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架好教与学的桥梁

架好教与学的桥梁

架好教与学的桥梁———谈教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处理向阳小学郑小燕【摘要】如何在教学中处理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要素。

遵循因材(学生)施教的原则,改变因材(教材)施教的局面,立足教材本身,通过拓展、挖深教材的处理方法,充实教材内容,充实学生表达的内容,活化教材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串联教材,丰富语言学习;注重学生的文化渗透,情感养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已有教材一系列科学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处理,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其桥梁的作用。

让教材的桥梁作用更加和谐。

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和【关键词】关键词:教师教材处理教材创新学生【正文】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三要素。

而作为教师,一直以来所传承不变的研究话题,则是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生。

而教材则在这两者之间起了很好的桥接作用。

如桥梁般地连接了两头: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度更是取决于教材这一桥梁。

教材是教师授于学生知识的一个载体,教师通过教教材,传授于学生学习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教材,学得基本的知识,得到思维发展的基础.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独特的时代特性。

因而如何构建好教材这一桥梁,如何对已有教材进行正确的开发利用,再加以整合存在在必然而又迫切的需求。

1)语言的不断发展以及教材施与对象的特殊性与固定教材的相对稳定产生必然的矛盾,致使教师需要对教材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2) 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个体差异是一种必然存在,而且随着教育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有着扩大化的倾向。

如何因材施教缩小此差异,并延迟扩大差异的时间。

如何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出现无效的教育,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获得应有的学习起步,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最大的障碍是语境的缺乏。

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情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不断提供载体丰富教材的基础上丰富语言,丰富语境,强化训练。

3) 新课标也明确: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实施中,非常注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是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其奴隶,教师使用教材时可以增、删、改、换。

教师应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英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求得自身的发展。

那么如何对已有教材进行正确的开发利用,再加以整合,让教材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让教材这一桥梁更加搭建好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呢?结合我校特色,谈一谈以下几点看法:一、立足教材本身,通过教材处理,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一)立足教材本身,活化教材内容,丰富语言学习教材是实施课程的手段和工具,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我们一直在说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是在以教材为依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达成学生习得知识的目的。

教师如何使用教材,可以使受育对象产生不同的反映。

教材不应是教学的单一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重点。

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从教本入手,分析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对教本进行开发、利用与整合,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教程,让教学"活"起来。

具体如下:1、结合生活实际,融合教材内容新课标要求: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因为语言来源于生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把语言融合于生活。

达到语言的回归。

如在教授PEP1<colours>这个单元中,充分挖掘学生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从身边的绮园、花鸟市场、教室、校园里来找颜色,说颜色。

这些地方不仅仅是色彩丰富的,也是学生熟悉的,更是学生喜欢的。

把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环境,搬入课堂,在一个非常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新知,巧妙地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又如在教学PEP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our school时,教师以教本内容为基点,以自己学校的平面图为载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感知学校分布的同时学习英后教学楼(5层)每个纸牌下面都有表示地方的英语单词,让学生熟悉学校地貌,学习各英语单词,介绍学校分布。

并利用纸牌重现此教学楼分布,并摆设其他教学楼的分布图。

1=art room 2=washroom 3=music room 4=teacher’s office 5=English room 6=classroom 7=computer room 8=library 9=playground2、关注涉及语言形成,整合立体教学素材语言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语言的输出必须建立在丰富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

而英语教材中出现的内容往往太多的考虑了量的因素,往往出现一系列比较单一的学习内容。

如单一的单词,学生在单一的学习内容下,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信息,因而也只能进行单一的输出,无法得到语言的要求,不能达到表达的作用。

而且,单一的学习内容,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因而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本单元中涉及到了句型教学,则可将句型教学提前,结合句子教学单词,将单词赋予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加强学生真实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如在上PEP7 Unit 2 这一单元中,把本单元的话题要素:地点名称,方位单词,和句型:Where is the…? 整合成一个立体教学素材,完成问路时的一系列情景对话和任务型活动。

