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和矫正概述
将远视分类:总远视、功能性远视、绝对远视、 显性远视、隐性远视。 总远视:为实际存在的远视总量(只有无任何调 节的老视者才能测出),一般我们是无法测量的, 使用散瞳可以发现总远视。 机能性远视:可以使用调节进行中和的总远视 中的一部分远视。 绝对远视:调节无法中和的那一部分远视 机能性远视+绝对远视=总远视
d.
环境诱发性近视的可能机制 (1)睫状肌痉挛/Hypertrophy 当收缩频率太高时出现痉挛 持续痉挛一CM hypertrophy一晶状体 处于持续调节状态 (2)近点紧张使巩膜发生了变化 巩膜的糊/近距视力好 2.远距视力波动 3.近距工作视力出现模糊 4.注视远距时眯眼 B.近视检查 1.外观:远距注视眯眼 2.病史 3.检测视力
F.屈光手术 G.假性近视 A. 症状:持续阅读后朝远处看,视力模糊, 稍后视力转好 B. 检查:调节和调节痉挛 C. 治疗 1.不给予处方 2.视觉训练 3.双光(远距平光)
五、突发近视 A.糖尿病 B.药物诱发 1.副交感神经兴奋剂 2.胆碱脂酶抑制剂 C.圆锥角膜 D.与年龄有关的核性白内障 E.眼部外伤:继发睫状体痉挛
F.问题和处理计划 1.问题 a. 病理性近视 b. 有关的病理反应 2.计划 a. 验光配镜处方 b. 检测病理变化和发展 c. 病人教育:教育其青光眼、网脱等的 高危性。
四、近视控制
A.双光或渐进:消除调节和辐辏 B.视觉训练:放松调节 C.BI棱镜:消除眼动紧张 D.散瞳剂:不使用 E.角膜塑型镜 1.使用特殊的硬性隐形眼镜将角膜变平坦: 2.对于低度近视,可以将近视度数完全消 除,消除后需要保持镜来维持。
第二章:屈光不正和矫正
近物视标
屈光 矫正
调节
屈光差异
模糊=近物视标+屈光矫正+调节+屈光差
异 模糊=-处方(屈光差异)-工作距离(近物视 标)+可用调节+矫正镜片(屈光矫正)
一、简介
A 流行病学回顾 1.屈光不正的分布 a.峰值=+0.25D远视 b.平均=+0.75D远视 c. 50%的近视为低度近视(-0.50D) 2.与年龄有关的变化 a. 儿童发生近视越早,近视进展的速度越快
显性远视:可以通过验光发现的远视(无
散瞳验光,称为“干性验光”),显性远 视可以是机能性或绝对性或两者的结合。 显性远视的量等于放在病人眼前的最大 正镜片度数,视力达到20/20(MPMVA)。 所有的绝对远视为显性:绝对远视是无 法用调节中和的那一部分远视,因此, 可以通常干性验光发现。
1.短眼轴(眼轴长度非常短) 先天性小眼球 视网膜水肿(将感光接受器推向前,造成眼轴 变短) 眼眶外伤 中央性视网膜严重病变 外伤 2.曲率(角膜非常平坦) 先天性平坦角膜(35.00D--36.00D,正常 为43.00D) 代谢变化(屈光指数变化) 无晶状体眼(先天性或术后)
c.病理性近视的结构变化 1.视网膜 a. 视网膜脱离、撕裂和破洞的高危性 b. 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的高危性 2.视神经 a. 较大杯盘比 b. 可能与开角性青光眼有关 3.玻璃体 a. 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 b. 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后脱离 4.巩膜牵拉:可能与后葡萄膜肿形成有关
二、根据调节来对远视分类:
年龄轻低中度远视患者(<5.00D)拥有足
够的调节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远距视力, 因此单纯检测视力无法发现患者有远视。 远视者习惯性使用调节回产生睫状体的 痉挛,从而掩盖了屈光不正,只有使用 散瞳药后才显露远视。 但是使用散瞳药 在抑制调节的同时,将睫状体的神经基 础张力也抑制了,因此,散瞳后的远视 度数往往大于真实存在的远视。
D.病理性近视的症状
1.远距视力下降 2.非常差的夜间视力:视网膜杆细胞 受影响 3色觉改变:容易有脉络膜-视网膜变性 4.漂浮物:与玻璃体液化有关 5.火花闪耀:与玻璃体.视网膜牵拉 有关
E.病理性近视的检查 1.验光 2.戴镜验光 a. 使用病人原有的框架 b. 保持顶点距离不变 c. 病人发生调节的可能性较小 3.眼部健康检查:必须非常全面和仔细 a. 眼前节检查 b. 仔细散瞳检查眼底
第二节
远视
一、远视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后 聚焦在视网膜后面。因此远视者的远点为虚点。 当远视度数较低时,患者可以利用其调节能 力,增加跟球的屈光度,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上,从而获得清晰视力。但是,随着年龄增大, 调节幅度下降,这种调节补偿能力下降,从而 又开始出现视力模糊。
b 1969一Hirsch and Ditmar (1)研究250儿重及其父母 (2)遗传是高度近视的最重要因素 3.支持环境因素影响的资料 a.1813一Ware (1)研究英国军队 (2)近视与近距工作有关 b.1864.Donder (1)近距工作期间EOM的过度进展引起眼轴增 长 (2)肌肉紧张引起眼球屈光成分屈光力增加
