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新洲二中高红梅
【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悉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方法和农业地域
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4)通过体验高考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2、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媒体
媒体内容要点目标类型
导言激趣课件四地农业景观

农业的掌握课件影响农业区位主要区选择的主要因位因素素图及相关景
观图
农业区理解课件珠江三角洲的位因素掌握农业景观的变的变化迁等
农业的理解课件我国的农业坝区位选掌握子农业等
择教学使用
所得结论
占用媒体来

作用方式时间
B B 激趣引课1分钟网络F E 理解掌握10 分


影响农业钟
区位的因

G F 理解掌握5分钟


农业区位
因素是会
变化的
G F 理解掌握10 分


农业区位钟
选择的思

关联高掌握课件近两年的高考G F 体验高考10分自制
考题提升能力钟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播放—设疑—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课本和网上的相关图片及素材
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比较法
学生欣赏多媒体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的牧场,法国南部的葡萄园,
江苏的油菜花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承转
教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农业生产选择不同的类型呢?
三、区位的含义
采用启发式讲授法
四、、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采用小组合作法探究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因素还有哪些?
教师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如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科技、生活习惯、资金、管理、土地价格等。

课件展示活动内容: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分组讨论)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
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展示孟买,北京、罗马位置图,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2、江西泰和县的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3、天山山脉的转场
4、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5、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变迁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五、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
1、修筑梯田
2、喷灌
3、温室大棚
六、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立体农业、河谷农业等。

2、根据农作物的习性选择。

七、高考演练
【板书设计】
【课堂达标】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越冬粮食作物,读2011年1月上旬我国各地冬小麦发育(分蘖:小麦苗在地面附近长出分枝。

拔节:小麦苗主茎的各节长得很快)期图,回答1~2题。

1.此时我国北方冬小麦停止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热量B.光照不足C.干旱缺水 D.土壤贫瘠
2.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
A.发展现代节水农业B.提高专业化、机械化水平
C.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D.实施南水北调与调水工程
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

读图回答3~5题。

3.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xyzB.xzyC.zxyD.zyx
4.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市场价格B.交通成本C.国家政策D.技术水平
5.若y为乳畜业,则以x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宜优先接近()A.市场B.技术C.原料D.劳动力
下图为“我国某县农业产值构成图”,①②③分别代
表1979 年、1994 年

2009 年的农业产值。

读图回答 6~7题。

6.该县农业()
A.1979年水稻种植业比重达80%以上B.1979年至2009年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增长
C.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最高D.1979年至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7.该县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数量减少C.气候逐渐变暖D.机械化水平提高读
下图,完成8~9题。

8.图示区域,由甲演变成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B.自然条件C.农业技术D.交通
9.该区域由甲演变成丙,有关其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区年平均气温下降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环境污染减缓D.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下图是我国1978年~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A.商品粮基地B.都市农业C.牧业D.水产业
11.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变化B.城市化 C.国家粮食政策D.生产技术
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
1.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月份我国各地冬小麦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期,西南麦区小麦已经拔
节,南方(四川、湖北等地)小麦已经分蘖,而北方停止生长,很明显这与热量条件的差异
相关。

2.A华北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能够缓解华北水资源不足的现状,但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现代节水农业。

3.D不同农业部门的收入因距离市场的远近而变化,由图可知,由市中心到m处,距市场最近,x收入最多,由 p处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z收入最大,y居中间。

4.B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生产成本越高,故造成不同农业的纯收入随距离市场的远
近呈现出不同趋势的原因是交通成本。

5.C若y为乳畜业,则可判断x为比乳畜业对距离要求更严格的“时鲜业”类农业生产部门,以x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

6.D 读图可知,①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约为76%,畜牧业比重为约21%,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约为 3%;②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约为51%,畜牧业比重约为39%,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约为10%;③农业产值中水稻种植业比重约为31%,畜牧业比重约为37%,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约为32%。

7.A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县农业产值构成中,水稻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市
场价值较高的蔬菜花卉园艺业比重上升,且上升幅度最大,说明该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为了适
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8.A由图可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故城市周围地价提高,农业以产值高的经济作物为主,
而且城市对农产品需求量扩大。

9.D 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生产、生活活动增强,导致“热岛效应”增强,城区年平均气
温升高,故A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故B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排放废弃物增多,环境污染加剧,故C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植被破坏严重,城区河流季节变化增大。

10.B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是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牧业和渔业比重有较大的提高,
但仍然以种植业为主,由此可以判断农业向都市农业方向发展。

11.B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与市场需求有关,可以判断是城市化导致市场
需求量增大形成的。

相关主题