3、关注教材之间联系,组合主题学习单元对学生学习上的指导,知识的输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领他们寻求学习的方法,学会由此及彼,学会方法的迁移。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现有教本入手,分析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统筹整册教材,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融合成系列。

让教学"活"起来。

以学习知识为基础,以运用知识为目的。

以牛津英语第二册为参考教材,列出各单元所涉及的话题,通过资料搜索,列出所有与教学内容相类似的扩充性知识,选择可用的教学资源作为对教材的拓展延伸。

如在涉及到了食物cake, ice-cream等单元教学中,通过学生的预习,一些食物已为学生所熟知,这时教师就可适当地补充其它的食物、饮料等,如:coffee、sausage等等。

适当的内容补充,开阔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同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有新的收获。

实际意义:1:真实语境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学有所知,学能所用。

2:完整信息的输入,支架式的语言搭建,提高学生整体语言的输出能力。

3:创新的教本教学,丰富学生语言的学习,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了学生作为教材立体的舞者在课堂中呈现。

4: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情感的转化,培养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创造性的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信息的能力。

真正的让教材“活”起来,让教学"活"起来,也让学生活起来。

二)立足教材,挖掘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现代的教育不只只是一本教材一只粉笔,它注入了很多新元素。

如英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形象更多方面得让学生接触语言,学习语言。

更深层次的丰富深化了教材内容。

1、利用校园活动平台,创设校园内部资源:,校园和家庭都是学生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也是最亲密的生活环境之一。

挖掘校园学习资源,创设校园英语氛围是让学生的学习融入生活的有效途径。

如每学期内容丰富的英语文化节。

包括书写、演讲、童话剧表演、知识竞赛等。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本身边的教材。

以及本校的阶梯英语文化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

2、落实课外实践,发展校园外部资源: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延续的过程。

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

如学习了水果饮料食物等单元,让学生去收集更多相关的内容,并通过查字典,利用网络等,了解其英语的表达。

在教授节日单元,让学生利用网络查看各个国家的节日。

比老师的讲解更加的生动。

在学习了路线的表达方式后,让学生画一画上学的路线图,说一说上学的路线。

实际意义:1:校内外学习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教才内容。

2:扩充丰富教材本身内容,加大学生语言学习的含量。

3;丰富学生学习途径,实现学生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的转化。

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串联教材,用活教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的教法。

根据小学生他们好奇、爱模仿,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爱唱,爱跳,爱玩,爱表现的年龄特征,就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等有趣的活动,让小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静动结合,大量接触目的语,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故事串联法对于低段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过度过来,脑子中还流连着幼儿园阿姨,爸爸妈妈每天讲的大灰浪与小红帽,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中。

用故事来串联教材教学无疑是一条让刚接触英语学习的小朋友快速记住英语单词的捷径。

如教授“snake,rabbit,elephant”等单词时。

可以根据这些单词编一个短小的儿童故事,也可以要求小朋友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为“森林里的故事”。

例如:“以前,在大森林里面,有一只调皮的monkey……”,鼓励他们运用今天学过的,寻找以前学过的表示动物的单词,自己编故事。

要求学过的动物单词必须用英语来说。

2、音乐串联法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它让人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

因此,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在教授颜色单词的时候,引入<Who’s Wearing Yellow Today?>这首歌曲,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以学优唱,并在唱的同时辅以手势,变换着颜色单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各色的颜色单词和句型Who’s Wearing YellowToday?对于有一定节奏和韵味的儿歌,顺口溜等,因其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韵律优美也为小学生所喜欢。

如在学习五官的过程中,让小朋友边唱边指中,学生很快地找到了五官的位置,并巩固了他们的英语单词。

难点知识简单化,是轻松学习的好方法。

实际意义:1:遵循因材(学生)施教原则,生动教材,简化学生的记忆难度。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2: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创新,让教材内容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呈现出来。

四)立足文本基础,注重学生的文化渗透,情感养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