

网络谣言与社会现实的谣言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式不同而已。

当前网络谣言多涉及公共事务尤其是突发事件。

网络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速度极快,因此容易对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二、谣言的产生原因1.恐慌心理。

面对突发事件,人类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

为了化解这种恐惧,人们往往会对某些现象和问题寻求某种解释,正是这种恐惧感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

非典、禽流感、地震等都会引发人们的恐慌,而这些事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当民众无法从正式渠道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时,就会听信小道消息,或进行主观臆测,因此谣言就慢慢产生了。

2.盲从心理。

在心理学上,盲从心理也称为从众心理,指个人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主见而采取和群体说法或者做法一致的心理行为。

从众心理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

人们因对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缺乏信心,对事态发展的结果没有十分的把握,从而选择从众以求心安理得。

例如,在2011年东京大地震后我国的“抢盐风波”中,人们便出现别人买盐我也买点盐的心态。

3.宣泄心理。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极大,大部分人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部分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心态失常的情况。

这些人一旦看到或者听说某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可能将这些信息歪曲放大,将其张贴于网络,利用网民的好奇心来发泄个人情绪。

这可能是因为个人矛盾或利益纠纷导致的宣泄,也可能是因为对某一社会现象不满导致的宣泄。

当前,仇官、仇富的心理就是这种心理表现。

4.猎奇心理。

现代社会,高墙林立,部分人缺乏交往,或生活孤独寂寞,或生活枯燥乏味,而一些网络谣言的内容能够增加生活的情调,甚至对某些人来说充满刺激。

某些人制造网络谣言就是出于娱乐、猎奇的心理。

为了满足某些网民的好奇心,一些人便制造有关明星人物、政府高官的网络谣言。

1.社会焦虑。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公众的社会焦虑急剧增加,社会生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人们在这一巨大的变革中极易波动,容易处于焦虑和不安状态,某些人往往具有不安全感。

这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当人们面对谣言的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是将现实社会中的道听途说编撰成文字散布于网络空间,从而使网络谣言增多。

2.防范意识淡薄。

当前,社会、公众、政府对网络谣言的认知不够,缺乏相应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未能及时制止谣言,致使谣言蔓延,影响扩大。

“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QQ 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防范意识淡薄。

如果及时防范应对,使公众了解事情真相,安抚公众的恐慌心理,就能有效控制谣言的影响。

3.权威信息滞后。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不完善,加之政府部门发布信息需要经过相应的程序和审批,这会使重要的权威信息滞后,为谣言的滋生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社会公众与政府本身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难以获取有效的信息;即使公众获取了有效信息,部分公众也会选择不信任政府。

我国的言论控制力度大,政府机构想要公布信息,必须要经上级领导机构批准,这就在时间上错过了网络谣言的最佳遏制期。

这种权威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不高的社会现实不但制约了民众对真实信息的获取,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威信。

4.监测预警能力不高。

尽管网络的快速发展已有数年历史,但对我国来说,无论是社会还是各级政府部门对网络谣言、舆情信息的监测预警能力都不高。

谣言监测预警就是要准确及时地发现网络谣言产生的苗头,切断其根源,及时清理有可能演变成谣言的网络信息,尽可能地避免网络谣言的出现。

(三)网络技术为谣言提供了便利1.网络具有开放性。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在网络上发布和获取信息,不受任何个人和组织的限制。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的信息量极为庞大,网民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辨别信息的真伪,从而为网络谣言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2.网络具有匿名性。

在网络中,人们一般不会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传播主体的身份是隐匿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用户的安全感。

这种交流方式使得人们敢于仗义执言,使一部分人敢说真话;但也会使部分网民肆无忌惮地散布谣言而不受到惩罚,有关部门也难于追究责任。

3.网络具有便捷性。

网站的建立或个人用户的注册都十分便捷,只要网民愿意就可以很方便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众传播平台。

即使被强制关闭,用户还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再次进行注册,继续进行谣言的制造和传播活动。

这就加大了网络谣言的防治难度。

4.网络具有互动性。

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的共同目的是使谣言得到网民的认可和响应,而网络的互动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通过微博转发、转载、关注、群发等,谣言能快速得到网民的响应并得以迅速传播从而推升点击率。

同时,网民还可以利用关键词搜索快速查找到热点、焦点事件,而这些事件大多是网民通过互动推升出来的点击率高的事件。

(四)政府公信力下降助长了谣言滋生在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处于大调整的状态,各种利益矛盾凸显,冲突加剧,危机潜伏。

某些地方政府或处事不公开透明,或处事不公平,或承诺不兑现,往往使公众不太信任政府或政府的相关言论。

社会公信力危机和民众的不信任感有所增强。

当公众宁愿相信道听途说的时候,谣言就难以避免了。

著名的谣言研究者卡普费雷曾经说过,“当公众对一切都无法相信的时候,那么他们就会相信一切”[2](p.8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政府是很危险的,贵州瓮安事件、广东陆丰乌坎村事件、石首事件等突发事件就体现了公众对政府不信任的危害。

(五)各种合力加剧了谣言发展谣言的产生有个人、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原因,各种合力加剧了谣言的形成和传播。

1. 缺乏科学知识而听信谣言。

历史上许多谣言的形成,都是因为迷信或对科学的无知。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知识的普及,这种谣言已经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但因缺乏科学知识而产生的谣言并不少见。

例如将灾害归因于日月食、太阳风暴、流星雨等正常天文现象,世界末日论也是因迷信而起。

2. 网络推手制造谣言。

网络推手通过微博等方式传播重大信息,拥有大量粉丝,能动员网民。

网络推手不是一般网友,而是意见领袖。

一些网络推手制造并加速了谣言的扩散,挟持网民的意见,如被公安机关抓获的“秦火火”、“立二拆四”就是典型的案例。

3. 商业利益成为制造谣言的动因。

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满足一己私利,不顾社会道德,甚至不惜触犯法律,如北京警方于2013年8月打掉的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在资本市场,也有不少人制造虚假的利空消息来做空某只股票从而获取利益。

4. 媒体的失范。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担负着权威信息发布者的角色,在受众中拥有很高的信任度。

但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和舆论监督方面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当网络媒体已经发布信息并形成波澜壮阔的舆情的时候,传统媒体却还无动于衷;往往是当谣言已经盛行的时候,传统媒体才开始匆忙辟谣。

同时,一些媒体在发布信息时存在不负责任的现象,未经证实的信息常常被随意地引用和转载。

当谣言被广泛转载时,特别是在可信度比较高的大众传媒上被转载时,民众对这则谣言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就会直线上升,从而对网络谣言更加深信不疑。

5. 网站管理存在漏洞和问题。

网络媒体,尤其是论坛、微博等新型传播手段的出现,使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

网站在信息发布方面扮演把关者的角色,但网民数量众多、信息源多元化、信息量巨大,给网站内容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使得网站内容把关环节不断被弱化,很多信息未经真伪辨别、查证核实便被发布,给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的散布和传播留下了较大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