远视者习惯性使用调节,显性远视可以不是总 远视。隐性远视被调节所掩盖,使用普通验光 无法显示,隐性远视是显性远视(干性验光)结 果)和散瞳验光(湿性验光)的差异。 如果不使用散瞳剂我们发现不了隐性远视,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我们检查出来的远视比 年轻时高,这并不能认为远视在增加,而是隐 性远视逐步变为显性远视。 隐性远视+显性远视=总远视 绝对远视+机能性远视=总远视
临床上还习惯将远视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 低度远视:+0.25~+3.00D,该范围远视在年 轻时可不影响视力(40岁以前) 中度远视:+3.00D~+5.00D,视力受影响, 并伴有不舒服或视觉疲劳的症状。 高度远视:>+5.00D,视力受影响,非常模 糊,但视觉疲劳或不舒服症状反而不强烈.因 为远视度数太高,患者无法使用调节。
c. 近点紧张和近视的研究 (1)1954一Young:Pullman,Washington study 研究学术团体和农民 结论:在学术团体人群中近视发生率高 (3)1969:Young:Point Barrow,Alaska study 研究爱斯基摩人 研究爱斯基摩人几代人 结论:平均+l.70D,受过教育的儿童: +o.33D。 (4)1981:Young:Monkey studies 比较野生的猴子和笼养猴子 笼养猴子发生了近视
总远视
显性远视
绝对远视
隐性远视
机能性远视
所有的绝对性远视是显性远视 所有的隐性远视是机能性
三、远视的主要症状
远视者的主述或症状与患者的年龄、调节幅 度和远视程度有关,主要的症状如下: 无任何主述:如何患者拥有足够的调节幅度 来补偿其远视,则其视力将会清晰、舒适, 无任何症状,如这类病人在体检时发现,可以 不作任何屈光矫正。其远视度数往往比较浅。 · 视觉疲劳:视觉疲劳的表现多样,如眼部紧张、 头疼,通常发生在近距阅读工作后。 眼睛流泪、红眼、畏光等 视近模糊 调节迟钝:表现为视远和视近转换时出现模糊。
三、远视与年龄
年龄<6岁:低中度远视者无任何症状,因为调 节幅度很大,近距阅读的需求几乎无。高度远 视者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调节内斜而 被发现。调节性内斜为近距内斜大于远距内斜, 由高调节性辐辏/调节比例(高AC/A)引起。远 视的正确矫正可以减少调节,从而减少调节性 辐辏而消除和减低内斜。 年龄6~20岁:在该年龄段,患者的近距阅读需 求增大,特别是小学四年级后(约10岁左右)阅 读量增加很大,阅读字变小,这些孩子开始出 现对视力的抱怨问题。
年龄20~40岁:在该年龄段,会出现头疼
视觉疲劳,近距离阅读眼酸等症状,部 分病人出现老视提前(35岁前),随调 节幅度的减少,隐性远视变为显性远视。 年龄>40岁:更依赖近距阅读工作,而调 节幅度明显下降,隐性远视基本成为显 性远视,这些病人不仅需要近距阅读附 加,而且需要远距远视矫正。
4.静态检影 a. 控制调节的重要性 (1)近轴调节:当大物体放置眼前时所诱发的 调节 (2)造成矫正过度 b. 检影速度:加快检影速度可以防止调 节 c. 剪动 (1)可见于部分近视眼 (2)比较难分析:避开放射周边的影动
5.主觉验光 a.近视者对视觉的清晰度是比较挑剔的 b.防止过矫,切记MPMVA 6.试戴镜的优点 a. 大视场 b. 小的顶点距离 c.PD调整 d 鼻托调整 e. 头位调整 f . 对注视物体感知的真实性
一、远视分类方法
远视分为:关联性(Correlational)和 (Component)成分性远视。 关联性远视:是最常见的远视类型,也称为单 纯性远视,通常低于+6. 00D,为眼轴较短或 眼球屈光成分较弱而引起,或因晶状体核或角 膜折射率太低等因素引起。 成分性远视:也称为病理性远视,该类型远视 通常高于+6.00D,是由于眼球的某成分超出 了正常变化范围,可以为先天性和获得性。
三、复合性近视(>-4.00D)
A.同义词 1.病理性近视 2.变性性近视 B. 类型 1.先天性(1~2%)单侧或双侧性,可能与以 下因素有关 a.胚胎裂闭合不全 b. 葡萄肿 c. 牛眼:先天性青光眼
2.发育性:基因基础
3.继发性(继发于疾病) a. 高热引起:破坏了胶原纤维结构 b. 胶原纤维疾病:马凡氏综合症
c.对框架眼镜的特殊考虑: 1.度数改变=调节需求和辐辏也发生相应改 变 2.度数增加=镜片边缘增厚。指导选用小镜 框、高折射率材料。 3.度数增加=反射增加。应使用抗反射膜 4.度数增加=像差增加。可能会增加配戴的 适应期 5.度数增加=重量增加。应考虑使用树脂材 料或高折射率材料 6.度数增加=PD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可 能诱发的棱镜效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