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总论1、统计的内涵有哪三层含义?这三层含义之间有什么关系?哪个是最基础的?内涵:(1)统计工作/统计活动(最基础的);(2)统计资料;(3)统计学关系:统计工作是收集统计资料的基础,统计资料是统计学研究的前提。

2、统计工作过程有哪几个阶段?(1)统计设计;(2)统计调查;(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5)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开发3、总体?什么是总体单位?两者的关系怎样?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基本单位的个别事物。

关系:(1)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2)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总体与总体单位可相互转换。

4、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什么是变量?标志: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概念,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变量:指可变的数量指标。

5、什么是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如何区分?数量指标: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质量指标:反映的是现象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过程以及现象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区分标准:数量指标一般具有可加性,质量指标一般具有可除性。

第二章统计调查1、什么是统计调查?它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有什么作用?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主要是数据资料,是反映总体特征的数据。

作用:基础环节,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作用。

2、什么是时期指标?什么是时点指标?如何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主要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所达到的总量。

时点指标:主要是反映现象在某一个瞬间或某一时刻上所达到的总量。

区分:从时间角度看能否相加,能相加的为时期指标,不能相加或相加无意义的是时点指标。

但两者都是总量指标。

3、统计调查方式有哪些?哪些是全面调查方式?哪些是非全面调查方式?(1)普查——全面调查;(2)重点调查——非全面调查;(3)典型调查——非全面调查;(4)抽样调查——非全面调查。

第三章统计整理1、什么是统计整理?它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有什么作用?统计整理:指对统计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的工作过程。

作用:对现象个体量认识过渡到现象总体量认识的连接点。

(承上启下作用)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部分或组别的方法。

关键: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3、什么是分配数列?怎样编制等距数列?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个标志分成若干组,列出各组的总体单位数或各组单位数在总体单位数中所占的比重,这样形成的数列称为分配数列。

等距数列的编制(相关概念见P24):(1)确定分组的形式;(2)确定组数;(3)确定组距;(4)确定组限;(5)计算各组次数,形成变量数列。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1、什么是总量指标?什么是相对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或绝对水平的指标。

相对指标: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是反映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程度的统计指标。

2、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特点是什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特点:区别:(1)连续:指时期指标是连续统计得到的,时点指标是间断统计得到的。

(2)可加:时期指标可以相加,时点指标不可加或相加无意义。

(3)相关:时点指标与时间长短无关;时期指标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时期指标数值越大。

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常见的相对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表现形式:(1)无名数:%、‰、成数、倍数、系数等。

(2)复名数:以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共同构成计量单位。

常见的相对指标及其计算:(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不能套用公式的情况:1、当计划任务数或实际完成数为0或负数,相除没有意义,只有想减;2、如果计划任务数是以增(减)率下达的,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时不能直接以实际增(减)率除以计划增(减)率,而必须包括原有的基数。

即: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实际增(减)率/1±计划增(减)率(二)结构相对指标=各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例:见作业一-第4题)所有结构相对指标之和等于1。

实际工作中,如果前面数据都出现四舍五入,最后一个数据用1倒减。

(三)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分子、分母可颠倒)(四)比较相对指标=某一个总体的某一个指标/另一个总体的同类指标(五)强度相对指标=某一个总体的某一个指标/另一个总体的另一个指标(单位都保留)4、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何区别?比例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时期同一总体中的不同现象数值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时期不同总体中的同类现象数值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

5、比较相对指标与结构相对指标的异同点是什么?区别: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状况,而比较相对指标反映的是不同总体之间的结构状况。

相同点:都是反映总体的结构状况。

6、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相对指标的区别是什么?区别标准:看分子数值是否由分母上的所有单位提供,如果是,则是平均相对指标;反之,则为强度相对指标。

第五章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有哪些种类?平均指标:指代表现象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种类:(1)按时间分:①静态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②动态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算术平均数(例见作业一-第8题①)a.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零,即:b.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为最小,即:权数:权衡轻重作用:权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越大(主要是相对权数起作用)媒介作用:把不能相加的因素变为能够相加的因素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2、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二者对资料有何不同的要求?给定的资料在分子上且相等,用调和平均数;给定的资料在分母上且相等,用算术平均数。

3、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是什么?(1)众数(Mo):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求法:①单项式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为Mo②组距分组数据上式中:L、U分别为众数组下限值和上限值;为众数组次数与下一组次数之差;为众数组次数与上一组次数之差;i为众数组的组距。

(2)中位数(Me):将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

求法:①由未分组的资料求Me②由已分组的资料求Me:a.计算∑f/2;b.采用向上或向下累计法进行次数累计,选取首次包括次数一半的组为中间组,中间组所对应的标志值为Me。

③由组距数列确定Me:用方法②确定中间组后,用公式计算Me公式:上式中:L、U分别为众数组下限值和上限值;分别为向上、向下累计至中位数所在组以前的次数;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i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4、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有哪些种类?标志变异指标:反映离散趋势的指标。

种类: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方差、标志变异系数。

(例见作业一-第7题)平均差(AD)标准差(σ)标准差系数(例见作业一-第8题②)意义:单位平均数上的差异,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小,标志变异小,平均数的代表性就高,反之则反。

5、为什么平均数要与标志变异指标结合使用?平均差和方差的计算都要用到平均数。

6、在什么情况下计算了标准差还需要计算标准差系数才能反映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性质、单位、数值这三者中有任何一项不同,都必须用标准差系数判断。

第六章时间数列1、什么是时间数列?它有哪些基本要素?有哪些种类?时间数列:是反映现象变化情况的某种统计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数列。

基本构成要素:指标、时间。

种类(根据指标种类进行分类):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2、什么是时点数列?什么是时期数列?二者如何区别?时点数列:反映现象在某一个瞬间或某一时刻上的变化情况的时间数列。

时期数列: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情况的时间数列。

区分标准:从时间角度看能否相加,能相加的为时期指标,不能相加或相加无意义的是时点指标。

但两者都是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3、常见的动态分析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一)发展水平(二)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三)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四)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增长量/基期水平(五)平均发展水平(六)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七)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4、什么是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水平)?它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区别?怎样计算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水平)?(一)概念:指将动态数列当中的各项指标数值进行平均所得到的平均数。

(二)联系:都是将现象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代表现象的一般水平。

区别:(1)一般平均数是将现象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以静态角度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是将现象在不用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以动态角度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2)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

(三)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进行计算(例见作业二-第2题)(1)由时期数列计算:各期水平之和除以期数【P47例3-4】公式:(2)由时点数列计算:①由连续时点数列计算(与时期数列计算相同)②由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知道期初、期末水平)【P47例3-4、作业二-第3题】公式:③由间隔不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相邻两期水平的平均数乘以间隔期数【P46例3-3】公式:2.由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先分别计算出分子和分母的平均数,再相除得到所需序时平均数【P47例3-4】公式:5、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有何关系?(1)某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阶段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

(2)某期环比发展速度=该期定基发展速度/前一期定基发展速度6、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有何关系?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7、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怎么计算?(例见作业二-第1题)公式:8、什么是移动平均法?奇数项移动怎样操作?所谓移动平均,是选择一定的平均项数或步长k,采用逐项递移的方法对原时间序列计算一系列移动平均数,揭示现象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操作步骤:①选定移动项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②将求得的平均数对准项数正中,逐项移动,边移动边求平均数,直到最后一项为准;③a.如果是奇数项移动平均,移动平均值可对正所平均的中点时期,一次即可得到趋势值。

b.如果是偶数项移动平均,移动平均值在正中两时期之间,那么必须再进行一次两项平均将移动平均值对正时期。

9、什么是最小平方法?怎样作用此法求出现象的趋势值?(例见作业二-第5题)方法:①假设x为时间序列数(1,2,3……n),y为每期实际值,n为时间数列个球②计算出∑x,∑y,∑xy,∑x²③采用公式计算参数b=n∑xy-∑x•∑y a=∑y-b•∑xn∑x²-(∑x)x²x n n④y=a+bx第七章统计指数1、举例说明哪些是数量指标指数?哪些是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是根据数量指标计算的、说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变动的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